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国有资产收益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陈东浩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为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亟需制定一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MBO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 ,积极推行股份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报告提出了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方针和战略 ,意味着我国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步伐将加快 ,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将大大提高。作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MBO(ManagementBuyout)管理层收购对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将起重要的作用。另外 ,《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务院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出台了监管条例,初步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处于攻坚阶段,并重申了十五大以来中央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这对坚定企业改革方向、指导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其中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基础性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深入研究。界定“出资人”的权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  相似文献   

4.
国企产权改革是关系国企将来的命运所在,是在接下来的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中发挥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关键.然而在国企改革中旧的国有产权代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忽视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因此,构建新的产权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职工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不对称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最优化,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19):40-41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由过去的“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这是对国有企业认识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过去的国有国营,转变为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1993年11月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自此.国有企业改革由在维持原有制度框架不变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的制度改进时期,转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制度框桨的制度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改革,是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动摇着我国社会制度的根基,国有资产的保护是目前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刑法首次使用国有资产的概念,是保护国有资产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尤其在分则中还设立了许多直接、较直接和间接涉及国有资产犯罪的条文。但新刑法对保护国有资产的一些具体规定还存在疏漏,建议增设罚金刑、增设非法赠送国有资产罪,增设对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企业中国有资产保护的刑法条款。  相似文献   

7.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探索国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重 要方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 控制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而是今后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十届全 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设立国务 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它使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革新,它需要通过政资分开,政企分 离,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机制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张国炎隋海军如何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如何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这仍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9.
贯彻《公司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政法学刊》2001,18(5):15-17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有着必要性,其改革的方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处理好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份,江泽民主席在东北主持召开的八省区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指出,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增值。作为担负着反贪防腐重任的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国有资产流失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1.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监督蔺翠牌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也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搞好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并使之规范化、法制化,这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怎样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国有...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资产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现象之严重,速度和规模之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缺位、市场体系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失衡。本文指出应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说,十一五时期是开创性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国资委如何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4.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转变经营机制、增强活力,进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相适应的改革,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股份制企业国有股法律问题研究汪进元,贺航洲,王立亚国有企业公司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通过改革形成国有资本,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向。如何管理国有股,使国有资本有效运作,实现国有资产最大限度保值增值,是我国理论界和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法制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性措施。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要建...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由于产权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国有企业改革中问题百出,步履艰难。本文从我国对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界定的历史沿革出发,通过对国有资产所有权、股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析,理顺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的关系,以排除国有企业法人中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焦娇  吴婕 《特区法坛》2002,(70):33-34
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关头,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尤其是其中的股票市场是配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而诞生的、因而其肩负的首要职能是“国企转制”,其次才是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侯淮庆 《江淮法治》2012,(13):56-57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国有经济发展担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20.
李晓梁 《中国监察》2008,(19):38-39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确保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解决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借助公开的市场化平台,在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同时,重点抓好国有产权转让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操作,保证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