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有明弘治甲寅(1494年)庸愚子“序”、嘉靖壬午(1522年)修髯子“引”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的刻本。据庸愚子“序”中所言,在嘉靖本之前,《三国演义》的流传仅仅是“士君子之好事者,争棚誊录,以便观览”。而嘉靖本一俟问世,各种各样的刊刻本便随后充滥于朝野。据郑振铎先生所考,仅明刊本就不下二、三十种之多(见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三国志演  相似文献   

2.
读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碧笙教授的《<台湾府志>校注》,获益匪浅。然对其中几个注文不敢苟同,谨陈一孔之见,就正于方家。一、卷之一校注①、(20)关于“沿革”和“风信”条大部分抄自王士槇《香祖笔记》之说。王士槇是康熙时人。其《香祖笔记》是他自“壬午(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后尽急还京师,偶有见闻,笔之间策积累而成”。宋犖的《序》也说“近又辑癸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迄甲申(公元1704年)两年笔记,属校定为序”。而陈先生  相似文献   

3.
以水喻智慧,古今中外常有所闻。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维特根斯坦也说:“智力是一口不断涌出淡水的泉。”二人一中一西,一古一今,然而以水喻智,所喻略同。唯唐人柳子厚领异标新、见有独到。其文《愚溪诗序》中谈到,他被贬谪为永州司马后,居于永州城外一条溪流边,遂将其命名为愚溪。然而,水向为智者所乐,何故以愚名之?子厚曰:“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深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意思是,由于这条溪流水位很低,不能用来灌溉;水流又险峻湍急,其中多滩石,大船不能驶进;幽深浅狭,蛟龙不屑居,不能兴云作  相似文献   

4.
连《游黄溪记》在内,柳宗元在永州写了九篇山水游记。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者总是提“永州八记”,其理由大概有五,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其一,认为“永州八记”所记地点均在西山,因而统称之为“西山八记”其实据宗稷辰的《永州府志》云:“西山在城西门外渡潇水二里许,自朝阳岩起至黄茅岭北,长亘数里,皆西山也。”而“八记”中有三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石涧记》所记山水的地点  相似文献   

5.
李京《云南略自序》曰:“大德五年(公元一三○一年),奉命宣慰乌蛮,比到任,值缅事(应作八百事)无成,诸蛮拒命,屡被省檄,措办军储事。乌蛮、六诏、金齿百夷,二年之间奔走几遍。于是山川、地理、土产、风俗,颇得其详,始悟前人记载之失,盖道听途说。编集《云南志略》四卷”。又虞集《云南志略序》曰:“河间李侯景山,周履云南,悉其见闻为《志略》四卷,因报政上之,余尝按而读之,考其土产、风气、服食之宜,人物财力之愚智勇怯,山川形势之阨塞要害,而世祖皇帝之神威圣略,概可想见,未尝不俯仰而兴叹也”。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向来解说不一。有的说两岸弯曲倒影多,造成明灭现象;有的说看去若明若暗。为什么会若明若暗呢?我以为这是写九月水涸季节,愚溪水在左右参错凹凸不平的石板河床上流过,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秋,苏东坡第四个儿子出世。按当时习俗,生儿满月要行洗儿礼,他借此写了一首著名的自嘲诗《洗儿戏作》。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既称戏作,当然不是实话,而是用来自嘲的愤世嫉俗的反语。苏东坡所说“惟愿孩儿愚且鲁”的想法未必真实,但是此诗揭示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聪明人不免会受到打击“愚且鲁”者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倒是千真万确的。不仅宋代如此,整个封建社会莫不如此。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在位者大多忌才,只想用奴才,不想用人才,…  相似文献   

