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是劳工权益保障的实体,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缓和劳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SA8000标准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工作生活质量侧重于劳动者全面的、高层次的需要,体面劳动从政府、企业、个体层面共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2.
SA8000     
什么是SA8000? SA8000是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简称,是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组织道德行为及社会责任的标准。该管理标准体系以保护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要求企业在童工、强制雇佣、健康安全、集体谈判、差别待遇、惩罚措施、工作时间和报酬方面要满足一致条件。SA8000的标准取自于国际  相似文献   

3.
SA8000的引入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明娟 《理论月刊》2005,2(6):171-175
企业责任运动从20世纪初发展到现在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经历了漫漫的历程。SA8000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这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通过有社会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企业公司员工的权利,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SA8000标准的引入对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法律制度建设、经济效益评估机制和政府管理与参与国际劳动标准制订三个方面对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了剖析,提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从法律、政府管理和经济参与国际劳动标准的制订中入手,而且要注重福利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海琼 《前沿》2013,(16):85-86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企业在竞争上已经基本上做到与国际接轨。SA8000标准是一种社会责任体系,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目前已经为我国企业构建社会责任的标准。本文基于这项标准,简单阐述了SA8000标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构建上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帮助企业更好的构建与落实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让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SA8000标准及其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燕 《理论月刊》2005,(4):155-157
社会责任标准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简称SA8000标准),是全球首个有关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其核心是保护劳工权益。SA8000标准对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安全的工作条件起到了有力作用,但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后,成为继“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后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劳动壁垒”。然而关注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的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为企业参与全球经济创造了条件。因此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一应将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二要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改造生产经营流程;三要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发展的源泉.发展是和谐的保证。企业是丰十会的经济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劳动关系的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作为厦门最大的港口企业集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创建和谐企业为载体,团结广大职工,同心协力拼搏奋进,  相似文献   

7.
张亚芬  张麦花  简方 《理论月刊》2005,(12):188-189
SA8000标准是由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制定的全球首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对国际贸易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SA8000标准将对中国外贸出口及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造成的多种负面影响,同时带来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新的贸易形势下应积极采取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立法的深层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的最终价值目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涵,它要求我们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  相似文献   

9.
孟川瑾  陈禹 《理论月刊》2008,(1):152-154
本文从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角度论述了企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和谐社会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更加关注环境,循环经济才能付诸实践,企业与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社会的劳动关系,不仅反映出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才能创造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于今年5月1日起在一些行业强制推行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从国内一些企业传来的讯息也表明,SA8000巳悄然走进中国,并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外公司向国内企业订单的附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邵文华 《理论月刊》2006,(12):142-145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战略的建立是我国实现从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从制造大国到科技强国转变的需要,它能提高企业形象和价值,为企业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起到稳定和扩大市场的作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重新建立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标准生产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环境需要,突破产品、技术、环境等SA8000贸易壁垒,获取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劳资关系和谐是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经营者是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责任者,政府是实现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SA8000强化了关于企业道德的讨论。企业是SA8000首当其冲的利益相关者,企业面对SA8000的反应应该说有三种心态:完全难以接受的,正在逐步转变形象及态度的,变被动为主动、把社会责任融入公司经营之中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面对新形势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是除政府外当今社会最有力量的组织,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同一体、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处于特殊的地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也将是社会和谐的受益者。任何有实力和能力的企业,都要履行社会责任,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萧山作为一个经济强区,仅规上工业企业就达2509家、职工44.47万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萧山区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萧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组织领导、企业创建、公共服务、调解处  相似文献   

17.
所谓社会责任认证(SA8000),是指生产商所提供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它是全球第一个有关企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它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它与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及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一样,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独立审核之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科学回答了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立昌书记在市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对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们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努力提高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克服劳动关系双方地位、能力失衡的状况,因而离不开工会维权作用的充分发挥,现行的工会体制显然不能适应严峻的维权使命。要构建与工会的维权使命相适应的工会机制,通过工会维权实现平衡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的作用,进而从一个侧面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是20世纪末国外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的主要载体是SA8000标准.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它对我国企业的正负效应,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