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台湾乡土作家继承“台湾话保存运动”的传统,在文学创作中揉进了台湾方言,使之成为乡土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这是一种“酌于新声”“(?)括雅俗”的创新,表现出风格的鲜活性。文学新秀廖蕾夫的《隔壁亲家》是应用方言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中方言词汇达九十多个,雅俗俱有,互相补衬,反映了台湾乡土作品方言运用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通行的语言有普通话(又叫国语)、台湾话。什么是台湾话?按台湾林绍贤先生在其所著《实用台语会话》(正中书局印行)所言:“简单说起来,台湾通行的方言,就是台湾话:分析起来,有闽南语、客家语和山地语三种。台人祖先十九来自漳泉,所以湾泉方言(闽南语)分布区域最广,为本省首要方言。普通所谓台湾话,就是指闽南语这部分而言。”方言,是服务于使用它的某几个地区的全体人们的。一般而言,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们,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都有一致之处。正因为闽南话在闽台地区被广泛使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故…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亚东干人的口语大致分两类:“陕西话”和“甘肃话”,书面语为“甘肃话”。所谓“甘肃话”,也被认为是“伊犁回族话”,实际上,就是清代伊犁的汉语方言。文章通过人口迁移、文化交流、文化遗产角度对比等历史分析,进一步论述了“伊犁话”形成的历史原因;疏理了“伊犁人”与“甘肃人”的历史关系;阐述了中亚东干文字书面语言能成为“伊犁话”,而不是人口略多的东干“老陕”的“陕西话”的原因。在东干文字、文学、出版的历史上,最早的几位学者、诗人都是伊犁回族人的后代,而早期的中亚东干学者和文学家中,“陕西人”很少。所以,操此方言者将此“确定为东干书面语的基础方言”。目前,东干书面语也面临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记得几年前,来厦门访问的一位台湾教授在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地道的台湾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南部即闽南方言,他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经历。1948年到厦门大学念书的我,在黑暗的小街上听到哀怨感伤的故乡歌仔戏哭调时,不禁柔肠寸断。一问才知道歌仔戏的源头在闽南,哭调充分反映彼时两岸人民痛苦的心声。有尚清雅的南管(南音)也是从闽南传去台湾的。我曾听厦门一些语言学者用闽南方言吟诵唐人的诗歌,比用普遍话(国语)吟诵更上口。难…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后,台湾刮起一股民族分离运动的邪风,主张有一个异于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以台湾为独自的共同体而有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张有别于中国意识的“台湾意识”’。从而在文学问题上,他们主张有别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相对立的台湾独自的文学。在台湾现代文学史问题上,他们否认中国现代文学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深刻联系,当然,他们也急于否认”五四”新文学运动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深远密切的联系。然而,意识形态和政治不能替代具体的历史真实。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和发生在时序仅仅相差三四年的、殖民…  相似文献   

7.
1986年12月,台湾文学界杂志社出版了叶石涛的《台湾文学史纲》(下文简称《史纲》)。这是光复后40年来台湾第一次出版台湾文学发展的史书,即刻引起文坛注目,批评迭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也试图呈一孔之见,借以抛砖引玉。中国结与台湾结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成为台湾文坛的敏感点。实际上,这两种意识之争几乎伴随着整个台湾新文学的进程,如台湾新文学发轫期关于台湾话文之争;70年代关于乡土文学的论战,80年代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今年3月下旬,省政协办公厅向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呈报了由漳州市政协报送的《建议抓紧由政府权威机构审定闽南话规范用字方案》的专报件,建议政府组织厦漳泉和潮汕的方言研究人员以及国家一流的语言文字学者,编辑出一本权威性的、高质量的闽南话词典。以政府的权威规范闽南话的用字,将这些用字在外宣资料中广泛使用,并推广到海内外的其它闽南话流行的地区,既可将闽南话这一古汉语的“活化石”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 又能戳破台独分子所谓“台语”是台湾“国语”的谎言。对此,省委力公厅以《福建省涉台专家建议抓紧审定闽南话规范用字方案以遏制为台湾正名运动》转报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办公厅很重视, 及时将这一建议呈报中央领导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做了重要批示。6月2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了重要批示:“支持福建省政协组织这项工作”。目前,《闽南话漳州腔词典》已列入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科研课题,由台盟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台办、漳州市政协协助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纂,现已组成词典编纂组开展工作,可望于2006年底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9.
答嘴鼓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奇特的曲艺形式,海外许多讲闽南话的华侨聚居地也流传这种采用韵白对答的古老曲艺。在方言相同的台湾、闽南和粤东,每当荧屏、广播和舞台上一出现“答嘴鼓”,就会立刻使人们提起精神,引起浓厚兴趣。有时,几句幽默的对白就逗得听众忍俊不禁。台湾的答嘴鼓是从闽南传入的。据传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率水师收复台湾,将士中有不少闽南人,他们也把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曲艺带进台湾。答嘴鼓也叫“触嘴古”,台胞至今仍这么称呼。“触”的意思是顶撞,“触嘴”就是斗嘴、舌战。而“古”呢,在闽、台、  相似文献   