8.
诗学随笔(二则)亦愚一苏轼《赠刘景文》诗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作《赠刘景文》,为苏轼元五年(1090)知杭州时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井提,谓韩咏早春,苏咏初冬,“...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挺“时髦”的“文人画”,其实作者都是画家,真正是文人操笔作画的我倒认识几位,其中的任兄愚颖先生是我的老友,曾共事于报社,在古城徐州那可是“彭城著名记者”,出版过《前行集》,许多有影响的报道屡见于《人民日报》等重大报刊中,成就颇大。愚颖先生学养渊博,写得一手好字、好诗,享誉文坛。他上世纪 80年代正式操起画笔,拜在画坛泰斗李可染先生门下。在“师牛堂”内,他借为李先生整理、翻拍画稿的难得机缘,认真读画,倒也领略了李派艺术的真谛。李先生的治学精神及艺术法则深深地影响了他。晚年的可染先生曾亲自指导他的画艺,从牛角到牛尾、牛蹄,又可谓“牛福不浅”, 令我常羡慕不已。在李先生的弟子中,专门画牛的不多,愚颖把李老的“水牛艺术”发扬光大,眼瞅着越画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三湘,是湖南地区的泛称,迨无疑义;但对“三湘”一词的由来,则异说纷坛:(一)“三湘,谓江、湘、沅三江也。”(《小学绀珠》);(二)“湘潭、湘乡、湘阴,谓之三湘。”(《太平寰宇记》);(三)“潇湘、蒸湘、沅湘,谓之三湘。”(《长沙府志》);(四)“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曰蒸湘,总名三湘。”(《辞海》1980年版)以上四说,若加探讨,便会发现其中有谬误之处,因而爰考载籍,证其本义,以为新解,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一生有较长时间贬谪于湖湘地区,在这里创作了大量诗歌。当今学者在柳宗元湖湘诗歌系年问题上大体取得一致,但仍有十四首诗歌存在分歧,另外,还有三首诗歌不能确定是否创作于湖湘地区。经考辨,《龟背戏》、《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和《李西川荐琴石》均非湖湘诗。对于系年存在分歧的作品,则在综合各家说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依据诗歌在《柳集》中的编次及这些诗歌与《柳集》中其它诗文的关系,逐一对其辨正并重新系年。  相似文献   

12.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13.
晏华 《统一论坛》2004,(2):58-59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元和元年(公元366年)至今有1600 余年历史,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中兴图传》(以下简称《图传》)是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898年)绘制的一幅长卷画,主要描绘“梵僧化斋”、“奇王祥瑞”等南诏建国初的一些佛教传说故事。原《图传》分作两个长卷:一卷是图画,纸本彩绘,长十九尺一寸五分;高一尺四分。此画卷前面有清朝张照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所书的长记,叙述南诏的历史和他对本《图传》的看法。画卷后有“嘉庆  相似文献   

15.
论柳宗元的生民史观——兼与瞿林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刊载了瞿林东同志的一篇文章:《柳宗元史论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下简称瞿文)。该文对柳宗元在古代历史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为柳宗元思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文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指出柳宗元《贞符》与《封建论》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他的史论“是从对历史的宏观整体来阐述自己的见解的,因而鲜明地带着哲学的形式”等等,都非常深刻,使人受到启发。但读过文章之后,还觉得有些意  相似文献   

16.
距今900年,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两首《如梦令》在北宋京都开封引起强烈震撼: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似文献   

17.
东晋(公元317—420年)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其博学多才,能诗擅文赋,尤以画人物而闻名于世,所作描法被后人称为“如春蚕吐丝”“游丝描”。现人们还常引用的一句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也是出自顾恺之口。据《世说新语》载: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一书,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现,在《后汉书》里有一个记载。《后汉书·衰楷传》说:“初,顺帝时(公元一二六年到一四四年),琅邪官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又说: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德。’”李贤注说:“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可见,宫崇从其师于(一作干)吉所受的《太平清领书》百七十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平经》。  相似文献   

19.
郏县饸饹     
郏县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简称郏县。初以荞麦面为面料,配以熟羊肉、葱花、茴香、辣椒、花椒及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汤,吃起来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清末,始以小麦面代替荞麦面,口感营养比以前更胜一筹。《中华风味饮食总纂》一书称郏县“舒脾健胃,养生至宝”。据《辞海》释:“,我国北方一种面食,又称河漏。”明人张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辑补》一书载有韩愈一段话:“元和末年,自蔡屠贼归,途食郏河漏。”“食郏河漏”其实就是吃了郏县。此段文字说的是唐宪宗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带)刺史吴元济反唐,拥…  相似文献   

20.
王翰唐代诗人,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进士。王翰诗作词藻华丽,意境壮阔,《全唐诗》中录存其诗13首。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先驱——王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