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保护伞”关系密切,基本上每一个黑社会组织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保护伞”,要根除黑社会必须深挖“保护伞”.因此,探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成因意义重大.从行政法学角度来看,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成因主要有:一是行政架构上,权力分布的不均衡及集中化;二是行政执法上,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三是权力监督上,制度设计的不完善.为此,应构建权力有效制约的分立机制;注重程序,规范权力的正当行使;完善相应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基本上每一个黑社会组织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保护伞",要根除黑社会就必须深挖"保护伞"。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形成与分权制度不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警察招录机制不完善、法律惩处机制不完善等有关,应从制度和操作程序两方面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3.
"保护伞"的形成规律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通过金钱贿赂、感情联络、跑官要官、美色引诱和威逼就范等方法寻找“保护伞”;“保护伞”则通过消极放任、袒护包庇、避重就轻、相互勾结和滥施影响等方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庇护。在打击“保护伞”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三个彻底”;加强领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多策并举,彻底查处“保护伞”;严格把握法律界限,推进斗争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官员提拔过程中"看不见"的"台阶"包括论资排辈式和身份式的"台阶"、惯例式的"台阶"两类情形。要想打破官员提拔中"看不见"的"台阶",就应该将其"显性化",需要以观念上的"四改变",助力新"官"理念之塑造;提升透明度,推进制度化建设;以"非级别性台阶"和特别通道解决官员晋升中的"天花板"问题,并将其嵌入到显性的制度、规则之中。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过程中,一系列理论问题引起关注,尤其是从重庆"打黑"典型案件来看,围绕"保护伞"的范围、成立条件的认定;"称霸一方"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的认定;"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认定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关系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近几年来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的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犯罪。这种犯罪往往具有组织结构严密、拥有政治"保护伞"等特点,为此类案件的侦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侦查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要斗勇,而且要斗智,要讲究战略战术的运用。针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主要特点,文章提出了一些在侦查中行之有效的侦查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遏止"59岁现象",既要"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贯彻"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精神,同时在法律上也在不断完善关于查处、预防与惩治腐败的相关法律规章,在制度上也在不断地加强权力监督、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9.
达赖集团提出的所谓"中间道路",核心内容是通过鼓吹"大藏区"、"高度自治"恢复其农奴主集团的特权,恢复其对西藏的政教统治权力.但是,从行政区划、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上,"大藏区"的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而且不尊重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特点,不符合体现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不利于西藏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不利于西藏地区各民族间的团结.达赖提出"大藏区",是用来欺骗国际社会、维系流亡集团并以此和我国政府讨价还价."高度自治"本质上是达赖集团企图恢复对西藏的政教合一统治.事实上,西藏早已实现了政教分离,完成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实践。在形成对台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的同时,确立了一系列的理论要点。它们是——把两岸关系定位于"共同家园"的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把两岸现状定位于"尚未统一",确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论",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于"共议统一",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则是两岸"共同缔造"的中国。这些理论要点是对"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