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职就业是每位大学生成为职业社会人的必经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师范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日益增加,毕业生在面临职业选择和就业竞争时,难免会遭遇到各种挫折,甚至会引发出各种心理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对地方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的研究,并从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了地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的方法,以确保毕业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毕业缺少社会经验,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倾向.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帮助高校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学生顺利求职择业极为重要.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心理矛盾和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3.
刘卓 《北京观察》2010,(4):39-41
每一次的求职都是一次竞争的机会,但并不是决定未来的唯一机会。在这一点上,求职实际上变成了每个人一生要不断面对、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传销组织虽然于1998年被明令取缔,但其活动在此后的几年中从未停止过,它们不断以新的、合法的面目出现,影响和危害极大。特别是他们打着先进营销概念的招牌引诱急于求职的大学生群体,对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社会心理分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增强防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工作是快乐而美丽的!然而,现实却是严峻的。面对如今的就业求职形势,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应该迎难而上,讲究韬略,积极奋斗。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能及早地更新自己的错误求职观点,便可为自己找到满意的“婆家”。本文所列出的三种求职观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因意外变故致残的残疾人,是面对现实的变化而屈从,还是挑战现实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当人生遇到某些不可逆转的变化时,必须调适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重要继承者都没有对"社会心理"的内涵进行明确诠释。透过普列汉诺夫的宏观论述,再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心理是自发的"去个性化"的共同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心理是以"零距离"方式呈现在社会现实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个体的整体感受状态;三是社会心理是呈现社会个体自身与"他者"的狭隘联系的初级社会意识;四是社会心理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下形成的永远开放的意识系统;五是社会心理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不良心态和误区透视及其调适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 ,由于社会和个体等原因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良心态 ,陷入就业误区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调适就业心理 ,克服和避免不良心态的干扰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帮助大学生择好业、就好业是高校每个就业指导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说起残疾人就业,怎一个难字了得!从不理解为什么到不再问为什么,从炙热如火到心凉如铁,从饱满的希望到深深的失望乃至最终绝望,是我在求职的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2003年我上大四,上半学期没有结束就着手找工作。刚开始我踌躇满志。我在学校成绩优异,各种荣誉证书厚厚一摞,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很大,但我丝毫没有感到畏惧。我不是未曾涉世、盲目自大的人,我也知道会有许多人对我们残疾人不屑一顾,但我更相信,总会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可以忽略我残缺的外表,给我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我始终没有遇到。为了减少不…  相似文献   

10.
眼下,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求职也越来越困难。个别用人单位抓住毕业生急需就业的心理,在试用期这一特殊阶段上耍花招,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此提醒求职大学生一定要弄清试用期的“门道”,在求职时多加注意,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中国减灾》2013,(7X):34-35
<正>最近在一次灾后心理援助高峰论坛上,一位外国学者提出疑问:"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灾后心理康复的过程比较缓慢,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北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面对这样一个疑问,感触良多。一方面,有这样疑问的学者恐怕为数不少,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这个疑问的生产实际上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缺乏了解,对中国人的灾后心理康复特征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根据现场研究的材料,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及其和灾后心理康复的关系做一个深入的说明。不妨从灾后心理康复谈起。大灾大难,必定会给人心带来打击。人非草木,面对天崩地裂,自然不能不为之动容。从大灾之前相对平稳的心态,到灾难来临的恐慌混乱,再回到灾后相对平稳的心态,的确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12.
《就业与保障》2005,(8):23-24
海外留学生学有所成归国创业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但也有一批莘莘学子"读书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选择在海外寻求工作发展。国外求职涉及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文凭、毕业学校和你的天生资质,更重要的是了解海外的就业政策以及一段时间来的就业大盘走势,求职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个国家独特的求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实习感言:在汹涌的大军中随波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求职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走出象牙塔,蓦然间你会发现,缺乏工作经验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短板”。面对一年一度的实习和愈演愈烈的“僧多粥少”困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到底该作何选择?很多人为此困惑不已,苦苦徘徊和等待。  相似文献   

14.
陈小娜  魏晓玲 《人民论坛》2012,(36):100-101
就业模式转轨过程中,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等情绪心理问题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灰色区域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存在灰色区域,灰色区域有三种表象。对有心理灰色区域的毕业生要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调整,预防他们由灰色区域走向黑色地带。  相似文献   

16.
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非常重要,关系到将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本文从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服务需求出发,在北京市选取了25个典型样本进行了深入访谈,按照DPSIR概念模型的五个方面对青年流动人口的求职过程进行了调查,并对青年流动人口城市求职过程中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少洪 《传承》2009,(8):122-123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警惕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地方正值2010年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们,对于招聘广告、签订劳动合同、洽谈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眼花缭乱,而某些用人单位却乘机在这些环节设置陷阱,令大学毕业生上当受骗。下面的几则案例或许能给急于求职的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仅以松原市职业介绍中心2005年二季度供求状况调查分析为例:一是职介中心招工的用工单位320家,需要岗位1324个,第三产业仍是用人主体,第二产业需求人数下降,第一产业需求人数增长缓慢;二是求职人数趋于上升,二季度进入职介中心求职人数为4393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加1087人;三是在求职人员中,新成长的失业青年占35.5%,其中包括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8.4%。  相似文献   

20.
穆林 《青年探索》2005,(5):54-56,59
由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存在灰色区域,灰色区域有三种表象.对有心理灰色区域的毕业生要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调整,预防他们由灰色区域走向黑色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