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沦陷时期的朝鲜族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现代朝鲜族宗教,它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民族处于某种社会变动时期,宗教形态及社会作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并探讨东北地区的朝鲜宗教,特别是处于东北沦陷时期的现代朝鲜族宗教,深入发掘,整理这一时期的宗教变化、宗教作用,以填补这一空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东北沦陷时期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沦陷时期的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的产生、兴衰与当时东北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在社会斗争、民族矛盾激烈复杂的形势下,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在政治倾向上出现明显的分化,有的成为社会进步力量,有的保持民间群众团体的属性,有的投靠日伪反动势力。大部分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受到当时日伪政权的排斥和打击,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正> 历史上,萨满教曾在东北亚地区,包括现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中国的东北和内蒙、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广为流传,对这些国家某些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习俗的形成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如今,萨满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已不复存在,但是,受它影响而形成的民族习俗,一种很普及的民间信仰和民族文化则长久的保留着直至今天。因此,研究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4.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显示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生机与活力,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一体 化方兴未艾, 区域经济合作已然成为时代的潮流。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政治、经济特征 决定了东北成为新兴快速发展地区的可能性。而东北亚作为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体化的趋势渐渐显现, 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的独特地缘优势决定了其必然有所作为。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一年多了, 制度创新成为这个阶段 的主旋律。我们把东北振兴置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这个视角下提出了东北地区一体化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剑 《东北亚论坛》2004,13(5):8-12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合作已经形成了联动发展的趋势。东北振兴为东北亚搭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广阔平台;东北亚合作为东北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科学而合理的制度供给是东北振兴与东北亚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跨行政区的东北振兴协调机制或组织,加快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促进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合作联动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东北农业的特色及其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是中国乃至东北亚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百年来逐渐形成了开发型、专业型、规模型、外向型和特产型区域大农业经济。在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中国东北将充分发挥其历史上形成的农业经济特色和优势,21世纪将发展成为东北亚农业投资与开发中心、东北亚农产品加工中心和东北亚农产品贸易中心。中国东北农业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文化是指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文化,它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理论的实践地。在阿拉伯社会发展史上,清真寺的产生是伊斯兰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它标志着阿拉伯人由散居的游牧社会向文明的定居社会发展。清真寺作为这一社会转型的分水岭和见证,扎根于伊斯兰社会,由宗教场所进一步发展成为清真寺文化,它标志着中东地区人民从传统的游牧文化、沙漠文化转型为定居文化。清真寺是由传统多神教转为一神教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由氏族宗教转为国家宗教的里程碑。清真寺构成庞大的伊斯兰社会,它注重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体现宗教本位价值,赋予穆斯林皆兄弟的人文理念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芩民族的文化之病却总是讳莫如深,如果有谁胆敢谈论本民族的文化之病.则往往会被视之为寇仇。这种短浅的见识和狭隘的心胸充斥于世间,实乃社会发展的不幸。本文对东北亚国家俄、日、韩、中的文化之病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文化之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收警世之效,同时希望能推动文化病理的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区域化,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却面临着巨大的难题:东北亚的主要国家——中、日、韩尽管拥有相近的文化,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程度并不高;东北亚地区难以建立起经济合作区域化机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本身尚存在六大固有障碍因素;新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也成为阻碍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又一因素。因此,在东北亚各国间建立一种固定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应当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宗教在非洲信仰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宗教在非洲信仰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说殖民化因素改变了非洲宗教信仰的格局,那么现代化因素则对之产生了更加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传统宗教是动态的,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置疑.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尚欠发达的现阶段,传统宗教仍在非洲保持独特的地位,影响着非洲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并将继续在非洲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原因在于,传统宗教不仅与非洲的道德伦理、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而且为当代非洲社会提供了哲学上的基础,成为非洲人探讨人与自然、社会、神灵关系及其和谐相处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东北沦陷史研究上的几个问题苏崇民东北沦陷史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综合性著作已有《伪满洲国史》、《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现代东北史》和《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等多部。论及某个侧面、部分或地区的著作也有《东北经济史》、《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  相似文献   

