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这一规定填补了我国刑法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刑事责任的立法空白。但是,是否应该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甚至免除死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从我国矜老恤幼的刑事法律传统、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以及刑罚的目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几个方面分析,该修正案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王恩海 《检察风云》2013,(10):56-57
"矜老恤幼"的司法实践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在诸多方面有突破,其中获得一致认同的是增加了对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从宽处理的规定,因其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彰显了我国"矜老恤幼"的传统,符合世界刑法发展的潮流而备受赞誉。概括而言,对已满75周岁老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相似文献   

3.
齐昊 《法制与社会》2011,(18):269+280-269,280
鉴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当针对老年人犯罪设置特别的处罚措施。我国古代在“矛争老恤幼”的恤刑思想影响下,对老年人犯罪与其他成年人犯罪也作了区分.然而现今的刑法却对这一事实弱势群体没有进行刑法的保护,与我国提倡的宽严相济原则相背离,同时也不符合人权保障的需要。《刑法修正案(八)》从立法上对老年人犯罪处遇的特殊性给予了肯定,将“矜老”原则贯彻其中。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法制与社会》2012,(36):292-293
21世纪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造成社会生活环境日益变化,老年人犯罪现象也变得尤为突出.在心理和生理等层面,老年人和一般成年人之间是存在许多区别的,对老年人的犯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做了从宽处理的规定,我国古代及近代的立法都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自秦代便有恤老的刑法制度,“悯老恤老”是我国的传统习惯和道德要求,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体现了这一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殊状况,结合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现状以及当前国际刑事立法的现状等诸多方面,对老年人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仍需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5.
老龄犯罪宽宥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以贯之的法律传统。从先秦时代始,历代王朝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这一规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立法水平的提高,法律的相关规定越来越完善。与刑罚制度向着文明、轻缓的方向发展相一致,老龄犯罪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也越来越轻,年龄越长承担的刑事责任越小,90岁以上的老人犯罪免除死刑。从刑法理论上说,这一规定具有确认刑事责任能力的意义。这是中国古代德主刑辅指导思想和尊老敬老政策在立法上的体现。考察中华法系老龄犯罪宽宥的立法状况,分析其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挖掘中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通之处,对于深入理解《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减免刑罚的相关规定不无裨益,同时也为较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法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史研 《法制与社会》2012,(10):266-267
我国刑法中有关走私罪的规定经过了《刑法修正案(四)》 、《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共计七个条款的三次修正,由此可见走私犯罪的立法不断向着立法轻刑化发展并且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加贴合.同时也体现出走私犯罪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尤其是武装走私犯罪.武装走私是走私的从重处罚情节,分析来看这种情节与走私武器、弹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彰显了我国《刑法》对武装走私强有力,密而实的打击手段.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对老年人犯罪的死刑适用作出相关规定,但个别语句含义不够明确。文章从老年人犯罪死刑限制适用具有从轻处罚的依据入手,对老年人所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我国“矜老”的文化传统,司法实践中宽严相济的死刑政策背景等方面予以论述,并对“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等相关语句进行解读,提出对老年人犯罪死刑限制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古代刑法的矜老恤幼原则的相关规定,与我国当前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别规定相比,指出了我国刑法亟需加强对老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立法,以便更好地发挥法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黔豫 《法制与社会》2011,(16):289-290
即将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所涉深度和广度在历次刑法修正案中首屈一指,其中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引起了广泛热议,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甚至高过了13个死刑罪名的取消,以及醉驾、飚车入罪等问题。仔细分析修正案(八)的相关条文,发现其中仍存在一定弊病,要健全我国老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实现对老年人权益的充分保障,还需要立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1.2011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法释〔2011〕10号3.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作如下补充、修改:刑法法条罪名第133条之  相似文献   

11.
梁波 《法制与社会》2012,(32):238-239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作了相应修改,正式在立法层面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扩大对未成年人的缓刑适用,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免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这些修订使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进一步走向完善。然而,纵观该修正案,还有一些主要层面的问题并未彻底渗入,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艳红  许强 《法学评论》2006,24(1):128-135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本文分析了修正案对我国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完善,对新增以及修改后的罪名即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和信用卡诈骗罪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我国的信用卡犯罪立法在对信用卡的规定、变造信用卡的行为处罚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条、第11条之规定,我国的刑事禁止令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判决书中对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况,同时作出的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规定。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确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废除部分犯罪的死刑、强化社区矫正的规定奠定了我国调整刑罚体系结构的基调,从宽处置未成年人犯罪及老年人犯罪、增加社区矫正对象的禁足义务、有选择地加重生刑优化了我国刑罚体系的结构,但其所体现的偏爱缓刑而不重视假释的立法倾向、引治安行政处罚措施入刑法以及限制法定量刑情节减轻处罚程度的做法又使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出现了新的不协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川  夏伟 《法制与社会》2013,(1):142+152
危险驾驶行为对我国交通安全造成重大危害,需要刑事立法进一步规制。发达国家对此有成熟的危险驾驶犯罪体系规定,与之比较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需要进一步完善危险驾驶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是社会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和谐标准,在中国传统道德观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我国刑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刑法修正案(八)》中,体现了对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以及对于死刑的限制,不仅对于矫正犯罪分子弃恶从善,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弥补了原刑法在老年人犯罪规定的空白和死刑过于严酷的缺陷。对我国社会主义刑法体系和刑法制度的完善与修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急剧的老龄化变化过程,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愈加严峻。老年人犯罪的数量和种类也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不断增多。针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犯罪,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八)》中体现了对老年人的特殊关怀,秉承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在具体刑罚的适用上《修正案八》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论《刑法修正案(八)》中的强迫劳动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从国际公约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我国司法实践打击犯罪的需要来看,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进行修改已成为我国刑法发展的必然选择。强迫劳动罪这一个罪名已足以概括《刑法修正案(八)》第38条第1款和第2款所规定的犯罪,新增"协助强迫劳动罪"这一罪名并无必要。与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相比,强迫劳动罪的立法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其在法条表述上更加明确,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操作性,也更符合我国打击强迫劳动犯罪的现实需要。不过,《刑法修正案(八)》第38条中对协助强迫劳动的行为与强迫劳动的行为配置相同法定刑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贪污贿赂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所要重点打击的对象,但是我国刑法第八章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不尽完善,因此需要改善有关规定。本文指出刑法中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需要适当扩大、在立法技术上应该进一步优化,消除其中的法律漏洞,同时还应该完善罪名设置,可以考虑增加罚金刑和资格刑,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最近审议中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在上述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盗窃罪一直是我国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多发和频发的犯罪类型。对此,我国刑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认定作出详尽的规定。但是《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进行修改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发生了变化,在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将对《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作出的新规定和相应的修改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