10.
在1977年台湾乡土文学论争中,台湾文界人士针对当时出现的文学现象,为便于提出问题与探讨问题,指出台湾省的文学具有特定的内涵,因而“台湾文学”这一名称便应运而生;而“台湾意识”则是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在《台湾乡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论方言影视剧的生存语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义贵 《新东方》2001,10(6):63-66
日常生活中的“方言现象”比“普通话现象”更为普遍、常见,方言比普通话更为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同时突出作品的地域特色,方言在影视剧中得以启用。虽然方言影视剧在与普通话影视剧的比较中其劣势是十分明显的,但由于四川话(包括重庆话在内)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张力空间,川渝地区也就成为生长方言剧的肥田沃土。  相似文献   

12.
沅陵乡话声母的历史语音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话 ,有人称作瓦乡话 ,“瓦”即“话” ,是“讲乡话”的意思。沅陵乡话和王辅世先生 (1982、1985)调查的湖南泸溪瓦乡话属于同一种汉语方言 ,统称“乡话”。乡话主要分布在湖南沅陵县西南部以及溆浦、辰溪、泸溪、古丈、永顺、大庸等地与沅陵交界处理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 ,乡话被列为未分区的非官话汉语方言。乡话形成的历史悠久。今天的乡话区大概是古代五溪蛮的居住中心 ,《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注 :“干宝晋纪曰 :武陵、长沙、庐陵郡 ,盘瓠之地也 ,杂处五溪之内。”今乡话的分布区在古武陵郡内。五溪蛮居住地很早就和中原文化发…  相似文献   

13.
姚同发 《黄埔》2008,(3):104-107
中国境内究竟有多少种语言,目前还很难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一般估计,大约有七八十种之多。按国内语言学界的传统看法,这七八十种语言分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印欧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重要的语言,它包括七大方言,即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其中,闽语在台湾地区的覆盖面最广,人们通常所说的台湾方言(或台语、台湾话)指的就是台湾的闽南方言(或称闽南语、闽南话);客家话在台湾也有相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震憾世界的“五四”运动,以磅礴的气势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新的糈神面貌。这一运动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岛。“五四”精神启迪了台湾同胞的觉醒,岛上也掀起一场新文学运动。经过十年的生长、发展,三十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自1930年至1937年6月这段时间,被文学界认为是台湾新文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这时期,文学社团日趋扩大,报刊杂志大为盛行,作家辈出,作品增多,台湾  相似文献   

15.
解读西川满--以其诗歌创作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据时期在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时 ,“皇民文学”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他描绘台湾的风土人情 ,表现对台湾生活的“憧憬”和“追忆” ,怀着域外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异于日本本土的“异国情调”。本文试通过客观地剖析西川满的诗歌 ,初步建立对西川满正确、客观的批评系统 ,用历史事实反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和“文化台独”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张光正 《台声》2003,(2):33-33
为纪念先父张我军先生百年生辰,我在北京编辑出版了《张我军全集》和《近观张我军》两本书。有关的事情,在《全集》的“编者后记”和“编后话”中,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现《张我军全集》由人间出版社在家乡台湾,用繁体汉字重排出版,这将满足岛内台湾文史研究学者和台湾文学爱好者的需求,也将告慰于葬身故土近半个世纪的先父英灵了!张我军先生自1955年逝世后,有20年左右在台湾毫无声息。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一些文化工作者,为倡导乡土文学,反驳台湾当局推行文化专制,抹杀台湾本土文学早已存在的事实,张我军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2,(4):34-34
台湾已故文学家张我军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他同当年一些先进分子一道,在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实施严厉镇压和怀柔同化政策的恶劣环境下,把祖国大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到日据下的台湾岛内,并猛烈抨击当时盘据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旧思想,坚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不能与中国文学分断”的主张。从而被台湾学者称为“摇篮期台湾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或“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闽南方言直接来源于福建厦、漳、泉地区,是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北部人口稠密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带,全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熟悉并运用它从事社会交际活动。而由于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新文学和闽南方言的关系一向比较密切,即使异族入侵时期,多数作家仍运用闽南方言进行文学创作,随着台湾新文学道路的拓展,闽南方言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对于营造作品的乡土特色尤为明显。选用富有表现力的闽南方言词语刻划乡土人物,使之充满浓厚的乡土韵味,这是乡土作家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形式有: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先生,不仅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是台湾日据时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勇敢斗士.他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人品人格,为台湾知识分子树立起一个不朽的光辉典范.1994年4月2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两岸作家、学者及乡亲近百人相聚一堂,隆重纪念赖和先生诞辰100周年.在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高度评价了赖和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