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大千 《求索》2012,(9):99-101
美国劳动权理念的独特性是:关注劳动权的法律实践运作,而非概念阐释。以此为核心,本文从三个维度展开讨论:从文本维度考察,联邦宪法权利理念旨在为劳动权问题提供法律基础和原则性指引,将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和权利诉求转化为宪法问题。从运作机制维度考察,根据普通法方法,司法审查制度保障劳动权法律在司法过程中得到独立判断。从历史维度考察,以洛克纳案为例,展示劳动宪法案件的具体司法实践过程。综上,美国劳动权理念启示我们,将研究重点从劳动权的宪法宣告,转向特定时空条件下,劳动权法律的合法性、社会效果和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湘刚 《前沿》2005,(3):123-125
公民劳动权属于人权的重要内容, 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利, 世界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劳动权。近年来, 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给予了公民劳动权及其宪法救济问题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 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劳动权的涵义及性质进行研究, 才能对劳动权的宪法救济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失业是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来讲,失业构成了目前和将来的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失业意味着公民劳动权一定时期的丧失,其直接后果是这部分人陷入贫困。既然劳动权是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就必然要求救济,即这一权利对应的义务主体只能是国家、用人单位、全社会及劳动者本人。对此,只有认识到劳动权的本质,才能对各自的救济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劳动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劳动权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公民有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这是狭义上的劳动权;。广义的劳动权还包括劳动…  相似文献   

4.
监狱服刑罪犯劳动权力的确认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劳动作为改造罪犯的手段,在我国监狱刑罚执行中长期坚持.多年来,法律对罪犯劳动的规定,从"强迫"到"必须",从"无偿"到"有偿",不仅表明刑罚执行中有关劳动改造实现方式的人道性趋势,而且表明劳动作为罪犯权利已得到确认和保障.对罪犯劳动权的正确确认,是依法保障罪犯劳动权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雪云 《人权》2005,(1):15-20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立法、司法、行政等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劳动法》、《教育法》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体系。劳动权 中国高度重视公民的劳动权,依法保护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健  刘剑 《前沿》2007,23(2):134-137
劳动权的产生、入宪,并被载入国际法,充分显示其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劳动权是一项复合型权利,它依存于生存权,并同财产权高度关联。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劳动权是宪法应有之义。但劳动权并非不受限制,划定私有劳动权的“消极权利”边界是对宪法的极大维护。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中国论者主要研究作为自由权、受益权的劳动权。当代中国劳动权研究立基于特定时空定位下的社会背景与知识背景,表现为完全意义劳动权、法条主义劳动权和法理意义劳动权三种模式、形态。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建构立足"中国劳动问题"的劳动权将成为劳动权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9.
集体劳动权是现代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权的基础。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矛盾的逐渐显露和现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滞后,使加强集体劳动权的立法成为必要。应当从完善工会权立法、制定集体合同法、加强参与民主管理权的法制化以及加强集体劳动权的司法保护等方面加强集体劳动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囚犯劳动权作为囚犯人权体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其自身的性质。在我国监狱制度下,罪犯的劳动权是不断提高的。但是,由于对劳动权性质的不合理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上过分强调囚犯劳动的强制性与惩罚性,使得我们与联合国囚犯劳动制度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囚犯劳动权的性质,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探索适合我国的囚犯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赵宝华 《人民论坛》2012,(23):96-97
劳动权保障在我国工业化浪潮中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公权力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劳动关系矛盾的发展表明我国公权力在保障公民劳动权方面还要不断加强。首先,完善劳动权的立法保障必须转变理念,树立劳动者利益为先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弥补立法漏洞,加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负起保障公民劳动权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为"第二代农民工"、"青年农民工",从富士康事件入手,透视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要求体面劳动,难以忍受低工资、低权利的工作现状,各种因素导致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相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的不作为,更加重了这种弱势。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加强维权组织建设,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转变低工资、低权利的发展管理模式,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劳动权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关,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宪法的确认。对于受拘禁的罪犯来说,劳动是对其实施矫正的基本手段,但劳动同样也应是罪犯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平等的保障,而人权的视角无疑将会为罪犯劳动权的保障提供最充分的理由、最大化的内容和最完善的保障措施。因此,如何从人权视角对罪犯劳动权进行保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洪芳 《人民论坛》2015,(5):143-145
劳动者职业稳定权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就业权所享有的,能够在某一工作岗位上持续稳定工作,没有法定事由不被解雇的权利。该权利并非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一项权利,但从宪法规定的劳动权和政府所担负的促进就业的义务中可推导出来。国家是职业稳定权的主要义务主体,但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的相对人,也具有无可逃避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一项手段性权利.对劳动权的制度关注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践层面看,劳动权的实现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的实现不但需要具备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配合,还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手段的跟进.在劳动权保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路是:权力主动性与社会能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保护和实现劳动者劳动权是切实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劳动权的实际状况。学习《资本论》中有关劳动权的思想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关系,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实现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1,(9):96-96
周毅、刘国庆在《长自学刊》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劳动权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一项手段性权利。对劳动权的制度关注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践层面看,劳动权的实现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的实现不但需要具备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有些企业不惜通过大批量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恶意降低劳动条件来实现企业利润,这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建立劳动者解雇听证权能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保护了劳动者最基本的生存权。劳动者解雇听证权的概念界定,听证主体、法律程序和法律后果都是该权利构建过程中要详细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0,(1):34-35
张步峰在《法学家》2009年第4期载文《男女退休不同龄制度的宪法学思考》认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原则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构成了我国男女不同退休年龄的现行法定依据.一直沿用至今。男女不同年龄退休制度所涉及的宪法权利——女性劳动平等权,劳动权是其权利本体,平等权是其权利形式。女性平等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包括形式平等权和实质平等权。  相似文献   

20.
未决羁押人员是被指控犯罪尚未宣判而被羁押于看守所的人员,既不同于没有被指控犯罪的普通人,也不同于已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其特殊性使得其在羁押期间的劳动权保障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未决羁押人员应当享有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但是这种劳动权因其行为自由的丧失而受到完全的限制,国家应该通过折抵的方式对未决羁押人员在羁押期间因劳动权受限所遭受的损失进行弥补。此外,看守所不得强迫未决羁押人员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