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防止受贿犯罪嫌疑人翻证、翻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用强大的心理功势,摧毁犯罪嫌疑人翻供、翻证的心理基础。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出现翻供、翻证的情况和其主观上所具有的侥幸、畏罪、抗拒等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办案人员在讯问活动中,如果能够明察秋毫,认真分析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对于犯罪嫌疑人刚刚产生的畏罪、侥幸、抗拒等翻供心理,在其形成过程中就及时予以矫正和瓦解的话,那么,对于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翻证行为的发生,保  相似文献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有罪或罪重供述的“翻供”是司法实践经常遇见的问题,有的是时供时翻,有的是先供后翻,特别是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嫌疑人翻供的现象特别严重,而绝大多数嫌疑人对翻供的辩解理由是遭到了侦查人员的刑讯逼供。如何对待刑讯逼供的辩解直接涉及到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障,影响着证据的采信和事实的认定.影响着案件的公诉效果。  相似文献   

3.
诈骗类案件中,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往往会采取翻供的形式逃避法律制裁。由于此类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嫌疑人一旦翻供,容易导致检察机关案件审查及庭审环节陷入困境。从理想层面分析,改变“口供至上’’办案模式是应对翻供的最有效途径,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研究并充分运用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以及出庭指控技巧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贿赂案件主要以言词证据为基本证据,相比一般案件容易出现恶意翻供的现象,如何应对恶意翻供已然成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难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分析贿赂案件恶意翻供的表现形式及成因,从而提出侦查阶段应对恶意翻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是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贿赂犯罪案件的主要证据形式。由于其具有言词证据固有的可变性强的特点,以及职务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翻供翻证现象大量存在。这大大增加了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的表现,其本身并无重大法律意义.然而由于受贿犯罪证据的特殊性,受贿案件翻供、翻证行为已经成为打击腐败的瓶颈.本文拟深入分析受贿案件翻供的类型、翻供的原因,通过在证据的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分配上建立新的规则、制度,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即将施行的背景下,探讨受贿案件嫌疑人翻供问题.  相似文献   

7.
“夹生”案是指存在违纪违法事实,并有构成违纪违法的可能,需要追究党纪政纪甚至法律责任,但在调查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取证不到位,事实未查清而难以据实处理的久拖未决的案件。由于“夹生”案件经过调查,已惊动、触及了嫌疑人,嫌疑人对执纪办案机关所要调查的内容、掌握的证据、调查的人员和方法,以及涉案的证人等有所了解,甚至掌握得一清二楚。有的嫌疑人为了掩盖事实,逃避追究,还针对案件调查采取了相应的反调查措施,为案件的调查设置重重障碍。办这样的案子,确实要比从头办一个新的案子更难。办理“夹生”案件,重在…  相似文献   

8.
贿赂案件取证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办理贿赂案件中存在着取证难,证据固定难,被告人在检查、审查环节中易于翻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对此类严重违纪行为的调查和处理.本文试就检查活动中如何收集、固定贿赂调查证据作一粗浅的论述.要特别注意细节行、受贿活动的具体情节和细节,在贿赂案件证据中尤其显得重要,这是由贿赂案件的证据一般以行、受贿人交待为主这个特点决定的.对贿赂活动的具体情节抠得越深、越细、越具体,材料就越可信.因为,通过细节一是可以辨别行、受贿人交待的真伪;二是进一步增强交待重要证言的可信性,提高证据本身的证据力;三是通过细节可以发现新的证据源.办案人员对细节,特别是对事关严重违纪构成的重要细节的疏忽,就可能为被审对象翻供留下后患.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9.
受贿犯罪案刑事诉讼过程中,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都有发生。要有效遏制受贿案件中的翻供现象,侦查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即侦查人员不仅要有取证、录取口供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固定证据和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再生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鹏飞 《法制与社会》2013,(22):134-13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受到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贪污贿赂案件。近些年来,贪污贿赂案件在侦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案件的翻供翻证问题,这一现象随着案件的发展而不断地出现,对于侦查人员来说,他们在侦查案件时,也必须要提高防范意识,翻证翻供也是查办职务犯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贪污贿赂案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翻供翻案的问题,侦查人员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贪污贿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翻供翻证,就要采取对策做好案件的细节工作,避免其有翻供翻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贿赂案件证据多呈“一对一”的状况,具有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容易翻供,行贿人容易翻证,受贿人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收集贿赂案件的证据时要注意行贿人证言的收集和受贿人供述的固定,强化相关证据的保全。在直接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应设法收集间接证据特别注意再生证据的收集,再生证据的收集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证明效果;侦查贿赂案件收集证据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贿赂案件证据在侦查中经常发生变化,导致这一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较多,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收集并有效固定证据,从而有效防止行贿人和受贿人的翻供。  相似文献   

