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群众》2021,(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奋斗之志,引导青年学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2.
陈昌兴 《前沿》2014,(5):165-1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人感恩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求。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把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教材中,需积极探索有效融入的方式方法,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融人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阐释,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担当和崇高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政治品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4.
《前进》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创造性地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之源,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科学理论、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落实在宣传思想各项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文精神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人文精神的提升与构建已是理论界和文化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为了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在理论素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上的整合.把人文精神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升出来,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理论熏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即以达到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目的.人文精神提升的最终目标是使大学生养成五种精神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7.
刘稳权 《创造》2021,29(12):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切精神皆有来源,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如此.伟大建党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从本源上说,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凭借其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和人民性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特有品质.  相似文献   

8.
刘宁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31-37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宏伟史诗的题中应有之义.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从其理论逻辑来看,它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其历史逻辑来看,它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应运而生,在党的伟大实践创造中丰富发展;从其现实逻辑来看,它助推新时代"两个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三者共同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政治概括和理论总结,又是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依据和遵循,还是开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指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大论断,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滥觞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和精神之源;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耦合性,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承续与发展;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使命的精神概括,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践行初心、 担当使命,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创立、 延续、 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今天,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合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它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方法,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方面面.根据已有教育思想将和合思想转移为一种和合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建构和合理念教育的创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客观呼唤高校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导引体系。该导引体系应是科学的指导、引领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方位,导引青少年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思想精髓逐步内化为青少年学生个体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21)
正"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和阐述伟大建党精神,要求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校园环境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以铜仁学院为例,提出以校园环境为依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其中包括,依托大课堂扩大整个校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的舞台,将校园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整合校园环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王锐  杨栋 《长白学刊》2023,(2):1-10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蕴含着百年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和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精神密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历史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立体维度来认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深刻地把握好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思考和探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就是要深入研究阐释、加强社会教育、注重濡染熏陶、融入奋进征程、完善组织领导,把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力量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吕红雁 《传承》2011,(30):42-43,4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构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引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话语系统、言说方式发生部分改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话语权威和教学形象造成挑战,但它也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来源,并部分释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言说权力——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在消费主义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测评工作的路径,构建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测评体系.是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秀丽 《前沿》2006,(10):71-7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不强的现实,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能力、发展方向和个人要求等因素,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成不同层次授课,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