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香梅 《河北法学》2001,19(3):84-85
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社会有了很快的发展 ,人口流动急剧增加 ,据专家推算 ,全国每日的流动人口量 ,1978年底不足 150 0万人 ,1985年已经达到 50 0 0万人 ,目前已达到 80 0 0余万人。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 ,社会中需要鉴别公民真实身份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 ,居民身份证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对境内16周岁以上公民统一颁发的 ,公民个人持有的、具有证明公民身份效力的法定证件。居民身份证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证明公民…  相似文献   

2.
试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对这一原则,有的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中国特色"的合理性问题,文章从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入手,论证了罪刑法定原则只能是限制功能和保障价值,指出了罪刑法定的"中国特色"体现的是社会本位和权力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了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冲突,故应予纠正,还罪刑法定原则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1 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是能证明居民身份,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件.为确保居民身份证的质量,拍照好持证人相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 相片规格的控制居民身份证持证人相片,按公安部颁发标准为32mm×22mm无白纸边的黑白照片.(同时使用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填写的证件相片规格除外),按照这个长度,头顶部与下颚之间的长度一般为26mm,头顶部与相片上缘为1mm空白,下颚至下缘为5mm,脸部宽一般为18mm,两边缘宽各为2mm,不得超过±1mm.我国颁发居民身份证已十多年,但至今各地没有按规定标准统一相  相似文献   

4.
面对互相矛盾的多种证据材料,在认定被告人年龄时需要注意:1.应当首先使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2.当户籍证明等法定证据与被告人供述的年龄出现矛盾时,应当及时收集出生证明、计生办证明、学籍证明等原始证明材料以及证人证言等;3.如果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经审查能够证明被告人真实年龄的,可以排除户籍证明等法定证据,以其他证据来认定年龄;4.当上述证据材料与户籍证明之间存在矛盾,无法予以排除时,对被告人量刑时应当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5.
卢程 《法制与社会》2010,(15):56-58
购买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向制假者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要求购买该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论认定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是对向犯理论的当然适用。向制假者购买身份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但利用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从事其他活动触犯刑法的,则另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高原 《政府法制》2011,(34):13-15
"1984年8月30日晚,我第一个领到了居民身份证,成为十多亿国人中第一个领到身份证的公民。"中国"一号公民"、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一直记得27年前的那个夜晚。当晚,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文化部宿舍大院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公安部、北京市发证领导小组、北京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在这里举行了中国首批居民身份证颁发仪式,380名居民成为中国第一批居民身份证的持有者。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和人员不得拒绝。”这一规定明确了身份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 然而,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身份证法,却在劳动部门的规定面前失去了法律效力,因发现档案中年龄记载有误,区百货公司女工谢亚鸣要求将档案里的农历出生日期,改为身份证,户口簿上的法定日期。  相似文献   

8.
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应由刑法目的与任务决定,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则应由罪刑法定原则赋予.<刑法>第3条"中国特色"的双向表述,使刑法目的、任务与罪刑法定原则各自应承栽的刑法机能被混同和单一化为社会保护,并由此注定了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先天缺失.针对体现入罪机能的我国罪刑法定原则,要通过犯罪论的实质化对刑罚规范和构成要件从实质上进行解释,将刑法虽有明文规定但尚未达到可罚程度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以建立"有罪不一定罚"的出罪机制,从而实现经典罪刑法定原则以及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并区分刑法目的、任务与原则各自不同的机能使命.  相似文献   

9.
高留志 《河北法学》2006,24(9):60-64
近代以来,婚姻和生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分离.婚姻和生育的分离要求婚姻权和生育权、婚姻制度和生育制度应当分别立法规定.我国婚姻法应当在禁婚亲、禁婚疾病和法定婚龄方面做出因应.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以来,居民身份证作为一种证明中国公民户籍及身份的有效证件,大大方便了群众.为加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身份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临时身份证与正式身份证具有相同效力,但其制作工艺较正式身份证简单,因此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伪造.本文介绍几种临时身份证的伪造及检验方法,供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新的问题,如买卖居民身份证的问题。买卖居民身份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给治安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与影响。然而,我们的法律在这一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本文就买卖居民身份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如何从法律角度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翟峰 《法治与社会》2017,(12):28-29
笔者认为,由于人大常委会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本来就具备法定文书性质,故无需采用"会议纪要"形式发文. 其一、因为"会议纪要"并无法定监督文书性质.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第三条临时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第四条临时居民身份证式样为聚酯薄膜密封的单页卡式,证件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尺寸,彩虹印刷,正面印有证件名称和长城图案,背面登载公民本人黑白照片和身份项目。第五条临时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  相似文献   

14.
6月28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居民身份证法》全文约3000字,共5章22条,分为总则、申领和发放、使用和查验、法律责任和附则。《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的证件。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应当依法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也可以依法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现役的人民解放军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同样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解读1 公民身份号码终身不变《居民身份证法》规定,…  相似文献   

15.
梅州市检方不对该犯罪嫌人石育清采取逮捕的强制措,理由有几点,一是他是人大代表;二是不抓人是希望能对此案进行调解;三最重要是的他不会逃跑、不会串供、不会危害社会,没有逮捕的必要性.但这一观点引发了许多争议,有专家认为,石育清符合必须逮捕的法定情形,检察机关应当对其进行逮捕.首先,石育清已被认定有犯罪事实,其涉嫌罪名足以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其次,人大代表不享有‘刑事豁免权".第三.检察院不应以调解方式办理尚未公诉的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6.
居民身份证对于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当前司法实践中,这一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的证据往往被忽视而没有收集,即使收集了,有关法律文书也忽略记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证号码,这种做法应予改进。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身份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已有原则规定。《居民身份证条例》第十条规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以及被羁押的人,已领取居民身份证的,由执行机关按照规定收缴其居民身份证,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定开启了我国刑法的价值取向由偏向保护社会利益转向保护社会利益和人权的双重保障·然而,真正让罪刑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确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文主要从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之道,对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贯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论物权法定主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物权法定原则,系大陆法国家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动因和理论根源.物权法定对物权种类和内容的限制,稳定了社会经济关系,减少了交易成本,保障了交易安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权法定主义也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弊端,其僵化性损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因而如何化解物权法定所带来的僵化性,便成为奉行物权法定主义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娜 《环球法律评论》2011,33(3):114-123
德国现行的法定财产制始于1958年,在50多年的司法实践中,这种法定的财产增加额共同制一直为德国公众广泛认可和接受.但随着德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原有的各项规定或不足以应对或有失公允.为此,德国立法者于2009年进行了立法改革,针对夫妻财产共同制下"财产增加额均衡"的调整对象和计算方法等进行了修改;此外,德国各州法院也通过限制夫妻财产合同的有效性,强化了"财产增加额均衡"的适用范围.在德国立法者与司法者完善"财产增加额均衡"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无疑也给我国<婚姻法>的立法改革提供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公证的证据效力及其确定性 证据效力是公证的三种法定效力之一,是指公证文书作为一种可靠的证据,可供接受者直接采用,而无须核查.这是其他法定证据都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