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人数不断增加,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基于"控制论"或"从属论"的思路,建立了以"二元论"或"三分法"为基础的劳动关系认定体系。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劳动关系判定的法律标准及其在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认定中的应用,并在典型国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二元论"和"三分法"判定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的效果。研究认为,劳动关系须以人格从属性为本质,不可因规模有限的新兴就业形态而轻言改变。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法理上,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关系结构可以区分为四类形态:标准劳动用工关系与非标准劳动用工关系并存而成的"主从结构",非标准劳动用工关系并存而成的"平行结构",标准劳动用工关系并存而成的"虚实结构",劳动用工关系与劳务用工关系并存形成的"综合结构"。与此相匹配,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责任可以从"用人单位—劳动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两个维度区分为"雇主责任""共同雇主责任""连带赔偿责任"。这种复杂、交叉的结构性劳动用工关系增加了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难度。按照领域法学思维,超越"用工争议"的法学学科之困,采用类型化处理、对劳动用工关系与社会保险关系作出体系化的必要分立,协同适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必要时作出一定的限缩、扩张、例外解释,可以有效推进多重劳动用工关系问题的法制化规制。  相似文献   

4.
共享用工是疫情冲击下企业的跨界自救之举,但因我国人力资源供求的不平衡、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及劳动态度转变、共享用工第三方平台的崛起等原因,其在后疫情时代依然存在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共享用工实现了输出方企业劳动力闲置与输入方企业用工荒的对接,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及使用效率,但也存在着界定及表现形式不确定、法律关系模糊化的问题,同时劳动者、劳动力输出方、输入方甚至第三方亦面临潜在法律风险。因此,要促进共享用工的规范化发展,必须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双管齐下,完善其制度建设,并建立包括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共享用工平台在内的一体化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而法律又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范围等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因此,有些事实劳动关系在审理实践中难以认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我们应当厘清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继续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以日本劳动者长时间劳动引发"过劳死"事件的基础上,梳理了政府的相关法律措施。通过对不同劳动时间的劳动者比率进行国际比较,发现日本普遍存在以男性长时间劳动,而女性兼职工作为主的二元化现象。通过政府部门的多项数据显现了日本长时间劳动及其结构特征的真相。并对无偿加班,无薪年假的原因进行了阐释。从劳动时间的角度揭示了日本劳动者"过劳"产生的缘由。并对相关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事实劳动关系是在我国特定劳动法律背景下出现的一个过渡性概念。对事实劳动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认定,正确把握其所反映的法律关系的本质,有利于明确适用法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规制过程中,不同规制目标的确立决定了与之相应的策略选择。我国作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规制之初就应确立与自身政权形态相应的规制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因《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存在相左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超龄用工关系性质的认定不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对此冲突进行了补正。然而,因超龄用工关系认定理论的不足,仍未能解决司法实务中判断基准与裁判标准不统一问题,影响了司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此问题应以广阔的视角和务实的精神加以检讨:即以"社会保险待遇说"和"特殊劳动关系说"为理论支撑,在辨识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下,从"分类以视之"的分析方式和解决思路入手,厘清超龄用工关系之情形,以准确认定其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其积极影响正在显现,特别反映在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规范和企业用工方式的引导上.但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期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影响,使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出现了复杂的局面,在一些领域劳动关系的矛盾和问题重义加剧.面对复杂形势工会的应对需从几个方面人手:坚持推进<劳动合同法>等各项劳动法律的实施;重点关注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充实与完善;学会因应不同经济环境的工作思路的转换和工作方法的调整;大力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强化工会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作用;力促政府政策调整,在保民生基础上振兴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共享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吸纳了规模巨大的从业人员,而且其就业形态体现出与传统就业截然不同的特征。通过对中国知网上以共享经济用工为主题的30篇法学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可知当前的研究重点为网约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及其规制路径。对于众包型网约工与共享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目前有否定说、肯定说、难以定性说三种观点。三种观点相应的规制路径分别为在劳动法外利用公私法的多种制度工具调整、纳入劳动法调整、在劳动者和自雇者之间设置中间类型特别调整。学界相关讨论已经达成了若干初步共识,但是对于更进一步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北京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应对举措"专题调研数据(1),通过整合定性和定量要素的混合方法,分析了共享经济平台劳动者就业的特征以及劳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共享经济平台就业呈现出低门槛、高灵活性、去劳动关系化的特点。共享经济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新的工作模式,在帮助劳动者提升收入水平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较为自由地安排工作时间。但同时,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劳动关系秩序产生了巨大挑战。传统劳动法律体系不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劳动者与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共享经济平台网约工已经成为一支规模巨大的新生就业群体。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代表,其明显表现出核心生产工具新、就业形式新、与服务平台的就业关系新的新特征。该群体主要由直营工、众包工和第三方用工组成,其劳动权益实现出现明显分层,其中直营工最好、众包工较差。网约工整体面临五大突出问题:安全风险高、保障低,劳动收入不稳定、没保障,社会保险保障差,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缺少有效话语权。制约网约工劳动权益的因素复杂,既有法律法规滞后性因素,又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因素,还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问题等。为更好地维护网约工合法权益,研究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稳妥处理"包容"与"审慎"之间的关系,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平台企业的法律责任,工会组织将相关网约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服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使用北京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应对举措"专题数据和调研访谈,描述了从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现状,并从工会角度提出面对新就业形态的思考和应对策略。新就业形态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也造成了平台从业者权利不平衡、劳动权益保障缺失、工作稳定性下降、传统劳动法律体系不适应、工会应对不足等问题。从工会角度出发,应对新就业形态的主要策略包括反映平台从业者的诉求、及时介入平台劳动争议、努力帮助提升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质量、推动劳动法律体系向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拓展等。  相似文献   

15.
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团组织,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脱离群众,其群团作用难以发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资冲突事件的增多,工会改革势在必行。珠海创建的首家"工友驿站"—新加坡花园站,是珠海工会去行政化所采取的重要改革举措,即以社会组织作为工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思路,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为职工提供维权、帮扶救助、就业介绍、幼托等一系列服务,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6.
境外中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企业应熟悉投资环境,坚持合作共 赢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支付劳动报酬;为当地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关注中方员工入会、 社会保障问题,消除劳动关系纠纷隐患。境内总部工会通过与境外企业工会的交流,提升外籍员工的向心力凝 聚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进人一种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会作为 党的重要群团组织,作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应积极 应对新挑战,展现新作为。工会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应更加注重推进和诣劳动关系建设,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 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有必要行动起来,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积极的贡献。经济社 会发展新常态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求工会工作必须加强法治化建设。面对新挑战,基层工会要 以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主动寻求破解现实挑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迅速崛起,各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相关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关系限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维权途径等方面的原因,该群体不仅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相对偏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更是明显低于在职职工,而且大都未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