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特别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劳动力的社会流动趋势日益增强 ,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化 ,阶级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利益上的差别和矛盾。正确认识新时期工人阶级构成的变化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些变化作出科学的分析 ,并对协调工人阶级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可资借鉴的对策 ,对于维护工人阶级整体的团结 ,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增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当前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执政党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轴心,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和提高物质利益。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式进入了双重的社会转型期。由于我国的改革是对原有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因而必然引发一些利益问题。同时,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处于不断的分化之中,新的社会阶层在不断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发生过几次大的变迁,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于政府的利益整合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改革的执行者——政府必须致力于推进利益整合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整合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整合方式转型,才能建立一种能够满足利益群体分化要求并能促进利益增长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调整利益结构中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表现为经济制度的变迁.经济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变化,其中由利益关系变动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握社会利益结构状况,把创设利益均衡制度作为其本质要求,真正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公共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利益结构变迁与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体制改革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根本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利益结构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现阶段我国利益结构的变迁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呢?本文试对此作点粗浅的分析。一、利益结构变迁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首先,一定历史时期的利益结构...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劲松 《新东方》2002,(4):9-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阶级阶层的内部分化、一些利益群体被重新激活、新的利益群体萌生、利益主体交叉流动现象增多,并呈现出低度社会分化将向高度转变、贫富差距拉大趋势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畸形分化将走向规范、社会心理趋于稳定、群体意识增强的趋势。变化的原因包括宏观政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因素。对于这种变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应该以全面的科学的态度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为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锋  辛晨 《长白学刊》2007,(6):103-107
新农村建设是基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农村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加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利益结构分化、利益主体显性化和利益客体多元化。新农村社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时空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和文化载体,契合了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和利益整合的需求。基于新农村社区的制度性、功能性和认同性整合机制的利益分析,以社区整合机制的利益诉求、利益动力和利益导向为逻辑进路,力求发展新农村社区民主、经济和文化来构建新农村社区的整合机制的保障力、原动力和和谐力。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大体经历了三大变迁,即强调批判和斗争的革命型意识形态: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型意识形态;凸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和谐型意识形态.我国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是这种变迁的深刻基础,而最直接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对于这种变化的利益关系的自觉程度.这种由利益关系发展变化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变迁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功能、内容、方式、任务等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鲜明的自身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0.
张平 《现代领导》2011,(8):27-28
基层党建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社会管理创新的阶级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党。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以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牵头完善服务群众体系.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面临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协调阶级阶层利益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干群利益关系、行业利益关系等。协调利益关系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根本保证是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重要途径是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历程中,党群关系是决定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因素。90年来党群关系的历史变迁表明利益问题是其本质问题。本文在利益协调视角下,考察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发展与变迁,着重分析了新时期党群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要构建以利益要素为导向的若干机制,始终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妥善协调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具体利益,正确处理党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党群关系的动态平衡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益关系变迁中的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我国意识形态变迁大体上经历了从强调批判和斗争的革命型意识形态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型意识形态,再到凸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和谐型意识形态转变,发生这种变迁的深刻基础在于我国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对于这种变化着的利益关系的自觉程度。这种由利益关系发展变化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变迁,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功能、内容、方式、任务等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鲜明的自身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4.
赵平俊 《新东方》2005,(1):40-44
矛盾关系是宇宙一切关系中最主要的和起主要作用的关系,在利益关系中也不例外,利益矛盾决定并影响着利益关系的一切具体形式。从广义上说,利益矛盾既指利益的外部矛盾,也指利益的内部矛盾。利益的外部矛盾主要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利益需要之间的矛盾。人们要实现利益和得到利益满足,最根本的就是要进行社会生产,只有不断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人们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同时,这种人们的利益需要又成为生产发展的刺激力和推动力,它刺激并推动生产的不断进行。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源于社会生产与社会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体分化与利益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经济、政治、职业地位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呈现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及群体分化的特点。正视工人阶级内部利益多样化 ,着力探索利益整合新途径 ,是切实贯彻“三个代表”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林建华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调节利益关系,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从理论方面来说,利益理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方面来说,利益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基础;从人类发展史来说,利益关系尖锐对立是社会更替的决定性因素;改革30多年的经验表明,利益和谐与否直接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高度,其中,经济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政治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文化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家园,社会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生态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春玲 《阵地与熔炉》2002,(3):56-58,68
1978年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  相似文献   

19.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建设依赖于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分化重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国防建设,国防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运新  何锦前 《前沿》2007,4(2):124-125
关于法的本质,国内学者一般从抽象的国家与阶级意志、理性、正义来分析,这使法的本质成为悬学而难以指导法的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本文从权利、利益与物质基础出发解析法的本质并认为法的本质是:法是权利、利益和物质基础的权威性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