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小娟 《法制与社会》2010,(6):120-121,127
在现代国家中基本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共识,每一个公民应该享有获得法院公正审判的权利即公正审判权,它旨在保障公民能够通过司法途径并经法院的公正审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权。联合国的一系列基本文件中都对公正审判权做出了规定。Singarasa诉斯里兰卡案是关于公正审判权的一个经典案例,它很好的展示了公正审判权的主旨与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对此案例翻译、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公正审判权的规定进行分析,以此对我国的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长永 《中国法律》2007,(5):17-19,72-75
一、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标准 根据《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以及联合国及其下设机构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任何人的人权都应当得到有效的保障,为此.每一个人在其个人权利发生争议或者被指控犯罪时,都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公正审判权可以说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确认的一项核心人权,其主要内容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正审判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确立已逾 40年 ,它以英美法中的“法律的正当程序”为直接的理论依据。在刑事司法中 ,公正审判权用来保护受刑事指控者免遭不合法、不公正的定罪。国际人权公约从司法组织和司法程序两个方面规定了公正审判的保障措施。作为对多元法律文化的规制 ,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体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在我国 ,有必要明确树立保障公正审判权的观念 ,并在有限的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促进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与国际标准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08,6(6):19-28
近年来,尽管我国刑事诉讼在公正审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确定的公正审判权标准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改革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便贯彻落实《公约》所规定的公正审判权,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要想使我国真正地实现《公约》所规定的公正审判权标准,不仅需要紧紧围绕公正审判权进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而且需要对其他与之相关的制度进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第六修正案分别规定了表达自由权和公正审判权.在刑事诉讼中,表达自由权与公正审判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限制表达自由权的双重标准,在公正审判权与表达自由权发生冲突时,为了保障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可以对表达自由权作必要的限制.当表达自由权与公正审判权的冲突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对表达自由权进行限制,是美国司法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在刑事诉讼中,表达自由权的主体包括裁判者、诉讼参与人、媒体和一般民众.在美国联邦系统对于如何处理法官、律师、媒体和一般民众的表达自由权与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规则;但是对于如何处理陪审员、当事人、证人和旁听者的表达自由权与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公正审判权是宪法性基本权利.与其他国家宪法关于公正审判权的规定相比较,中国宪法对这项基本权利的规定存在很多缺失.为适应和谐社会对公正司法的要求,我国有必要将公正审判权确立为宪法性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从公正审判权在法律中的地位来看,公正审判权属于宪法性权利。公正审判权作为宪法性权利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已经得到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公正审判权符合宪法权利的几个基本特征:公正审判权是公民所享有的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公正审判权规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公正审判权具有母体性;公正审判权是其他权利无法替代和不可转让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审判权的公正行使不仅关系到具体个案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局。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确保审判权公正行使。笔者尝试从审判权的概念及特征、公正与司法公正、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价值取向、确保审判权公正行使的路径等几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荷兰刑事诉讼相关法律对人权保障规定得非常具体.一方面,生命权、免受酷刑和侮辱的权利、自由权和人身权利、公正审判权、隐私权、平等权等权利都在刑事诉讼相关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法律也规定了误用、滥用权力、侵害基本权利的法律惩治.近十年来,公众安全观有了明显的改变,恐怖主义犯罪,有组织犯罪等犯罪的危害性的新变化,导致刑事诉讼程序随之进行变革.在审前程序的改革中,讯问、羁押、数据收集、证人作证、起诉程序等都有所变革,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诉讼参与者基本权利的保障.但整体而言,荷兰的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仍致力于建构人权保障的最优标准,并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全力落实保障基本人权的各项规则.  相似文献   

10.
张吉喜 《时代法学》2010,8(3):95-100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执行机构人权事务委员会从提出保留的限制条件、保留是否有效的判断机关以及无效保留的法律后果等三个方面对公约的保留问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了不至于违反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在批准公约时,有些国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公正审判权提出了保留。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在批准公约时,应当对公正审判权的适用范围和得益于较轻刑罚的权利提出保留。  相似文献   

