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引领,充分挖掘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进而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使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突出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建立完善保障劳动教育有效落实的体制机制。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获得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产业的演变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为现代教育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和现实基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其理论基础。现代教育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产业具有产业的一般特征:教育客观上存在着市场供求矛盾;教育必须遵循投入产出规律;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劳动教育,事关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 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局。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师资 队伍不全、“五育”融合度不高、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建议:劳动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 动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及其价值底蕴,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要多元协同构建新时代劳 动教育体系;建立贯通“五育”的劳动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亦是劳动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前提。从马克思恩格斯将生产劳动上升到"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前提",到毛泽东主张"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再到习近平以高远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对劳动本质进行深入探索,以坚定的信念树立劳动精神,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劳动教育,都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深刻内涵和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演进逻辑。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劳动教育的主线,劳动教育之于德、智、体、美"四育"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本体地位。劳动教育实现路径需要在实践中克服现实困境,不断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认为,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苏维埃政权下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战略地位,并通过实践的大力推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培养一代共产主义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体现在: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战略任务;其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最后,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本研究运用修正的“渐进—多源流理论”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劳动教育的不良指标、负面的政策反馈、焦点问题和事件构成问题源流;执政理念和价值选择、民意表达构成了政治源流;领导核心的推动作用、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地方探索和经验、网络媒体的助推形成政策源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讲话打开了政策之窗。研究认为,在有限理性视野中,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渐进调适的过程,中国语境下本土化因素对各源流产生重要影响,各源流渐进性明显,要关注网络对各源流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强化政策执行、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回眸历史,中国百年劳动教育的发 展经历了萌芽起步、探索推进、稳步发展、创新飞跃四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为政治动员服务、为生产建设和阶 级斗争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素养教育服务的价值侧重。总结百年历史演变,劳动教育在发展完善过程中, 始终将党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发展方向、将多样的教育形式作为重点要求,这为 劳动教育的继续开展提供了借鉴。展望未来,在剖析劳动教育发展的复杂形势和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应明确劳 动教育的地位、确立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本质底色、构建多方共育的教育格局, 从而发挥劳动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筑基、育人。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一生都很重视工人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他认为:要使工人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解放自己,必须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团结成一个阶级整体来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社会主义要从理论变成现实,也需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信奉共产主义理论的、有实践力量的共产主义者;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实践教育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批判非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承认无产阶级领袖作用和反对个人崇拜相结合。为发挥恩格斯关于工人群众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研究建议:新时代应该重视对工人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注意把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新时代工人群众的特点结合起来,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指导。研究认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必然性、实然性,新时代又面临最新的育人目标、全面的教育体系、更新的教材内容、先进的实施方法等现实要求,因此,各学段的劳动教育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制订劳动教育一体化大纲,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联动,凝聚劳动教育一体化合力,构建劳动教育一体化平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人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这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劳动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围绕立足顶层设计、发展平台、教学工作等,完善新时代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大量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劳动素养培育 的渐进性和具身性,我国劳动教育目前存在学段间系统性欠缺、协同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时空壁垒和学段目标 的限制,各学段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没有科学规划之前,难以全面落实。本研究以教育系统论为根本依据,针对 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结构上逐级延伸且次第整合、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偏重却又有序耦合的特点,建议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始终契合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围绕各学段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境, 在劳动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基础为前提,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可以有效打破劳 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同时,通过纵向进阶、横向协作的方式,打造区域性学校共同体,全面绘好劳动教育一体 化的经纬图。  相似文献   

12.
开展劳动教育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构建“大思政课”背景下 意义重大。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为 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提供了现实指引。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劳动教育与“大 思政课”共享育人格局、实现内在耦合、具有本质联系。当前,我们仍面临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亟须完善、实践 领域有待拓展、保障措施不够充分、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因此,要通过善用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 搭建劳动教育大资源平台、构建劳动教育大师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3.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颠覆了人类的劳动认知与劳动形式,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 展对劳动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表现为劳动中人类主体性价值被弱化、劳动的教育性被淡化、劳动教育的时空泛 在化。究其根本是因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首先,劳动教育资源认知的滞后导致劳动教育开 展的局限性;其次,劳动教育传统资源开发手段使得劳动教育技术落后;最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内容处于“象 牙塔”中,致使劳动教育与社会脱节。要将智能化时代带来的“危”转化为劳动教育发展的“机”,需聚焦劳 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更新概念认知、跳出惯性思维,善用大数据等方式促使劳动教育与智能技术和谐 共生。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要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工会组织是广大劳动者自愿结合的组织 ,是劳动关系的产物 ,是劳动问题的实践者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形成的研究和认识 ,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不仅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中需要探索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共享发展成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劳动关系调整中的政府干预、我 国劳动关系治理的历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的作用等问题,可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等提供参考。 研究认为,从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实际出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吸取国外劳资冲突的教训,深刻认识 和把握新时代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对于我国探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中 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应立足国情,从实践走向理论,并将理论回归实践,理性、客观地分析劳动实践需要解决 的深层根本性问题,从而为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