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2011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释〔2011〕6号3.自2011年3月22日起施行根据2010年4月29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结合国家赔偿工作实际,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以下简称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程序作如下规定:第一条赔偿请求人向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应当递交赔偿申请书一式四份。赔偿  相似文献   

2.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决定或协议皮宗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第9条2项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这即是说,赔偿请求人请求赔偿,原则上应当先解决在行政机...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保障赔偿请求人依法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规范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以下简称赔偿案件)的立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及有关法律,制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了规范赔偿委员会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赔偿委员会的任务 (一)讨论、决定下列案件: 1、赔偿请求人向本院申请赔偿,应由本院作出赔偿决定的国家赔偿案件; 2、不服本院赔偿委员会的决定,需要重新作出赔偿决定的案件; 3、不服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向本院申诉,决定提审的案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以下简称赔偿委员会)是依法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的负责刑事和非刑事司法赔偿工作的审判组织。其职责是负责受理和审理赔偿请求人因不服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或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而提出赔偿请求的司法赔偿案件,并作出相应的赔偿决定。由此可见,赔偿委员会审理司法赔偿案件的程序是决定程序,它是不同于诉讼程序的一种特别程序。对这一特别程序,国家赔偿法未作具体规定。目前,赔偿委员会审理司法赔偿案件的主要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程序的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6.
关于赔偿委员会的几个问题田晓鸣今年1月五日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或该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当赔偿义务机关为人民法院时,赔偿请求人...  相似文献   

7.
一是协商程序是否为必经程序不同。在行政赔偿中,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求 偿,但依法也可以在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协商程序并非必经程序;而在刑事赔偿中,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必须首先向刑事赔偿义务机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 在刑事赔偿中,当赔偿义务机关是行使国家侦查、检察、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时,赔偿请求人除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或向其上级机关申诉外,  相似文献   

9.
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赔偿范围 第一节 行政赔偿 第二节 查验赔偿第三章 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第四章 赔偿程序 第一节 行政赔偿程序 第二节 查验赔偿程序第五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第六章 赔偿费用第七章 责任追究与追偿 第一节 责任追究 第二节 追偿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 法取得行政赔偿的权利,促进海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各级海关依法、正确、及时处理行政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海关办理行政赔偿案件,包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在刑事赔偿程序中作了“确认”的规定,对非刑事司法赔偿,该法第31条亦明确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对以上关于“确认”的规定,我们称其为司法赔偿中的确认,以便区别于行政赔偿之确认。 国家赔偿法第20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确认有本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被要求的机关不予确认的,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诉。”这条规定清楚地表明:依法确认,是国家司法赔偿的前提条件,即没有依法确认,就不进入国  相似文献   

11.
董超 《法制与社会》2011,(22):168-168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已于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针对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对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请求人通过赔偿协商而达成的行政赔偿协议的属性及其效力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苏戈  何君  岳蓓玲 《人民司法》2023,(28):31-37
<正>2023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2号,以下简称《请求时效司法解释》)开始施行。该解释针对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的若干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对于充分保障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和诚信执法、推动司法赔偿审判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在对《请求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要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行政赔偿案件中,受害人请求赔偿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单独就赔偿请求向赔偿义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二、在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时附带提出赔偿请求。其提出请求赔偿的途径不同而时效的计算亦有所不同。一、受害人附带提出赔偿请求的时效适用受害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附带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其诉讼时效期间应依《行政复议条例》、《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单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提起合法性审查之诉的时效规定。因为行政赔偿请求是附带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诉讼之中的,当行政复议机关或者审判机关在对具…  相似文献   

14.
司法赔偿再审程序之现状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中均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亦称再审程序),惟有国家赔偿法对此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在《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程序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工作规则》(以下简称《工作规则》)中对司法赔偿再审程序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第一,不是立法;第二,《暂行规定》第22条关于:“赔偿委员会决定生效后,赔偿委员会如发现原认定的事实或者适用法律错误,必须改变原决定的,经本院院长决定或者上级法院指令,赔偿委…  相似文献   

15.
王雪林 《特区法坛》2002,(70):31-32
申谓诉前扣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下称《海诉法》)第二十条规定“海事请求人申请海事请求保全错误的,应当赔偿被请求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在诉前扣押船舶这种最为典型的海事请求保全中,海事请求人中请诉前扣船错误(即申请海事请求保全错误)具体包括哪些情肜,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未予明确。各海事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除了对海事请求人申请诉前扣船后,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且《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力度远远高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应当说,这两部法律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打击经营者的欺诈行为确实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惩罚性赔偿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确认违法与司法赔偿的程序不宜分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对司法赔偿程序作出分设的规定。《国家赔偿法》第20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确认有本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被要求的机关不予确认的,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诉。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刑事赔偿中的个人赔偿责任周世雄,刘晓云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四条一款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向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这一规定将刑事赔偿责任分为国家司法机关赔偿责任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赔偿责任(以下简称个人赔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必须执行。”这一规定没有明确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脱离检察监督可能产生的弊端 赔偿委员会是人民法院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设立的处理刑事赔偿争议和非刑事司法赔偿争议的专门机构。它根据赔偿请求人  相似文献   

20.
[公布日期]2006.2.28[类别]经济法·民航[施行日期]2006.3.28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内航空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以下简称《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航空运输中发生的损害赔偿。第三条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以下简称承运人)应当在下列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内按照实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民用航空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一)对每名旅客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万元;(二)对每名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3000元;(三)对旅客托运的行李和对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