11.
诉讼程序公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诉讼程序公正应当体现为:审判权由依法设立的法院独立行使;法官不能与自己处理的案件有利害关系;诉讼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尊重和保障诉讼当事人的人权。处于特殊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重视诉讼法程序公正,但首先关注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2.
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标准大体上包括平等的法律保护权、无罪推定的权利、侦查阶段的人权、审判阶段的人权、判决后的救济权、不受重复追究的权利和在适用刑法方面的权利七个方面。我国法律规定了着眼于限制死刑适用的特别司法程序,但对照国际标准,这一程序在立法和实施两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危害后果。为了保证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严防错杀无辜,争取在合理可接受的限度内平稳地减少死刑的数量,立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应当坚决摒弃长期以来主导刑事司法全过程的专政型司法观念,尽快树立公正型司法观念;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参照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标准全面完善我国死刑案件的侦查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3.
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标准大体上包括平等的法律保护权、无罪推定的权利、侦查阶段的人权、审判阶段的人权、判决后的救济权、不受重复追究的权利和在适用刑法方面的权利七个方面。我国法律规定了着眼于限制死刑适用的特别司法程序,但对照国际标准,这一程序在立法和实施两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危害后果。为了保证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严防错杀无辜,争取在合理可接受的限度内平稳地减少死刑的数量,立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应当坚决摒弃长期以来主导刑事司法全过程的"专政型司法"观念,尽快树立"公正型司法"观念;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参照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标准全面完善我国死刑案件的侦查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4.
格夫根案的大审判庭裁决反映出欧洲人权法院在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上的完整立场,即对通过酷刑获取的任何证据和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实行自动排除,对以非人道待遇取得的实物证据根据比例原则决定是否排除,对非法证据的派生实物证据根据利益权衡原则决定是否排除,并以公正审判权作为适用排除规则的重要尺度.在刑事司法准则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之下,该立场反映了排除规则发展的整体趋势,对我国排除规则的完善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立足本土法律实践,反思与国际人权基准之间的脱节与落差,将排除规则纳入公正审判权的保障体系,是排除规则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正审判权就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权。杜培武案是公民没有得到公正审判权的典型案件,本文从司法程序层面的审判为中心的三阶段说进行论述,分析公民得到公正审判权可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障权。  相似文献   

16.
李占荣 《河北法学》2006,24(9):9-13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公正理念、共同的经济人权理念和共同的和谐理念.经济法的产生带来了崭新的法律理念--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也是文明的政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人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人权,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看,几乎所有经济法律关系都包含着经济人权的基本内容,这些权利的实现状况也是一国政治文明实现程度的标志.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缺陷的现代法,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和谐理念的法律表现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经济制裁通常以安理会决议的形式出现,安理会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各国有义务全面、严格地执行安理会决议。安理会决议应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不得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相抵触。当一国出现严重侵犯人权的罪行并怠于履行人权保护义务时,安理会可以代表国际社会对其采取保障人权的必要措施。联合国制裁经历了从"传统制裁"到"聪明制裁"的转变。由于缺少对公正审判权的保护,各国执行"聪明制裁"面临选择困境。针对"聪明制裁"可能引发的人权危机,有必要从制度设计层面入手,明确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完善"和平之威胁"的判断标准,加强对各国执行安理会决议的监督与审查,保障制裁对象的公正审判权,建立多元化的人权保护救济渠道。在联合国经济制裁中加强人权保护,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有利于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认为《罗马规约》第17条第2款关于国家“不愿意”管辖的判断标准过于主观,国际刑事法院会因此成为凌驾于国内法院之上的“上诉法院”.分析我国立场的关键在于对《规约》中“国际法承认的正当程序原则”的解释与适用.如果国际刑事法院在实践中将国内诉讼对当事人国际人权公约所载权利尤其是公正审判权的保障情况纳入其审查范围,就不但会混淆其与国际人权条约机构的不同职能,而且会加深我国对其成为“上诉法院”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永恒追求和目标,要实现司法的公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审判权的独立,法官作为行使独立审判权的具体实施者,然而法官在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中,会不自觉、甚至无奈地受到行政、地方管理、内部监督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判决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排除各种因素对法官独立审判权的干扰,以保证审判权行使的最高理念———公正,这样才能树立司法公正的权威。文章在理解法官独立审判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法官独立审判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官独立审判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朱立恒 《中国律师》2007,(11):80-82
在国际人权公约体系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迄今为止最集中、最全面地规定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联合国文件。我国政府已于1998年10月签署了该公约,表明对公约内容认同之意向,因而,批准只是个时间问题。公正审判权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关于刑事司法的最重要的内容,而其中辩护权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