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陈蜀威 《桂海论丛》2008,24(5):37-39
人作为“类生命”开放的、自由的、发展的、丰富的存在物,与作为“种”的动物具有根本区别。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始终贯彻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提升“类生命”的质量,这和以往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区别,标志着“类”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当代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是生命意义的缺失。而如何让中职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已成为中职德育课程的价值诉求。找回德育课失落的生命意义,需要德育课教师挖掘德育教材,寻找生命元素;灵活教学方式,渗透生命教育;提升教师素养,崇尚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家叶澜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务真、纯美、扬善为核心内容,以精炼、隽永、简洁、韵律和谐为追求形式,构筑了一个个绚丽多姿的精神家园。品读之,既可陶冶性情、激发灵感,又能提升素养、烛照人生。苏教版教材(必修与选修)选录唐宋诗词73首,按题材大致分为写景、咏物、山水、送别、爱情、羁旅、咏史等七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饱含生命教育的内容,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邓刚 《求索》2023,(6):81-88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主题。柏格森通过“绵延”“生命冲力”等概念揭示出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宇宙运动。康吉莱姆从科学史研究入手,揭示出生命体的个体性、规范性、独特性,以及生命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侧重于生命的体验,从主体的纯粹内在的自我感发体验出发来理解生命。巴巴拉斯在一种宇宙论视域之中,从世界出发来理解生命。柏格森、康吉莱姆、亨利和巴巴拉斯等哲学家,各自以其自身的方式,各有侧重揭示出生命的三重维度:生命体、生命和世界。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形式中最基本的形态,没有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基于这点,我们必须关注和尊重个体生命,倡导生命教育。尤其是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实施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向英 《求索》2010,(12):103-105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所组成的二元结构,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理解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个体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体现为:它以生命价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主线;它以人的生命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它包括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和具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它是一项合目的性与合理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以生命主体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和理想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内生于自然、人、社会三者交融互动所构成的生态—生命共同体,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和自然根基,生命安全是生态安全的表征和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与生态—生命逻辑的背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生命共同体的安全和健康,导致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双重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为破解当代世界难题指明了出路,其价值旨归在于: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自然基石,经济发展是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生命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统一,确保人民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环境权益;三是用法治和制度为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生命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四是保护和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生命共同体,是全人类的伦理责任,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建共享美丽健康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现代化加速演进过程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生命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教育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导向,彰显生命教育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价值意蕴。“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并贯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进程中。要克服高等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危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生命价值的本质理解,就要立足中国国情,梳理生命教育的发展脉络,把握生命教育的多重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开辟生命教育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1.
范泽斌  王剑 《云南人大》2007,(1):30-30,42
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是昭鲁坝区农业发展的乳汁.是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人民的生命之水,是昭通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被喻为“生命之源”。前不久,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常委会副主任罗惠安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对宣传贯彻执行《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2.
陈抗行 《小康》2005,(6):3-3
“生命小康”意味着什么?窃以为,首先意味着生命的质量,意味着生命权利的平等。古人对生命寄予的理想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生命质量的标准尽管不高,而对生命权利的平等诉求却一以贯之。人来到这世上只能是一次,且生命的流程是单向的,过去了的不复再来。生老病死,逝者如斯。生命不仅表现为华贵,也表现为琐碎,不仅存在于富裕,也存在于贫穷。珍惜生命,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权利,就像尊重自己的生命权…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作为一项抽象的、渗透着丰富生命意义的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将生命教育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来抓,把生命教育渗透于自己日常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之中,努力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推动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贺彩艳  王东维 《求索》2013,(11):217-219
开展生命化德育是进行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完善生命的道德教育。确立生命道德教育理念是前提;营造生命化德育环境是保障;开设生命道德教育课程、创造生命化课堂、构建生命性师生关系、实现生命道德教育全方位渗透,是构建立体化、生命化大德育网络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忠红  王贺 《理论月刊》2010,(2):177-179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6.
《青年探索》2012,(5):97-I0001
毛泽东同志曾对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砺其身心意志,构筑其健康生命的基石。同时促使学生智育、德育等全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广州市绿翠中学致力创办体育特色学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起点与归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是我们党在对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反思中 ,尤其是在对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传统发展思维的反思中 ,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高校德育的出发点是人 ,其目的在于育德育人。它应以追求对学生的关怀和关照为始点 ,以完整地全面地发展和提升人为宗旨。一 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是高校德育的始点人的生命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载体 ,没有了人的生命 ,人的一切活动都无法进行 ,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对人的培养和道德教育。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之上的活动。所以 ,每一个学生个体的…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价值是效用价值与人道价值相统一,人道价值是基础,效用价值是人道价值的延伸。人的生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人的生命终止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其他一切价值、人的发展、人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人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意义的彰显,通过社会实践,在有限的自然生命时间里提升生命价值。人的发展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使人的生命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热爱生命     
广敏 《人民政坛》2014,(3):36-36
“在你们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人世间到另外一个世界,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与厚爱,我在西去的路上遥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永别了。”盖军衔的“赠言”与其说是跟亲朋好友的深情告白,毋宁说是一个生命达观者的告别“仪式”。这不禁令人想起蒙田的一句话:“告别人生,我毫不惋惜,热爱生命,才真正感受不到死之痛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