12.
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时期宗教的发展,不仅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宗教发展的基本面目,而且也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了解蒲甘时期缅甸宗教的发展及其特点,就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宗教和文化,甚至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是个很大的课题。本文仅从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多元宗教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因此,它既是人种的博览岛,也是世界宗教的总汇,它汇集了世界上各种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三大宗教到一些几乎绝迹的小宗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迹。新加坡虽然是个世俗国家,然而,各种宗教与各族新加坡人在这里的定居、开拓和发展密切相关。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多元宗教构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加坡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多元宗教这块肥沃的土壤促使新加坡精神文明茁壮成长、树大根深和叶茂花繁,并且赋予其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说过,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纯粹的逻辑分析了。拙文不打算分析宗教的对或错,可或否,取或舍,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分析其在新加坡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变迁及其趋势。一、多元宗教概况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只有280多万人口的岛国,然而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宗教的大观园,多元种族和世界各地的移民给新加坡带来了各种信仰的宗教。除了拥有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兴都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各大教派外,新加坡还拥有最古老的犹太教、拜火教,也拥有最年轻的天理  相似文献   

14.
从“六方会谈”看东北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六方会谈”是由中国政府发起为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政治行为,它是一个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协调机制,它不仅从发展走势上影响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还影响着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区域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把这一解决地区争端的多边协调机制作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基础,制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周边地区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加人是中国周边民族,其聚居地区与中国西南边疆相邻,人口300余万。大多数那加人分布在印度,也有一部分那加人生活在缅甸。印度的那加人主要聚居在那加兰邦。从19世纪中期开始,绝大多数印度那加人的宗教信仰从泛灵论改为了基督教。印度那加人的改宗是由多种条件共同促成的,对其群体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宗教因素与印度东北边疆那加兰邦的局势发展关系密切,并对中国的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当前,那加传统宗教文化的重新定位及其向基督教的渗入、基督教群体的分裂与冲突、印度教的渗透是宗教因素对印度东北边疆那加兰邦治理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东北经济区四种类型开放城市投资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经济区是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经济区的投资环境如何,关系到同东北亚五国及亚太国家(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也关系到东北经济区自身的经济腾飞。通过对该地区四种类型的开放城市及开放口岸投资环境的具体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开放城市及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引入BOT开发模式,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设立宗旨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断提高。亚太国家间经济上的联系不断加强,但在生活方式、传统、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对于相互间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广义上的理解则并不充分。在全球化进程中,为谋求共同发展亚太国家相互之间应...  相似文献   

18.
同在东北亚文化圈中的日、韩、俄、蒙、中5个国家有着相同的儒学文化和相近的地理文化这种宏观文化氛围,而各国间不同的语言所引起的文化因素的微观差异使这一地区呈现出国家和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不同,其价值观、道德观就不一样,而由此所产生的不同发展理念,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北亚5国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以及汉字文化和儒学、佛教的影响,使各方在沟通和理解上比较容易,这种文化同质性是东北亚各民族进一步发展固有文化传统,建设和平共处、文化交融、互利互助、经济合作、繁荣共享的区域构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姜永仁 《东南亚》2006,(2):35-43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最古老的宗教,它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与习俗,而且也对与印度毗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寒、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婆罗门教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婆罗门教在缅甸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一)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古代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形成的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被奉为婆罗门教的三大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邪教”在东北亚地区呈泛滥态势。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各种“邪教”组织纷纷出笼,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邪教”的产生是国家经济发达之后产生的一种“富贵病”,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造成的。因此,作者建议东北亚各国应在精神文明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消除弊病。建议东北亚各国不仅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应该抓精神文明比抓物质文明要“先走一步”,以使两者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