13.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职务犯罪,也是一种智能型犯罪,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丰富的社会经验,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权;其犯罪行为被发现后,最直接的反侦查活动就是翻供。“趋利避害自我保全”是犯罪嫌疑人翻供、变供的最基本心理,也是他们翻供、变供的心理共性。但由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反贪污贿赂工作中,笔者在审讯和取证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同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和生活背景以及性格迥异的嫌疑人。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注重细节与战术,较好地把握和利用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再采取相应的讯问对策,那么审讯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案件就容易突破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贿赂罪是受贿、行贿人双方进行的一种权力与金钱的肮脏交易.由于此种犯罪通常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实施的,被告多持抗拒心理,给查明案情带来很大的难度.在办案过程中,常出现这样二种情形:(一)行、受贿双方只有行贿方供认,而受贿方抗拒抵赖;(二)行、受贿双方都不供认,而只有间接证据.对于上述二种情况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过去很少认定.这样,就让一些事实上实施了贿赂行为的犯罪分子逃避了法律追究,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制裁.这不利于坚决、慎重、准确地打击贿赂犯罪分子.因此,对于贿赂案件中被告不供认的定罪问题,应该是广大司法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审讯是案件侦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审讯过程中,是正义与邪恶的心理较量,也是嫌疑人陈述犯罪行为的过程和审讯人员获取犯罪事实真实记录的过程。但在早期实际工作中存在纸质文档保存单一、书写笔迹易勘误、复制性差、不易保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嫌疑人口供不稳定、乃至在法庭上翻供等问题,甚至诬告审讯人员逼供、诱供等,当然也不排除审讯人员刑讯逼供、内部恶意窜供等其他个别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给法庭审理判决带来许多不便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涉及经济问题的案件中,涉案人员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在他们的各种违纪违法活动中,所体现的都是绞尽脑汁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将各种不义之财“安全地”归入自己囊中,并将其“洗净”、“合法化”。正是由于这种带有绝对目的性的违纪违法活动,使得资金走向在整个案件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鉴此,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需要在认真研究案情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资金走向这一线索不放,围绕资金的运行轨迹这条主线,将所有涉及案件发生、发展、结尾各个环节的资金走向证据线索编织成一个清晰的系统,从中发现和掌握这…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嫌疑人当庭翻供现象频发,究其原因,不少就是因为办案不规范。全程录音录像,既能规范执法,打击犯罪,又能保护干警,锻炼干警,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以检察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东台区检察院自2005年8月份起,对职务犯罪审讯案件全程录音录像办案试点工作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9.
贿賂案件证据“一对一”,通常是指案发后,贿赂一方说贿赂事实存在,一方说贿赂事实不存在;或一方说贿赂数额多,一方说贿赂数额少,所收集的正反两方面的证据“虚实之证等,是非之理均”,形成谁也否定不了谁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是我们侦破贿赂案件,认定贿赂事实普遍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贿赂案件之所以常常出现证据“一对一”的现象,主要是由贿赂案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有侦查工作方面的问题。从贿赂案件的特点看,  相似文献   

20.
杜勇利 《内蒙古检察》2005,(4):23-24,48
笔者多年从事了反贪污贿赂工作,在实践中感觉到,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嫌疑人在预审阶段的心理状态不尽相同。深入了解犯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变化轨迹,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和案发后的心理状态,对于突破案件,探寻犯罪特点、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