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立波 《党课》2014,(22):113-114
纵观历史,宋代公务员工资水平可以说空前绝后。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宋代的公务员“工资”其宰相和枢密使一级的执政大臣的年俸是3600贯钱、1200石粟米、40匹绫、60匹绢、100两冬绵、14400束薪、1600秤炭、7石盐再加上70个仆人的衣粮。这个工资水平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玉食,生活奢华。“高薪养廉”在宋朝就率先“试水”,时间不可谓不早,但宋朝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相似文献   

2.
陈良 《学习月刊》2014,(9):52-5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似曾说过:“宋朝是最适应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陈寅恪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相似文献   

3.
石渝 《廉政瞭望》2005,(5):50-51
高薪养廉,曾被一些人士奉为圭臬。似乎“高薪”之下,“养廉”便是水到渠成。然而肯尼亚的现实却告诉人们:没有公平的社会伦理基础,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高薪养廉”脆弱得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4.
人文荟萃     
□“削权养廉”才是治本之策旅美学者傅红春为中国反腐败开出的药方是:削权养廉。“高薪”难以“养廉”。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正常收入低下。而且,“高薪”的标准如何确定?以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腐败案例,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再高的“高薪”也填不满他们的贪欲。“严刑”也难以“养廉”。任何投资者,如果有高回报诱惑,那么再高的风险,他也会铤而一试。对中国官员来说,腐败是立竿见影、实实在在的收益,严刑却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权力太大。所谓“削权…  相似文献   

5.
论点选萃     
“高薪养廉”能否抑制腐败? ——人大代表谈不同观点 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对实行“高薪养廉”政策来抑制腐败,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柳传志:薪水必须和责任相匹配 著名企业家、联想控股公司总裁柳传志对高薪养廉持赞成态度,他说,高薪养廉已不仅是司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而且上升成为其必要条件了。他总结自己的企业实践经验表示, “我们联想讲企业文化,但如果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是根本不行的。” 柳传志说,如果一个企业在上市之后,投资人发现企业老总工资过低,肯定就不敢投资了。老总承担这么大责任,拿这么点的薪水,可能很轻易就离任了。因此,薪资水平必须和责任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高薪养廉制的实行条件,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必须具备强劲的财政支付能力;二是必须得到国家公民的充分认可;三是必须将公务人员的数量裁定在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最低限量。从国外的实行情况来看,高薪养廉虽然不能说是彻底解决公务不廉洁问题的绝好招数,但其积极作用显然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条件允许,不妨予以试行。但是,近期内我们国家是否能具备高薪养廉制的实行条件呢?答案是很显然的。首先,我国各级财政的支付能力还相当弱。不可否认,“九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6.5%。至2000年,全…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教授提出,对于“高薪养廉”的作用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不能估计过高,更不能认为唯有“高薪”才能“养廉”,不实行“高薪制度”似乎就没有办法进行廉政建设了.对于国家公务人员来说,需要有三种机制:一是筛选机制,二是保障与激励机制,三是约束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被捉的“公仆”越来越多,“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也越来越大的腐败现象,最近,司法部司法所王公义研究员建议:“给干部很高的工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地去犯错误,而失去自己的职位。”王公义研究员的建议,再次引发了“高薪养廉”的讨论。高薪是否真能养廉,既有的讨论已经十分深入,在此没有必要赘言。笔者所关注的是,“高薪养廉”一次次被提出的背后,是否存在话语权优势下的争利动机。薪水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公务员的薪水标准,应该依据其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品质来确定。如果公务员利用话语权优势,在“养廉”的旗号下,最终获得了很高的工资,势必破坏社会再分配公平,令其他人造成心理失衡,引发社会不稳定。在“高薪养廉”的阵阵呼声中,相关决策者应谨防有人利用话语权的优势为特定群体谋取不合理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高薪养廉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薪可以养廉,但高薪并不必然养廉;高薪是养廉的开始,不搞高薪官场一定不能清廉;高薪是反腐倡廉的一种利益补偿机制,高薪加上好的制度安排一定能养廉。高薪养廉可以有许多种实现形式,具体选择哪一种形式要根据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高薪养廉"不能离开外在条件去讨论可行还是不可行,"高薪养廉"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必须构建有利于"高薪养廉"的环境保障系统,只有组成这个环境保护系统的所有条件,在一个国度、一个社会中同时存在,高薪养廉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高薪养廉”,是一个时期以来较为广泛地流行于国内外的一种说法。如果作为一个学术命题,自然可以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要是把“薪”之高低变成廉洁与否的前提条件,恐怕是不可取的。 所谓“高薪养廉”,并不是哪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创造,也不是经济学家或别的学者的新发明。在中国封建时代,早就有人  相似文献   

12.
官员薪酬制度和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属于两项基础性的政府制度,对于政府管理质量和廉政建设结果均有重要影响。从全世界来看,新加坡的官员薪酬制度独具特色,也一直存有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关于高薪养廉,赞成方认为新加坡是高薪养廉的典型,而反对方则认为这纯属“误读”,甚至是“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新任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在北京表示,中国司法部门将考虑制定和实行司法官待遇高于一般公务员的政策,以确保司法官道德品行端正,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表示:国家准备从今年起给全国公务员连续加薪3年,以使公务员的薪水在3年后翻一番。在腐败案件居高不下,治理腐败已成为社会舆论一个重要热点的情况下,上述消息引发了新一轮对“高薪养廉”提法的争论。笔者现将有关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供读者研究参考。 一、赞成“高薪养廉” 赞成“高薪养廉”者的理由比较简  相似文献   

14.
曾有一种说法叫“高薪养廉”,这种说法在某些国企高管优厚的薪酬待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权力监管缺失的背景下,少数拿着高薪的国企高管仍经不住诱惑,走上贪污受贿的犯罪之路。“云铜”原料公司原副总经理札尧明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相似文献   

15.
高薪养的“猫”捉“鼠”吗?袁敏杰一个时期来,一些人津津乐道“高薪养廉”,似乎“薪水多多给”,便会“廉风大大生”,根除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蝇营狗苟之类腐败丑陋现象了。持此论者还往往以新加坡为佐证:人家新加坡公职人员薪水丰厚,也便少有腐败现象了...  相似文献   

16.
对高薪养廉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对公职人员实行适当程度的高薪有助于养廉,但是这个高薪也不应是显失公平的高,否则不但由于边际效应使其成为不经济的做法,而且也容易引发社会敌对情绪,不符合高薪养廉的本意;而且高薪养廉制度有它天然的局限性,所以不能把反腐败的重任系于高薪养廉一身.惟有发挥廉政系统工程的合力,才能建成廉洁高效的公共权力部门.  相似文献   

17.
杨波 《党建文汇》2001,(4):28-28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薪养廉”这一热门话题更加关注,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无论是赞成的也好,反对的也好,当然都有各自的理由。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能不能实行高薪养廉?为此,本刊特编发了这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风建设》2002,(12):22-22
继2001年连续两次加薪之后,我国公务员是否应该再加薪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应,也再次引发人们对“高薪养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吴春岩 《世纪桥》2008,(3):39-40
“高薪养廉”并未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了腐败,反而陷入了越“养”越“腐”的怪圈。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中,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是从根本上陷“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去面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软硬两手反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反腐倡廉的名声享誉四方,在“透明国际”组织每年进行的廉洁国家排行榜中,新加坡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并多次被评为世界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采用软硬两手的策略,常年不懈地狠抓反腐倡廉的做法值得借鉴。软:实行心治高薪养廉新加坡政府反腐倡廉软的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