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山寨”一词传遍全国.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议论的焦点.它从经济行为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山寨明星”.再到“山寨春晚”、“山寨诺贝尔奖”等.“山寨”成为最流行的网络高频词.红火的“山寨”现象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也以强劲的态势冲击着军营.影响着官兵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前无法忽视和回避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手机风靡到流行语的全面风行,山寨一词只用几年时间。一种源自低层次生产工业的仿制手法,继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始作俑者无法想象的。在当下,山寨可以泛指一切制作粗劣但功能强大、着意模仿但难得精髓、创意无限但细节欠缺、占有欲旺盛但求知欲衰退、什么都有但又似乎什么都不好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有媒体称:2008年为"山寨元年","山寨"正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甚至被命名为"山寨文化"。君不见,"山寨产品"摧城拔寨,"山寨文化"层出不穷。据媒体调查,有近五层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的未来。"山寨"从哪里来这么多的底气?它真的能够扛着大旗高歌猛进,开创新的文化潮流吗?  相似文献   

4.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17):42-45
山寨一词原意指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现在则取其引申义比喻一种由民间发起、逃避政府管理的生产模式,它们有着模仿、快速、平民的产业特点以及创新恶搞的产业文化,而其中异军突起的就是山寨手机。  相似文献   

5.
山寨之可怕,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新拿来主义!为什么如此多人喜欢山寨?简而言之,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电影还是电视,种种山寨产品终究还是一种商品,山寨现象终究还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2008年,随着“山寨”一词的迅速流行,网络山寨文化在青少年中受到热烈追捧,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撑得到快速发展。它以青少年草根为主体,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平等的话语权的呼声。但是这种快餐式文化也存在着内涵不足、缺乏规范制约和模糊青少年的价值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昭明 《前沿》2012,(2):143-144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新型文化范式,以其仿造性、草根性、自发性、反叛性等特点借助网络等新媒体而愈演愈烈。山寨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然而山寨文化发展到文学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倾向,"山寨文学"被诠释为"抄袭",当代文学必须走出"山寨文学"的误区,有选择地去借鉴山寨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9,(1):100-100
“山寨”一词,出自粤语,原指那些没有牌照、难入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山寨”产品,一般是指以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靠价格低廉抢占市场的仿制产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仿造性、快速性、平民化。随着“山寨手机”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山寨”这个有些江湖气的词汇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9.
魏英杰 《新东方》2009,(9):63-64
2008年以来,“山寨”一词大为流行。日常生活中,时尚人士动辄日“山寨”,报刊杂志取标题简直缺了“山寨”二字就不行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山寨文化现象,自然也引起不少争论。高度赞赏者号称“无山寨,不销魂”,持保留意见者则冷言嘲讽——“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山寨”。到底何谓山寨,山寨文化又是什么?大家却又莫衷一是,简直成了文化无头案。所以,这里确实有必要对山寨及其文化略作梳理,澄清个中谬误与偏见,还其本真面孔。  相似文献   

10.
柘林 《就业与保障》2013,(Z1):94-95
当下,"怀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它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侵入我们的脑海?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杂牌"的意思。从字面来解释,就是躲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产品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山寨"制造者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再加上成功的成本控制和  相似文献   

12.
当下,“怀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它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侵入我们的脑海?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9,(2):8-9
在2008这个伟大之年,“山寨”却成流行语之一,从“山寨”手机到“山寨”店铺、“山寨”品牌乃至“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春晚……一时间“山寨”好似一种时代文化。“存在即合理”,  相似文献   

14.
人们旧有的观念和习惯,改变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山寨里的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并试图去改变它、引导它,在拉祜山寨我们看到有这样一所  相似文献   

15.
“钝感力”     
殷勇 《现代领导》2010,(10):47-47
钝感力一词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其2007年力作《钝感力》一书中提出。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是一种“迟钝的力量”.是一种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与不快.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的力量。钝感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很多时候.它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9,(1):25-27
这是一场专属于“山寨”的狂欢。粉丝们在喧嚷中过上了“山寨生活”,有人只是为了娱乐,有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宣告内心的渴望,同样也有人希望“山寨”可以帮助自己成为“红人”。  相似文献   

17.
牛年远去,虎年走来,一元复始,岁月峥嵘。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一个词高频率地在中国出现,这就是"信心"。如今,当我们跨越虎年门坎,回望过去的一年之际,梳理曾经的点滴之时,我们蓦然发现,信心已经被验证,信心已经被镌刻,信心已经被放大,"中国信心"已经成为特殊的名词,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凝聚成为一种力量,固化为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18.
“草根”一词,近年来渐渐成为网络和生活中的一个流行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草,寓意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它生生不息,亘古不绝。草,依附大地而生,漫山遍野。散漫无羁,所以它也是“平民”、“大众”的代名词,富含浓郁的平民色彩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来说,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力量出现了。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力量,更是一种文化力量、精神力量,它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状况的学说,它在人类认识史中存在着两种形态:自发形态和自觉形态。自发形态的辩证法包括着人们还不知道辩证法一词时的辩证思考和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说过:“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用散文讲话一样。”(《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