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尸体肝细胞AgNOR不同时间形态改变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观察和分析人体死后不同时间肝细胞Ag-NOR的形态变化,探讨它与死亡时间两者间的关系。经图像分析灰度值测量,结果表明:AgNOR的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AgNOR颗粒形态越来越不清楚。灰度变化的量化指标提示,图像分析AgNOR的灰度改变,与形态改变一致,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离体人肝细胞核DNA含量死后变化的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人肝细胞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肝脏,在死后4~36h内每小时进行细胞学涂片、Feu lgen-Vans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研究肝细胞核平均灰度、平均光度、积分光密度等参数在死后的变化规律。结果在4~36h内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肝细胞核的平均灰度逐渐上升,平均光度、积分光密度逐渐下降,获得了36h内3个参数变化的回归方程。结论肝细胞核的平均灰度、平均光度和积分光密度均与死亡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望用于推断早期人体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3.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肌肉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死后不同时间酶组织化学改变和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HE、PTAH 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死后大鼠尸僵形成时肌肉的横纹和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发现死后2 ~4h 横纹模糊,6h 后变清楚,可持续至24h 。琥珀酸脱氢酶(SDH) 和辅酶Ⅰ黄递酶(NADHD) 变化较小,至死后24h,两种肌纤维的酶活性均较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 活性下降较明显,至死后24h ,Ⅱ型纤维的酶活性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肌纤维结构的变化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用作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4.
颅后凹硬膜下血肿疝入枕骨大孔死亡1例刘敏,易旭夫,吴家 (成都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病理教研室;成都610041)SUBDURALHEMATOMAOFCRANIALPOSTERIORFOSSADESCENDINGINTOTHEFORAMENMAGNUM...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死后不同时间酶组织化学发迹和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HE、PTAH和酶组织化学洒色法,对列在鼠尸僵时肌肉的横纹和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发现死后2-4h横纹模糊,6h后变清楚可持续至24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辅酶Ⅰ黄递酶(NADHD)变化较小,至死后24h,两岂纤维的酶活性 较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下降较明显,至死后24h,Ⅱ型纤维的酶活性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肌纤维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角膜AQP1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50只家兔随机分为10组,以空气栓塞方法致死,于死后不同时间取出角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角膜AQP1含量变化,并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AQP1阳性面积、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平均灰度等参数,对各参数与死亡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后84h内,角膜AQP1呈阳性着色,死后96h未见着色。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角膜AQP1各参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获得了上述各参数与死亡时间变化关系的回归方程。结论家兔死亡后角膜AQP1的含量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其参数阳性面积、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平均灰度等可以作为推测死亡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uo GH  Chen YC  Cheng JD  Wang JF  Gao CL 《法医学杂志》2006,22(1):7-9,F0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d)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结论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兔死后肝细胞自溶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ng Z  Gong Y  Yu Y 《法医学杂志》1998,14(4):207-208
用透射电镜观察兔死后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在0.5h即有轻微的自溶改变,表现为细胞核中异染色质异常凝集和滑面内质同扩张;在1h自溶变化已趋明显,且随死后时间延长,在2h、3h、4h、5h该变化越来越广泛而显著,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基质内絮状致密体(Flocculentdensehadies,FDB)形成,粗面内质网及核周池扩张等改变。肝细胞自溶的超微结构变化与死后时间相关,这对推断早期死亡时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大鼠死后肝细胞核DNA降解规律,分析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在大鼠死后30h内,每隔3h取肝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用共聚焦显微镜摄取彗星图像,应用彗星图像分析软件(IM I1.0)进行图像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死后大鼠的肝细胞在电泳图像上出现明显的彗星形拖尾,其尾长(TL)、尾矩(TM)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0~18h)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二者均与死亡时间(PM I)呈现一定的相关回归关系。结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应用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血细胞外液钾钠离子液度的变化与实验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国外早有报道死后血液钾钠离子含量的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有的报道死后血钾含量随死亡时间按比例地增加,特别是在死后3小时以后的变化很明显,但数据相当分散。1959年Jetter等人发现血清钠在死后最初12小时保持稳定,之后才开始下降,而1974年Coe报道血钠在死后立即下降,但其下降速度的个体差异很大,大样本测定的平均下降速度为  相似文献   

11.
李树山 《法医学杂志》1995,11(3):120-120,144
同一现场不同死亡方式3例分析李树山(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七台河154600)ANALYSISOFDIFFERENTMANNERSOFDEATHATTHESAMESCENE:REPORTOF3CASES¥LiShushan(PublicSecuri...  相似文献   

