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上龙文学原初风景话语中美军基地、金发女郎、日本少年等意象,意味着作家从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受动、被害型美国文化接受意识中解脱出来,表达出对于"强者"美国的更为主动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美国文化的无条件、无选择的全盘服从。从《悲伤的热带》到《KYOKO》等代表作主题、内容的嬗变,展现了作家主动、积极地接受美国文化意识的理性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光耀的文化认同与新加坡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淮平先生的《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一文,认为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即60-70年代,贯穿于李光耀思想中的文化认同,与他近年在国际论坛上阐述的“亚洲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不同的,意即李光耀对新加坡现代化初期与后期的文化认同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李光耀的文化认同是一贯性而非断裂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英 《国际观察》2004,(2):12-18
美国媒体之所以反华是基于以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认知 ,即对中美不同国家身份的认同和对美国的国家利益的认同 ,由于这种认同的偏差 ,导致中美文化和安全上的困境。国家利益不是外生于体系结构 ,而是由体系结构建构的 ,决定国家利益的因素不仅仅指现实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物质权力 ,而且包括由社会建构的观念、国家身份和集体认同。观念建构身份 ,身份塑造利益 ,因而观念建构利益 ;观念和身份建构利益的认同 ,社会互动重塑认同 ,进而改变利益。美国媒体的国家利益观就是观念、身份和认同与利益的共塑与融合的结果。中美关系是具有洛克文化特征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写死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写死亡的书,肯定不会被人认同。但这部小说中人物死亡个例之众多,之频密,不仅是中国文学之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如果有“死亡文学”这样一个概念的话,那么,《红楼梦》就是此中示范的经典之作。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写了:冯渊之死;贾瑞之死;秦可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的阿-伊世界面临身份危机,对其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既是为了应对和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也是为了增强阿-伊世界的凝聚力,在和平、发展与和谐共处等认同中尽快融入全球化的主流.在正视美国为主的西方霸权主义对全球认同的侵蚀、伊斯兰激进主义排他暴力对阿-伊文化认同的干扰的前提下,对阿-伊文化身份进行辨证、前瞻、多元和务实性重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略论东北亚的跨文化认同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跨文化认同”就是指超越各种文化差异、基于人类共性和人类文化普同性基础上的认同。东北亚跨文化认同,就是特指在东北亚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各国及其人民对于本地域文化的认同。应从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在东北亚各国间的现实可能性、实现方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帝国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种影响很大的理论流派,主要涉及美国利用其文化优势来实现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拉丁美洲是美国文化产品"泛滥"的重灾区,所以拉美学者以一种激烈的批判精神在"文化帝国主义"话语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本文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命题出现的背景及其基本含义,大致展现了其在拉美地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这一命题与"美国化"之间的区别,认为"文化帝国主义"话语并不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解释拉美地区的"美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庞琴 《现代国际关系》2007,51(12):46-50
欧洲认同是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没有欧洲认同,欧洲联盟仅是一个利益和目标的共同体。欧洲认同作为一种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其形成是以"他者"的存在为前提的。伊战以来欧洲持续高涨的反美主义使欧洲人认定美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他者",这对欧洲认同的建立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论述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并从个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说明由反美主义塑造的美国这个"他者"形象对欧洲认同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因应当前中日间"政冷经热"的失衡状况,有学者提出跨越两国间历史问题,采取"新思维"促成中日关系的改善.但事实上,相对于政治、经济发展程度而言,中日两国在文化层面的理解和认同严重滞后,而且两国在文化的性质、地理环境构建的文化风格、历史演绎的文化秉性,以及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的差异,使两国在文化认同和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障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和解.  相似文献   

10.
正为纪念世界经济论坛创办50周年,应论坛总裁布伦德先生邀请,戚振宏院长为《塑造多元概念世界2020》特别报告撰稿,围绕"文化与认同"主题,阐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社会携手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妥善处理文明、文化多样性,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都将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而只能导致文化的瓦解。文化安全既受到外源性因素,即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的威胁;也受到内生性根源,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可能遭遇到的原因的威胁。由于传播技术对文化的控制与垄断,威胁着文化多样化,造成信息的碎片化和视觉化,对文化造成多种破坏,因而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威胁文化安全的诱因和内生性的物质根源。文化认同、文化吸引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是文化安全的内生性根本要素,它们关系着文化的续存和影响力。在全球共享安全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最好的保障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意义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提出了文化主权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文化主权的文化政策,采用立法、制定法规条例、政府资助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维护其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抵御来自美国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渗透.美国是加拿大的唯一邻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国,在加美特殊关系中,如果加拿大对本国文化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美国文化就有可能垄断加拿大文化市场.因此,追求文化主权成为加拿大抵御美国文化影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詹姆士·哥尔德:《在苏门答腊的美国人》(Americans in Sumatra),是一本介绍1874年至1961年间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专著.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第三章,其中很有系统地阐述美国在苏门答腊橡胶业方面的活动经过,对于研究美国如何掠夺印尼橡胶资源,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其他活动,以及对于当前印度尼西亚人民没收美帝国主义企业的重大意义,都有可供参考的一些资料.哥尔德曾任美国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馆付领事和领事多年,为美国对印尼经济、政治、文化等侵略政策的一个实际执行者,因此在本文中他极力吹嘘和宣扬美帝及其垄断集团对印尼橡胶业所作出的所谓的"成就"和"贡献",来掩盖它们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5.
《国际问题研究》2020,(2):F0003-F0003
为纪念世界经济论坛创办50周年,应论坛总裁布伦德先生邀请,戚振宏院长为《塑造多元概念世界2020》特别报告撰稿,围绕“文化与认同”主题,阐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社会携手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妥善处理文明、文化多样性,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角度看, 美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他者”文化是美国 的特有文化, 内容来自于美国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经历。“他者”文化崇尚战争解决方 式, 坚持非友即敌的认同标准, 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前后, 美国介入国际冲 突的行为选择就具有鲜明的“他者”文化的特点。21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 人们相互依存程度的 增加, “他者”外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苦难的力量     
笔者的案头上摆着一部曾经反复阅读的书,它的名字叫作《梵高传——渴望生活》。作者是美国作家欧文·斯通;中文译者名字叫作刘明毅。这是一部沉甸甸的书,几乎压迫读者喘不过气来,因为这里面装的是满满的人生苦难。我开始阅读这部书的时间,不是在年轻无知的"而立"之年,也不是在稍稍懂事的"不惑"之年,而是在有了许多历练的"知天命"之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 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 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性质的文化。三是基于 以上两点,美国人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十分宽泛,基本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凡是能够创 新、引领潮流的事物,既是生活现象,也被视为文化现象。正是如此,人们唯独对于美国文化,倾向 于用“新不新”而非“美不美”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过程,东正教和专制制度分别为民族认同提供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的思想也逐渐成熟,以东正教和专制制度思想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基础,形成内部自我认同,确立外部自我形象,在众多认同标准中以此为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