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行为证据论     
行为证据是依据涉案行为形成的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界说其概念,"行为"也能作证据载体。我国的视听资料、人证等可直接表现行为证据,物证、书证等可经行为分析表现行为证据。行为证据是相对环境证据而言的,其动静相互对应与依存,使环境物证与行为分析意见对立统一。在人证中,情态与言词伴生,成为行为证据的一部分,影响其证明力。它们有经验性,也需科学鉴识。行为证据的基本功用,在案侦中主要有犯罪心理画像、犯罪重建、并案侦查和证据体系的组织,在公诉中主要是对证据的整体认识和运用。我国行为证据法定,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实物证据是刑事技术员最常见到的、也是最容易提取到的证据。因此,加强对实物物证的发现和提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对实物物证的保存和监管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因为只有保存完整、不变质、不变形的物证,才能在法庭上发挥更有力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物与证据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证据法学界对证据种类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立法规定的注释上,很少有人从证据事实、证据形式、证据力角度加以探讨。“物”在证据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理论界只是把“物”与物证等同起来,认为“物”就是物证。本文从证据事实、证据形式角度,结合证据力和证明力理论,着重探讨了“物”在证据种类划分中的作用及“物”与证据种类的关系,并对与此相关的一些争议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及其物质载体分属于不同的物证,具有各自独立的证据地位;"电子物证"及"电子物证检验"一词也是不太科学的称谓,其内涵需要严格界定;电子证据的检验与鉴定有其独特的方法与对象,电子证据检验应独立于传统物证检验领域之外而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对一"证据,指的是在腐败犯罪的侦查过程中出现的互相对立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证明力相矛盾的证据现象,具有证明力不稳定、"延伸"或"再生"证据明显等特点,带来了一些证明困境,可通过建立补强证据规则、自白任意规则、强化间接证据、构建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律师在场制度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 非法实物证据的界定非法实物证据 ,是指国家司法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以非法方法取得的物证材料。它是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作为证据事实表现形式的非法证据。① 这类证据 ,或以物体的外部特征、性质、位置等证明案情 ,或因其记载的内容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意义 ,多系无生命的物体。非法实物证据属于实物证据外延的一种 ,必定具有普通实物证据的一般性特征即客观性和关联性。另外是其独有的违法性特征。非法实物证据包括非法收集的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客体物 ,具有可触性、可视性。如果抛开司法人员…  相似文献   

7.
《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和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非法实物证据应具备"收集证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三个条件。判断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书证、物证是否应当排除,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技术适用问题,更多的需要司法机关根据社会治安形式的动态变化,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找到进行取舍,实现多种价值的动态平衡。对于收集书证、物证过程中存在的程序违法行为,如果没有违反宪法或刑事诉讼法的原则性规定,没有实质性的侵害被告人合法权益,则不宜界定为取得证据"非法";对于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判断,应从违法收集证据的严重性和排除非法证据对国家利益损害程度来权衡,要根据具体案情,衡量各方面的情况后决定非法实物证据是否可以采纳。对违反法定程序而取得,但却并非重大违法,并未侵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取得的证据,可以补正或合理解释,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8.
关于物证鉴定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证鉴定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在法律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有独特的法律涵义。物证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按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经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聘请具备鉴定资格的鉴定人,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的认定或判断。物证鉴定作为诉讼中的科学实证活动,既要面对某种涉案事实进行科学判定,从而解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问题,又要对成为物证、书证、音像证据的材料进行科学鉴别,明确其证据效力。所以,物证鉴定结论作为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不仅本身具有证据效能,而且具有对其他证据审…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形式划分是刑事证据立法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我国的刑事证据形式划分进行检讨并进行合理的重构,不但有利于证明主体正确运用证据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而且有助于法官正确地对刑事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和采信,从而实现司法公正。建议重构刑事证据形式划分体系,将证据形式划分为物证、书证和人证。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中的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是一种间接证据。它的特点是毒品为其显著的物证,物证获取难度比较大,且均与毒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收集要本着客观、全面,及时、细致,注意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严格依法进行,注意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围绕毒品来进行等几项原则,注重物证、书证、勘验、检查记录和视听材料的收集。  相似文献   

11.
侦查阶段证据的收集,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发现、采集、固定证据的诉讼活动,对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案件、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侦查阶段证据收集的性质还存在一些误解,这也是造成非法取证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刑事庭审中证据调查的范围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体真实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和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理论为确定证据调查的范围奠定了理论基础。鉴于我国法律对证据调查范围的规定不明确,司法实践中又太随意的现状,在确定证据调查的范围时,应当借鉴国外的立法、司法经验,确立以控辩双方协商为主,法官以职权为补充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与调查之法理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学理上和司法实务上对民事证据规则仅仅停留在一般规则意义上的分析,即仅仅注意了规则逻辑上的自治性和经验上的合理性。因此,不仅缺乏对证据规则之法理的考量,而且缺乏把证据规则与诉讼结构相结合的思想。民事证据收集和调查制度亦如此。所以,完善其制度必须根据其法理来界定民事证据收集和调查的含义,并将其法理与诉讼结构相结合来构建正当性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12《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予以认可,从理论维度对传统的证据转换说予以否定,行政证据刑事司法化应运而生。较证据转换说而言,行政证据刑事司法化更符合立法原意,体现刑事法律的体系化,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诉讼效率的价值,对立法完善起着导向作用。有效衔接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离不开司法人员合法、正当司法:明确行政证据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发展促进物证检验技术进步,突破了物证检验的瓶颈,大大拓宽了物证检验的范围。大力推进物证检验工作思维创新,促进物证检验工作方式的转变,应由以往传统的单一物证检验分析的模式,向多元检验分析、综合检验分析模式转变,围绕着物证的来源背景、时空变化等信息进行深度的、综合性的检验,将检测到的所有物证信息进行研判,结合案情和现场情况,对物证信息进行综合应用。这样才能为案件的侦查和诉讼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证据信息。  相似文献   

16.
论民事证据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首先要关注民事证据保全与民事财产保全的区别,并正确分析和对待两者重合的现象。民亨证据保全制度需要更多立法上的支持,当务之急是需要对采取民事证据的诉讼中保全、诉讼前保全需符合的条件加以明晰地规范。英美法系国家的某些制度及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些立法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由法官主导的审问制向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的转变,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的刑事证据开示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并结合我国的法律和司法实际,我国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在开示原则上实行双向开示;在开示范围上实行不对等开示;在开示时间上实行阶段性开示;开示方式上实行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开示.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讯问、询问、盘问三词在汉语词义上和法律性质上存在着区别 ,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刑事诉讼程序的控辩双方不平等的理念对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潜在影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 ,尽管供述不能独立地作为定罪证据 ,但是供述作为侦查机关获取其他定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和在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形下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强奸犯罪是一种相对隐蔽的犯罪,通常是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因此作为证据的法医物证尤为重要。法医学的规范正确取证及物证分析,对侦破强奸案件、识别伪造和诬陷强奸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的作用,犯罪行为、民事纠纷和违反行政法规的活动,在其实施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留下某些痕迹。即使有人毁灭,伪造证据,其毁灭伪造证据行为又会留下新的痕迹。那些受到犯罪行为,民事纠纷或者行政纠纷发生过程中的影响而在形状、位置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物品,就储存了有关案件实际情况的信息,从而可以成为证据。在大多数案件中都是可以收集到物证的,因而它是司法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证据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