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管是政府办养老机构还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皆是以身体状况半自理和不自理为主,这也说明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家人又照顾不了的情况下,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刚性需求。根据数据统计和部分养老机构的访谈资料,从入住规模、年龄结构、健康状况、入住的经济压力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北京市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提炼出北京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葛杰 《中国发展》2020,(1):85-89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是反映养老质量的直接指标。为了解老年人养老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并找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文对江苏省泰州市老年人养老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可能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对于改进养老模式、改善养老状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了解新一代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采用了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湘潭市抽取了306名新一代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养老意愿的因素包括收入、职业、保险种类、子女个数、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等。由此可见,相比之前,新一代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0.8岁。人到老年,生理机能将不可抗拒地逐渐衰退,各种老年性疾病也随之而来。可是,如今当许多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需要他人帮助之时,他们能开开心心度晚年,不再生出"夕阳无恨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吗?谁为老人撑把伞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也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特别是生活照料方面,子女依然起着主导作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组曾对社区老人的生活现状、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8,(10):10-10
关于家庭养老。老年人养老依靠家庭,即以家庭养老为主,是指老年人主要生活和居住在家庭中,由赡养人和扶养人承担着赡养和扶养义务。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不论是否负有赡养或扶养义务,都有责任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使老年人能够在温馨、祥和、团结互助的家庭环境中颐养天年,幸福、愉快地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规定,既反映了我国养老的传统,又反映了我国当前养老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老年人口及失能老人大幅增加。失能老人由于自理能力差、健康水平低下及态度消极悲观等原因加剧了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机构发展不成熟、护理成本昂贵等使得护理服务供需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本文以吉林长春市老年群体为对象进行调研,发现:老年人参加护理保险的意愿会受到子女数量、身体状况、年龄阶段和代际关系的影响,因而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发挥社会多元主体作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机构养老服务的评估是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服务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养老机构的服务流程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有所区别。主要收住生活能自理老人的养老机构和主要收住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机构在服务提供上也是有所侧重的。但无论如何都应当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餐饮、后勤供应等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9.
龙玉其  刘莹 《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家庭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家庭养老服务困境重重,影响老年人各类需求的满足。家庭养老服务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奈、无能与无为。为防范老年社会风险,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即支持主体多元、支持内容多维、支持举措多面。未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联动,从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自组织性并不高,多数停留在被动参与层面,在参与意愿方面被动倾向也非常明显;在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及参与程度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参与意愿上则无明显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度成正向变化;离退休前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的高低与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的相关性呈现不规则变化;收入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变量,自认为经济收入一般的老年人是社会参与的中坚力量,其参与度高于生活优越的老年人;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其社会参与程度低于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等,社区组织发育不完善、主动性不强是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孝养     
百善孝为先。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明朝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在行为上要求人们对老年人要尊敬、孝顺。朝廷的养老政策与社会中的养老行为互相影响,社会中的养老传统敦促了朝廷养老政策的出台,而朝廷对社会上养老行为的表彰则促进了养老政策的落实。正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明代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对老年人生尽孝,死尽哀。  相似文献   

12.
<正>养老设施配置与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应形成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空间结构。老年人各种机能随着年龄增加退化,活动空间缩小,为老年人创造弥补性和支援性的居住环境,提高适老化程度已成当务之急。城市养老设施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中长期生活照料、专业护理以及生活辅助等综合性服务的公共设施,既包括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托生活照料和专业护  相似文献   

13.
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常常带有抵触情绪,建构主义为研究这种消极态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形象的建构,老年人形成了对养老院的消极的刻板印象;通过自我身份的建构,老年人主观建构了"独立人"、"理性消费者"、"局外人"等身份,与机构养老模式刻意保持距离;通过机构养老的意义建构,老年人在考虑是否选择机构养老时往往踌躇不决。为了消弭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消极认知,必须加强养老机构的形象重构,推动养老机构的精品化与特色化建设相结合,改善老年人对自身的认同,促使老年人建立起关于机构养老模式的积极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模式的改变,必然会促使养老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一种选择。养老服务产业的初步发展,也使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但也存在诸如养老机构多而杂、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据大连地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研究大连地区养老机构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养老机构品牌建设的原因,可以看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重点是对养老机构进行积极的宣传,进行养老机构品牌建设,促进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分层次、多样性、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任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太原市调研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时对养老工作提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山西省立足"9073"养老服务格局,抓基础建机制,抓创新补弱项,  相似文献   

16.
钟禾 《政协天地》2013,(10):31-31
机机构养老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家庭成员的独立意识比较强,法律也不规定子女对老人负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国家有5%~15%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其中北欧大约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人普遍对集资诈骗认知不足,当一些机构打着"养老"名义,采取欺骗诱导、虚假违规宣传等方式,诱骗其将养老钱投入所谓高额回报项目后,不少老年人最终血本无归。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让收入条件一般的老人陷入养老恐慌,迫切寻求养老保障。而老年人普遍对集资诈骗认知不足,当一些机构打着"养  相似文献   

18.
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从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最低生活水平、老年人社会福利及优待、养老设施、养老服务五个维度客观评估广州市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制度实施后对"制度性不平衡后果"的矫正绩效,建议从提高参保人缴费额度、做实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建立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明晰公办养老院职责、细化养老服务市场和养护社医一体化理念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沈珊 《传承》2011,(17):56-57
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虽然目前尚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程度,但其发展速度却比发达国家快得多。以江苏省扬州市的居民养老意愿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水平对人们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众的养老预期调查(201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要发现】2016年中国公众养老预期得分为70.8,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个体状态预期维度得分较高(71.0)。公众对于新型养老概念以及养老模式越了解,其养老预期越高。公众养老预期影响公众的养老行为选择。如果公众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越有信心、对未来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越乐观,为养老而移民的可能性就越低。公众对养老福利不公平性的认同度越高,在就业时考虑养老因素的可能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