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检甘南州的藏系绵羊60只,共检获寄生蠕虫12科17属23种,寄生蠕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和同盘吸虫。在一年内每个月剖检5只绵羊,检查胃肠道寄生线虫的成虫和第四期幼虫,证明当地寄生线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其中奥斯特线虫幼虫的寄生高峰期是8~10月,9月份为最高峰,成虫的寄生高峰期是7~9月,7月份为最高峰;细颈线虫幼虫几乎全年持续感染,高峰期在10月至次年5月,1月为最高峰,成虫全年都寄生,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1月,1月份为最高峰;马歇尔线虫全年寄生都比较低,幼虫在9月份较高,成虫在1月份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外生期发育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初步建立了模拟模型。该模型描述的理论消长曲线与野外观察的实际数据曲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和气象资料可以预测牧场上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外生期的发育季节动态,从而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掌握三种线虫在甘南牦牛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三种线虫的核糖体ITS序列为靶标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986份甘南牦牛粪便样品,对三种线虫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到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03、0.03、0.02 ng/μL,三种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58%、14.30%、11.36%,混合感染率为12.98%。1—4月份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5—8月份和9—12月份(P<0.01),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在0~3岁与大于3岁的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于牦牛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甘南牦牛三种线虫的流行率较高,提示甘南牦牛消化道线虫的防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市牛寄生性蠕虫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富裕县、泰来县的3个肉牛饲养场随机选取改良成年肉牛52头,用蠕虫学剖检法进行寄生性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在牛体内共检获各类寄生性蠕虫13种,隶属于2门、3纲、10科、12属,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牛仰口线虫、前后盘吸虫、食道口线虫、肝片形吸虫、毛圆线虫和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分布广,为齐齐哈尔市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5期刊载的张嘉儒同志《左旋咪唑擦剂治疗牛混睛虫病》(下称张文)一文后,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与该文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混睛虫病是由带有丝状线虫之感染性幼虫的吸血昆虫刺吸丝状线虫非固有宿主血液时,感染性幼虫进入其体内,经淋巴或血液循环入眼前房,停留于童虫阶段而引起的疾病。牛混睛虫病的病原体为马丝状线虫的童虫,属旋尾目丝虫亚目丝状科丝状属(Setaria)。而牛吸吮线虫病俗称牛眼虫病,又称寄生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多种吸吮线虫寄  相似文献   

6.
环纹奥斯特线虫低温冷冻保存研究初报苏进才,张承芸,郝社平,高鹏程,窦兰清,付宝权,柴忠威,朱兴全(甘肃省景泰县畜牧兽医站73040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环纹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circumcincta)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羊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部牦牛,采用斯氏法和水浴法分别检查胃肠内容物和粘膜、肠系膜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及肺脏气管内的胃肠道线虫和寄生阶段幼虫。同步观察结果:库柏线虫、食道口线虫、毛圆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夏柏特线虫和毛首线虫等7属的成虫,2~6月先后出现1次明显的春季高潮。除食道口线虫外,8~12月又先后出现1次秋季高潮。而奥斯特他线虫和毛细线虫两属,春季高潮不明显,秋季高潮明显。上述9属线虫的寄生阶段幼虫,除毛细线虫未能检出外,其余8属先后于8月到翌年3月份出现高潮。总的律规是,8~12月寄生阶段幼虫陆续升高,并先后达到高峰,1~6月随着幼虫荷量的先后下降,成虫荷量先后升高,并形成春季高潮。冷季寄生阶段幼虫在牦牛体内居优势,暖季成虫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地描述温度对奥斯特线虫发育过程的影响,采用计算机对不同温度下的奥斯特线虫虫卵孵化率和所需时间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和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虫卵孵化率与温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野外建立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兽医科技资料》1978年第1期中,曾发表过《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一文,报道了云南马寄生性蠕虫23种。现继续报告寄生于云南马体内外寄生虫25种,其中原虫3种、线虫17种、蜘蛛昆虫5种。它们隶属9科15属。短尾三齿线虫、微小毛细线虫、隐匿环行线虫、宽乳突环行线虫、双冠圆齿线虫和头状辐首线虫6种,在云南尚未见有正式报道,故作了必要的量度和形态描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报告了寄生于云南马体内的寄生性蠕虫共23种,其中包括吸虫2种:肝片形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2种: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绦虫;线虫19种:马圆形线虫、无齿阿氏线虫、普通戴氏线虫、小三齿线虫、锯齿状三齿线虫、尖尾喷口线虫、长交合伞毛细线虫、舌状毛细线虫、冠状毛细线虫、辐射环行线虫、帕氏阅齿线虫、杯状彼氏线虫、高氏舒毛线虫、马副蛔虫、马蛲虫、胎生普氏线虫、蝇胃线虫、大口胃线虫、马腹腔丝虫。它们隶属于9科19属。尖尾喷口线虫、小三齿线虫、舌状毛细线虫、冠状毛细线虫、辐射环行线虫、帕氏圆齿线虫、杯状彼氏线虫和高氏舒毛线虫等8种蠕虫为云南省首次记录。文内对固形线虫科和毛细线虫科的13种线虫作了扼要的形态学描述和量度。  相似文献   

