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岩 《青年论坛》2010,(5):81-82
传统道德教育实践过于简单机械,道德教育研究局限于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简单的事实,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根据道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运用整体性原则,既考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顾及道德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梁飞 《青年论坛》2003,(6):29-31
青年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 ,如何做好青年网络道德教育 ,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 :网上与网下道德教育相统一 ;自律与他律道德教育相统一 ;多元与一元道德教育相统一 ;技术性与人文性道德教育相统一 ,探讨了对青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道德教育目标指向"五道念"的形成,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以交织的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网络为道德教育途径,道德性格培养需要知识、能力、品格集于一身的教育者等是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的精要。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与培养多方面兴趣相融合、显性道德教育与隐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精要对于当代道德教育仍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监督的弱化.需要加强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促进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提供借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表现为应试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背离、道德至善的失落、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等。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脱节、认知多元化导致传统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等。为此,应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命关怀: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理性的主宰下,道德教育被工具化与功利化,严重脱离"生活世界",遮蔽了道德教育的生命关怀.我们应努力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体悟与实现,追求生命本真的存在与超越,实现道德教育生命关怀的基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张明伟 《传承》2009,(8):72-73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我军干部道德建设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军队干部道德建设必须在道德教育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积极探索主体道德教育模式,努力拓展道德教育渠道和空间,完善干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发挥领导干部道德实践的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8.
纵观古今中外,尊重与责任在道德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如今学校的道德教育中,责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尊重与责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会负责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尊重感与责任心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美国与新加坡道德教育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与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特点 ,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国家意识”,立足于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和“隐性课程”在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融洽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 ,提出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我军干部道德建设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军队干部道德建设必须在道德教育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积极探索主体道德教育模式,努力拓展道德教育渠道和空间,完善干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发挥领导干部道德实践的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向玉贞 《青年论坛》2001,42(1):54-56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哲学范畴,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争论颇久,通过对这些争论的分析梳理,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应是主客体二重性的关系,这为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为实现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二重性,文中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凤 《湖北社会科学》2008,3(3):179-181
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已陷入某种困境,道德教育与传统的脱节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近代史的文化剧变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体系的破碎与失衡使得当下的道德教育处于历史鸿沟的彼岸。道德教育应以传统与历史为基,厘清中国传统道德与自五四以来形成的新的道德传统之间的关系,从而跨越历史的断裂,走出当下道德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是道德教育中各种价值关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作为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及其构成要素间的价值关系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作为一种历史活动,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都是历史的产物.存在客观性与评价主观性的统一是其价值论特征,不同的认识论和不同的发展观必然导致对道德教育价值的不同评价.关系存在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是其认识论特征,道德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及其各类要素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显性的,但实践与评价的结果常常是流变和动态的.  相似文献   

14.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教育的三大手段——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种手段特点鲜明,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可以协同一致服务于道德性格培养之目的.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手段思想体现出的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应与学科知识教育相结合、显性手段应与隐性手段相结合的内在品质对于现今道德教育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丙元 《青年探索》2009,(3):17-20,91
正确的道德教育是青少年良好品德形成的前提。如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的某些基本范畴认识模糊甚至混淆,就会导致方法论上走入误区。而实践中对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区别的模糊、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对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的混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等则是此种误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戴洪晖 《湖湘论坛》2014,(3):125-128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思想认为,道德教育具有"不可传授性"、"习得性"与"社会性"三大特性,由于人们行为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导致道德教育领域中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具有本质区别,而此种知识类型上的区别,决定了道德教育不可能像科学知识那样可传授,而是具有"不可传授性";道德教育在确切知识传授意义上的"不可传授性",决定了人们只能通过行为习惯"习得"的方式来获得德性;基于人属社会性存在物,因而个体道德德性的"习得"不可能是单个人的"自我谋划",而是必须在道德的社会中,通过社会共同生活才能达致,从而使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思想对破解当前我国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德性发展。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着强制性与灌输性、封闭性与限制性等困惑和弊端。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新视角,探究性道德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教育:学校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清燕  陈纪松 《前沿》2005,1(11):91-93
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造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低迷和失效。自我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需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杨照征 《青年论坛》2005,(3):102-103
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严重缺失.借鉴美国、新加坡、英国道德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依据我国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实际情况,对道德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实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彭进清 《湖湘论坛》2006,19(3):86-87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是多元化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创新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是“自主选择性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需求,是学校德育对现实的主动适应与理性超越,应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新理念与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