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2)
牟宗三对宗教的基本立场:一是不希望中国耶稣化,认为基督教不能作为中国文化生命之动力;二是他对佛家与道家的立场是不辟佛老;三是主张儒佛耶相摩荡。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的责任,却不注重人对神的崇拜;从理与事两面来看,要辩证看待儒学是否是宗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嘉 《前沿》2007,3(8):213-216
卢梭是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中最特殊的一个思想家。他通过对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中人性和人与人地位的比较,发出了"回归自然"的呐喊。卢梭的思想影响了后代许多思想家,他的重感性、轻理性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文明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时候,他有权利享受生命的意义,而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我生命的存在被社会忽略,视而不见。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甚至作为人的存在都被社会所忽视,人们仿佛看不见他的存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失去自我、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的分析,揭露了后工业社会中,文明世界人为的精神歧视导致黑人失去了自我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毕竟要给失望的人以希望,给受到耻辱的人以尊严,给挫伤的人以安慰,给绝望的人以一点希望的火星。"——陈映真很多大陆人不知道他是谁,很多台湾人已忘记他是谁。2016年11月22日,陈映真在北京辞世。回望这位台湾著名作家79年的生命历程会发现,尽管他一生波折,但他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怀,他对于国家、民族的挚爱,从未动摇、从未褪色。他的文学路从一开始就立足底层民众立场陈映真1937年生于台湾苗栗竹南  相似文献   

5.
胡颖 《小康》2005,(7):77-77
这几乎是一张每一个上海人都熟悉的土耳其人的脸,你或许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面孔,或许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见到过他,又或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从他手里拿到过宣传单……他就是NoyanRonna(诺扬&#183;罗拿),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关心中国百姓、社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外。  相似文献   

6.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国人文明素质的一大缺憾,中国游客在国外被戏称为“超级随便”。希望中国人早日不再需要文明启蒙似的“出国教育”和令人尴尬的“回国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有个梦想,希望打造出中国基础建设物资领域的‘沃尔玛'。"生于1969年的陈合富是中交物产集团董事长,与建筑工程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曾在上海七建、水电部十二局、  相似文献   

8.
钟振 《当代广西》2013,(13):16-17
【梦想】邓超冰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信念的环保科学工作者,他为自己能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上,作为推动和实践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份子而深感幸运。为此,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加快建设广西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而不断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9.
刘英 《理论月刊》2013,(9):52-55
探究汉娜.阿伦特"思维"理论的思想渊源,应包涵苏格拉底对自返性思考能力的关注、康德"人是目的"实践理性思想、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以及卡尔.雅斯贝斯无限沟通能力的公共理性理论等。汉娜.阿伦特的"思维"理论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在理论上,它揭示了人类道德行为产生的精神机制;在实践上,它提供了分析当下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一个视角。这种思维能力通过自返性的对话及与他者共在的沟通,实现了对他者存在的理解与同情,必然也就能够实现康德所希望实现的"不把他人仅仅当作手段的"的这种人类共生状态,那么所有非人道的底线行为就无从产生,生命相互尊重的共生状态就能够得以建构,道德冷漠也便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10.
李珍 《岭南学刊》2020,(4):110-115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人与自然关系最科学、最深刻的揭示。它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同体性关系、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人与自然不但是生命共同体而且是价值共同体,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归宿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不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成员,而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西方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特质。两个共同体互为促进、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构建出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具有深刻的人学意涵,从人学视角出发,阐释其中的人学逻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在要求。文明的本质在于人的进步。现代资本文明的开创,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代资本文明具有典型的二重性,资本文明的弊端和缺陷,决定其是一种历史的和暂时的形式,人的进步将在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中达成。人类历史步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时代,将开启人的自由解放的理想生存状态。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循,在实践中开辟了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底色,凸显出人的主体价值,实质性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人本意蕴和价值逻辑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野草》是他生命中特殊时期的产物,是他孤独心灵的哲学体验,表现为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的强烈冲突.在这一系列冲突中,鲁迅陷入无尽的黑暗、悲凉、孤独中,但在达到绝望的极致后生命中又毅然进发出一种奋战不屈的抗争精神,最终达到对孤独的超越,对生命与希望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正>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手术可以拯救几个人的生命。捐献者在生命的尽头,还能发挥余热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使生命延续、遗爱人间的壮举;医生能够通过精湛的医术,让他人获得再生的机会,这是对白衣天使来说最崇高的意义。崔键,哈医大四院胸外科主任。他是一位医术精湛且具有开创性精神的医学专家;他视医疗事业为生命,对技术精益求精;他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胸腔镜手术,并开展全国首例胸腔镜腹腔镜联合完成的食道癌手术治疗;他主张体外循环下肺癌、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报道方面,西方媒体通过缺省报道背景、主题脸谱化、突出负面形象、图文高度概括化、报道对象缺失、标题污名化、标签化隐喻、惯常话题设定等,形成对中国游客"他者化"的话语表征。西方媒体报道相关事件时均着意突出中国政府所拥有的话语权力,而弱化"中国游客"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声音,作为被叙述主体的不文明游客呈现失语状态。同时,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信息源大部分来自中国媒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媒体语境下的中国游客是中西媒体"共构"而成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让·吕克·南希在疫情中深入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学,反对从经济、政治的视角介入生命,提出了包括"新病毒主义""共通病毒"等一系列独创性概念,以人的存在作为生命最高关涉进行思考,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解构层面来看,他通过反思灾难中的死亡,重返人的存在的自然性;通过对技术崇拜的批判,显现人的存在的有限性.从建构层面来看,他通过对灾难集体属性的揭示,希望唤起人的存在的共通性,从而为集体应对提供思想准备.但南希的研究仍然未能摆脱"发现社会"的思想视野,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通向"改造社会"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它尊重生命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邱巍 《今日浙江》2021,(12):46-51
1853年,太平军战舰遮天蔽日,沿江而下,攻克南京. 大陆另一端的马克思正流亡伦敦,通过观察这场他称为"惊心动魄的革命"来审视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他在社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 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科学的文明观,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具有极强的适切性。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更新了人的发展状态,遵循了文明发展的规律,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全新的选择,逐步由区域文明向世界文明延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文明形态,确证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系列设想,是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祁晓冰 《求索》2010,(7):219-221
巴赫金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之一,对话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巴赫金最早是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事研究提出对话理论的,后来将对话理论全面运用于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考察,使之成为一种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巴赫金倡导人与人之间对话交往、多元共生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存在是一个不断参与对话的动态过程,"他者"及差异性的存在是构成对话的前提,对话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始终处于开放的未完成的状态在对话与交流之中,人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对话理论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本质作出了独到的阐释,具有深刻的人学蕴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罗伊·瓦杰洛斯没有诺尔曼·白求恩那样的名气。他从没来中国亲手治病救人。他是医生、顶尖科学家、杰出商人、亿万富豪,他曾是国际医药巨头默沙东公司的总裁。他值得被中国人牢记的事情可能有且仅有一件:1989年9月11日,他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世界先进的乙肝疫苗生产专利转让给中国,希望中国所有新生儿都能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