12.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的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eulgen染色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大鼠死后即刻至9d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染色变化及其图像分析参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雪旺氏细胞核在死后6-18h细胞核呈紫红色、长椭圆形,轮廓清晰,其长轴方向与坐骨神经走向一致,死后24h着色变淡、着色面积变小,最终完全消失;在6h-9d内目标面积和积分光密度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且其均值均与死亡时间明显相关,并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结论大鼠死后9d内,其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变化与死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70例尸体瞳孔形态、直径大小,并就其与死因、年龄、性别、死亡时的环境亮度以及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有机磷中毒死的瞳孔平均直径最小(3.59mm);青壮年尸体瞳孔的平均直径较小儿、老年人略大;男性尸体瞳孔略大于女性。死于黑暗环境的尸体瞳孔较死于明亮环境的尸体瞳孔略大。生前因虹膜病变使瞳孔呈不规则形,死后瞳孔持续呈不规则形。作者认为,尸体瞳孔的形态、直径大小与死因(如有机磷中毒)有关,并受死者生前眼的健康状况、年龄及死亡时的环境亮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死后经过时间的瞳孔直径变化上,统计值无逐渐缩小或散大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验大鼠餐后死亡不同时间段的胃主细胞Kappa-阿片受体(KOR)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表达规律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食后断颈处死后于不同时间提取组织检材,对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面积、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平均灰度等参数,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参数与死亡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后9d内的胃主细胞上Kappa-阿片受体随着死亡时间(PMI)的延长,其积分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死亡时间(PMI)存在一定的相关回归关系。结论实验大鼠死后胃主细胞上Kappa-阿片受体的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电导率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导分析法检测家兔30℃下死后48h内及20℃下死后120h内玻璃体液电导率变化。结果30℃和20℃下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电导率随死亡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经统计分析得到抛物线型二项式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和0.983,两式P〈0.01。结论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电导率升高程度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家兔急性胰腺炎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淀粉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Li XB  Zhang HY  Shao LM 《法医学杂志》2004,20(3):143-14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淀粉酶变化。方法用1%牛胆酸钠诱导家兔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建立,于死后不同时间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其淀粉酶变化。结果家兔急性胰腺炎死后72h眼玻璃体液淀粉酶含量(x)与死亡时间(y)存在相关关系,并导出其二项式回归方程为y=8.7420 0.7699x-0.0083x2(R2=92.62792,F=14.89734,P=0.001)。可作为推定早期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结论家兔急性胰腺炎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淀粉酶改变为法医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灵敏客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体死后肝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体死后肝脏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6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肝脏,根据离体肝脏所处的环境温度分为12—19%(A组)和20—27%(B组)两组,每组23例。在死后24~72h内每隔4h穿刺取肝组织1次,制成细胞悬液,经RNA酶消化,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被检测细胞中含不完整DNA的细胞数所占百分比,所得数据经Exp032V1.2软件计算N值。结果死后24~72h肝细胞N平均值,A组从10.91%增至49.72%,B组从16.22%增至69.63%。两组N平均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高,与死亡时间有相关性,A组r值为:0.598,B组r值为0.77357。并且建立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应的回归方程。结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死后24~72h内人体肝脏细胞DNA降解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相关数据可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前伤与死后伤皮肤弹力纤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rt氏弹力纤维染色对不同时间的皮肤生前伤和死后伤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前伤和死后伤真皮中的弹力纤维在形态和分布上无任何区别,因此,在法医实践中依据真皮中弹力纤维形态变化区别生前伤与死后伤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跨境数据流动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境数据流动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与对策TRANSBORDERDATAFLOW’SINFLUENCEONNATIONALSOVEREIGNTYANDTHEPOLICYOFITSNEGATIVEINFLUENCE程卫东随着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境数据...  相似文献   

20.
Li WC  Ma KJ  Zhang P  Wang HJ  Shen YW  Zhou YQ  Zhao ZQ  Ma D  Chen L 《法医学杂志》2010,26(6):413-417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组织中microRNA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5℃室温、50%湿度的环境中,于死后不同时间提取心肌组织中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2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结果用循环阈值(Ct值)表示,分析死亡时间与Ct值的关系,最终建立死亡时间推断的回归分析方程。结果大鼠死后120h内心肌组织中miR-1-2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后开始下降;而18S rRNA含量在96 h内逐渐增多,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大鼠死后不同时间18S rRNA的Ct值以及18S rRNA和miR-1-2的ΔCt值与PMI呈非线性相关,二次曲线拟合的R2值分别为0.9487、0.8072。结论 18S rRNA的Ct值和18S rRNA与miR-1-2的ΔCt值与PMI之间存在明显非线性关系,可以作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