11.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12.
为获悉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Aoz1基因的详细信息,以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对线虫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代表种——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为研究对象,首先扩增其胞外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再转化至Transetta(DE3)表达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及表达产物的纯化。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丝氨酸蛋白酶Aoz1基因与已发表的丝氨酸蛋白酶Aoz1基因的同源性为99%,其蛋白具备螺旋结构;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其最适IPTG诱导浓度为1.5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8 h,确定了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并获得了重组蛋白。对该酶基因的分析,为后续有关蛋白酶和捕食线虫性真菌杀灭寄生性线虫机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林麝粪样中的类圆属线虫的虫卵进行虫种鉴定,提取了四川和陕西地区林麝粪样中类圆属线虫的虫卵DNA,采用PCR技术扩增18S r 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出的片段大小均为362 bp,21个来自林麝粪样中的类圆属线虫虫卵样品的18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经序列BLAST比对,与Gen Bank中的多株乳突类圆线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5%~100%。本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圈养林麝体内的类圆属线虫均为乳突类圆线虫。  相似文献   

14.
杀线虫性真菌 (Nematode destroyingfungi)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小的生物种群。它们大都生活在土壤、植物落叶、朽木、苔藓及动物粪便中 ,至今已发现有 2 0 0余种[1] 。有的主要以不同种类自由生活的线虫为食 (专性寄生性真菌 ) ;有的以腐生生活为主 ,兼带吃一些活的线虫 (兼性寄生性真菌 )。大部分属于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 na)、丝孢菌纲 (Hyphomycetes)。在其他一些真菌亚门及纲中 ,如壶菌纲 (Chytridomycetes)、短担子菌纲(Phragmobasidiomycetes)、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卵菌纲 (Oomycetes)也有发现。根据杀…  相似文献   

15.
致病的寄生性原虫有疟原虫、泰勒焦虫、巴贝斯焦虫、艾美耳属球虫、锥虫、弓形体、滴虫、鞭毛虫,利氏曼原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等。这些寄生性原虫引起的疾病,在人和动物方面广泛存在。随着对寄生性原虫生化的研究,不仅对原虫病的化疗原理进一步得到了阐明,而且又推动了新的化疗药物的发展。现从化疗原理进展的角度,分类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 ;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 10 0 % ,0、3、5、10、15、2 0、2 5、30、35℃共 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 ;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 - 17~ - 2 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细颈线虫卵在 2 0℃、相对湿度 10 0 %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 ,发育周期最短 ;毛圆科线虫卵在 - 2 5~ 0℃环境中不发育 ,也不死亡 ;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10 0d左右。  相似文献   

17.
将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入含有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和枸橼酸液体培养基中,然后进行为期6d的培养并收集发酵液,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和蛋白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并用发酵液进行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动物寄生性线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81.4mg/mL,蛋白酶和磷酸酶比活性最高,分别为9.48U/mL±0.03U/mL和38.30U/L±0.04U/L,对线虫的致死率为50.11%±11.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同时发现,D.flagrans发酵液对蝇蛆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0.56%±0.13%。结果表明,在D.flagrans发酵液中含有杀虫物质。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化学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食线虫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虫诱导培养方法,自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等五省(区)采集的23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了食线虫真菌23株,形态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分属于9属22个种(包括:节丛孢属9个种、隔指孢属2个种、单顶孢属4个种、镰刀菌属2个种、钩丝孢属2个种、轮枝孢属1个种、被孢霉属1个种和茎点霉属1个种)和1株未定种。本研究为开展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绵羊肺线虫病是流行散布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寄生性蠕虫病,特别是寄生于绵羊肺脏内的丝状网尾线虫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往往给养羊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便列为绵羊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过去为了控制和消灭绵羊肺线虫病(特别是网尾线虫病)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有的药物或因疗效尚可,而使用操作极为麻烦不便(如碘溶  相似文献   

20.
1980~1988年在新疆石河子等地进行绵羊寄生虫调查检获的食道口属线虫标本中,除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外,另发现一种食道口线虫。其感染率较高,为当地该属线虫的优势种。经对120条雌、雄虫标本鉴定,与文献记载的本属其他种皆不相同,故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新疆食道口线虫,新种Oesophagostomumsinkiangesis,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