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小琼 《传承》2010,(21):54-55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曹建萍 《人民论坛》2014,(12):185-187
网络民粹主义本质上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直接参与、直接民主为表象,建构人民这个"平民主体",以话语强占与垄断的语言形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群体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反对精英,消解权威。最后导致的后果是裹挟国家立法行为,干预公共政策制定,阻碍司法审判。文章提出,要培养网民理性认知方式,建立党与政府的群众代表机制和理性对话机制,在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理念中建设绿色网络环境,以期消解网络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粹主义本质上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直接参与、直接民主为表象,建构人民这个"平民主体",以话语强占与垄断的语言形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群体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反对精英,消解权威。最后导致的后果是裹挟国家立法行为,干预公共政策制定,阻碍司法审判。文章提出,要培养网民理性认知方式,建立党与政府的群众代表机制和理性对话机制,在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理念中建设绿色网络环境,以期消解网络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素质的内涵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素质的内涵一般说来 ,人的创新素质是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方面是创新能力系统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 ,获取和利用新的知识信息能力 ,操作应用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创新动力系统 ,包括强烈的动机 ,不懈的追求 ,自主性、好奇心、挑战性、求知欲等等。1 人的创新能力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综合体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内在因素是很微妙和复杂多样的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即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所谓理性因素 ,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中那些明晰有序的精神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及系统化、理论化的思维、思想、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问题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是近代先验的理性解释还是现代体验的非理性描述,最终都使主体性问题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上坚持以物质本体论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并引入了历史的维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主体性的本质,对人的主体性问题实现了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刘晓露  熊力游 《求索》2012,(1):130-131,112
权力和主体是贯穿法国哲学家福柯思想的两个基本主题。他对话语权力的阐释,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主体概念。在对主体身份进行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福柯认为只有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奏与合奏之中才能把握主体的真相。主体作为话语的功能,其身份的建构从文本的裂缝中凸显出来,具有很强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我们党在工作指导上从哲学理性走向实践理性的重要标志。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尤其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权利、权益与发扬奉献精神的统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开发人民群众潜能的统一,重视人民群众的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人的非理性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 ,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但如果缺乏必要的理性规范 ,它却会干扰和破坏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健康有序的理性经济 ,因此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对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现象进行理性的调适和控制。本文提出 ,对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进行调适 ,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建立“双赢”市场体制 ;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 ;强化政府调控 ,发展理性经济 ;倡导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理论月刊》2010,(8):64-66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亲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2.
数目字管理与人本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目字管理事实上是一种理性的管理方式,但它在今天的滥觞却导致了人性受到压抑和理性的非理性化。其非理性化在公共管理领域表现为技术压倒政治、目的与手段分离、人性的压抑与人际互动的弱化。管理向人本的回归既是管理的本真,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非理性因素与中国转型时期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改革的成功除了理性的主导作用以外 ,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也是分不开的 .这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与中国转型时期政策决策的非逻辑性、非程序化和非模式化等超常性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为动力作用、调控作用和创新作用 ,既是对理性不足的弥补 ,又与理性相互作用 ,共同推动了中国改革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素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5.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意蕴在于整合社会观念、化解社会冲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堵和市场逐利逻辑的驱动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风险源于日常生活状态非理性的冲动、网络信息覆盖的操纵性、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问题、中西方意识形态的较量等多重因素的纵横交错。理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批判性重构网络信息和网络流行语、关注并积极回应中国议题、坚持与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制度变迁问题上存在着"自然演进论"和"理性建构论"。辩证地看,"自然演进"与"理性建构"是可以统一的:二者在时空上存在着纵向递进的关系和横向并存、交错的关系;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着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因此,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应对两者予以足够的尊重,既要看到自然演进力量的推动作用,也要肯定理性建构力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海龙  杨昀 《前沿》2008,4(5):51-53
非理性主义虽第一次把非理性凸现出来,揭示了非理性在认识论中的合理内核,但却把它推向另一极端和独断。本文从非理性与唯物史观、非理性与理性、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三个方面关系来阐述非理性研究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瓮安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19.
刘秀萍 《岭南学刊》2007,55(1):95-99
选择、建构、重构、创造等问题的讨论,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触及到了认识系统和认识活动中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和过程,不是对反映论的否定,而是拓展和深化。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组成了认识系统,而且各自又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子系统。要深入研究认识的具体机制,即各个要素的匹配、结合、运行与进化,就得探讨认识的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多归因为非理性行为。而西方学者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逐渐意识到理性与非理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一个中间状态——有限理性,而且情感与理性也不是矛盾的,情感有时是理性的基础。在“瓮安事件”中,事件的参与者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成份,群体逐渐把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一种满足其要求的捷径,即集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