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指障碍型大学生群体是指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群体和出现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据调查,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相对较少,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大约有25%,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障碍是造成大学生留级、休学、退学、死亡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生活与人格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提高障碍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预防和矫治各类心理疾病,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祝金龙  吴绍棠 《前沿》2006,(8):37-39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优化心理育人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预警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防治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兰 《前沿》2005,(12):74-76
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患,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陈小娜  魏晓玲 《人民论坛》2012,(36):100-101
就业模式转轨过程中,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等情绪心理问题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田耘 《理论月刊》2005,(11):157-158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缺陷、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的主动性特征,以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我观的重要性,探讨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书讯     
近年来,因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疏导而引发的案件、事故时有发生。当前大多数官兵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官兵由于缺乏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加上自我调控不力,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引发心理问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 ,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心理障碍包括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 ,近几年亦有上升趋势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 ,对心理健康的关切程度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毕业缺少社会经验,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倾向.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帮助高校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学生顺利求职择业极为重要.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心理矛盾和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具有正常的智力、情绪稳定、心境乐观、意志坚定顽强、良好的自我意识、完整统一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适应环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标准来考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接近健康的,但由于心理、生理和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一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学业问题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⑴学习压力大。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认识到知识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性,感到新知识的匮乏和缺少创新能力对未来…  相似文献   

10.
做好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工作,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恶性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中国海洋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活动为例,通过较大规模的实证调研,试图发掘心理筛查与自杀预防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把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期专刊的内容,是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就在编辑工作完成的同一天,传来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消息———北京市一天内连续发生三起坠楼、跳河事件。花季少女、阳光少年香消玉殒,命赴黄泉。人们叹息之余,还夹杂着些许无奈。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全国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大学生中有16.0-25.4%的有心理障碍,而在15-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原因。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不敢说所有的自杀行为都有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12.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敏感多疑、自闭、焦虑等。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因而,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长、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翟佳萍 《前沿》2007,(9):107-109
就业是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由于各自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的差异,个人的就业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在择业时,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心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心理调适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有利于公务员以健康的心理面对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工作绩效和政府工作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树立公务员和政府在公众心理的形象;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健康水平。然而,现实的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公务员管理中存在着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一些公务员客观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很大一部分管理者和公务员不懂得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必要找出原因,在实践中强化公务员管理对公务员心理调适的认识和实施对公务员心理调适,加强对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苗天峰 《理论月刊》2005,(7):155-157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障碍问题,文章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成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心理育人环境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帮护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倍受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社会对此愈来愈关注,也愈来愈担心。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以来,全国大学生中的贫困生比例明显上升。贫困生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趋凸显。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1.自卑、自悲心理。由于受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贫困大学生容易形成自卑、自悲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受大学校园里“拜金主义”、“高消费”、“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刺激,贫困大学生对“没钱”的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与不健康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俊三  陈静 《理论月刊》2006,(12):186-188
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与健康的就业心理,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就业价值观的偏差,会带来情感上的分离和行为的偏离,影响就业的心理健康,并导致就业不成功。本文从大学生所处的改革环境出发,重点就不成功就业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不健康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择业、主动适应社会、成长成才,都是非常必…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成长中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