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前,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蛔虫病流行严重,据成都市动物园对其饲养的大熊猫蛔虫病流行情况所作两年调查,除半岁以下的幼小大熊猫外,蛔虫感染率高达100%。野外大熊猫蛔虫病也极其普遍,从野外病死大熊猫尸体解剖所见,蛔虫寄生普遍,个别高达2000条以上,严重影响大熊猫的发展。为防治本病流行,配合成都市动物园对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调查和药物驱虫实验工作,对大熊猫、小熊猫、狮、虎等野生动物蛔虫生化指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学科。为研究大熊猫的病理生理,我们对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观察了大熊猫血液粘度的变化规律。其结果有助于探索大熊猫的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一)材料与方法1.受检大熊猫: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雄性大熊猫共4只,其中东东4岁,体重90kg,身长120cm;安安4岁,体重75kg,身长110cm;盼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条件下饲养的大熊猫母熊常遗弃初生仔熊 ,使仔熊成活率较低 ,其原因有多种 ,而因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疾病是其中一个因素。1996年 9月 ,我们曾对 1只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病因诊断时发现 ,该大熊猫是因肠道内的条件性病原菌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病发病死亡。为了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这类病因所致的疾病 ,我们于1998年 5 6月用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 4只健康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临床试验 ,观察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肠道内细菌总数的影响 ,以指导亚成体大熊猫的饲养管理 ,减少疾病发生。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1只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的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微生物学检验,表明该大熊猫是因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混合感染致死。2种菌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76×108和4.05×108个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免疫原性较低。死亡大熊猫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法国罗素·优克福(ROUSSEL-UCLAF)公司生产的倍特(Butox)对大熊猫的痒螨(Chorioptes auliropodis)、大熊猫足螨(Chorioptes panda,亦称大熊猫皮螨)和大熊猫蠕形螨(Demodex panda)进行试验性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自1983年以来,由于冷箭竹开花枯死,大熊猫因食物资源缺乏,使患病的大熊猫增多,严重者往往预后不良。在发病的大熊猫中,各种病因所致休克并不少见。为了加深对大熊猫休克发病机理的认识,在对大熊猫微循环的特征作了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血小板的状态及其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十分必要。为此,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对采自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3只亚成体大熊猫的粪便细菌总DNA进行了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中主带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季节不同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不同季节同一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受季节影响;大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的优势细菌。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COMPACT,结合16SrDNA分子鉴定以及菌落形态特征分别对野生、野化和圈养环境下大熊猫源肠球菌进行鉴定,共计分离鉴定得到11种肠球菌,共计381株。野生大熊猫样品中分离得到10种肠球菌,共103株,占27.03%;圈养大熊猫样品中分离得到8种肠球菌,共149株,占39.11%;野化放归前大熊猫样品分离得到6种肠球菌,放归后增加到9种,共129株,占33.86%。粪肠球菌、小肠肠球菌、坚韧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野化和圈养大熊猫肠球菌的优势菌,粪肠球菌、鹑鸡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棉子糖肠球菌为野生大熊猫肠球菌的优势菌。野化大熊猫源肠球菌的种类介于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之间,野化放归后,大熊猫粪便中肠球菌的种类增加,各类肠球菌所占比例更均衡,有利于放归大熊猫快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珍稀物种,但是大熊猫的繁殖能力低下,是配种难、怀孕难、产仔成活难的“三难动物”。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病病因及病性的研究,目前已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是自然历史的宝贵遗产,是更新世遗留下来的珍稀动物。由于其分布区域狭窄、食性高度特化,繁殖能力低下,对自然界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弱,因而目前大熊猫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在拯救大熊猫的工作中,对大熊猫疾病作科学分析,寻找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提高患病熊猫的治愈率,降低其病死率,是大熊猫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现将我们在大熊猫疾病救治中的认识和体会作一小结。并对大熊猫疾病防治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大熊猫Ig G抗体,本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技术对大熊猫Ig G Fc片段进行了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后进行了小鼠免疫,抗体特异性检测,并进行了多克隆抗体的HRP标记。结果显示,在37℃、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5 h的条件下,可获得分子质量约为88 ku的目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免疫小鼠血清与重组蛋白反应效价可达1∶102400以上,且与大熊猫血清Ig G反应良好,经HRP标记试剂盒标记的鼠抗大熊猫Ig G效价可达1∶2560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HRP标记的小鼠抗大熊猫Ig G二抗,为大熊猫疾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内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为大熊猫的生殖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10只发情大熊猫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并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对分离真菌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等;对分离到的5株酵母菌选用5种抗真菌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大熊猫阴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到30种真菌,包含25种霉菌和5种酵母菌(链状假丝酵母菌、担子菌类酵母菌、季也蒙毕赤氏酵母菌、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菌、皮状丝孢酵母菌)。5种酵母菌均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皮状丝孢酵母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中度敏感;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中度敏感;链状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中度敏感,对酮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研究结果表明,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可培养真菌种类主要为霉菌(83.33%),酵母菌较少(16.67%);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是临床治疗由本研究中5种酵母菌引起的大熊猫阴道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大量文献和实践证明,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消化道疾病多与消化道菌群紊乱有密切的关系,为科学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我们对北京动物园大熊猫粪便中的菌群中图分类号S852.61收稿日期1998-04-02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RV)VP7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大熊猫RV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MA-104细胞增殖的大熊猫RV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42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体系检测结果准确;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检测重复性好,提示该RT-PCR方法可用于大熊猫RV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1只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白氏菌(Klebsiell pneumoniae)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可见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有萎陷灶和气肿灶,支气管内有较多粘液样物质;肝肿胀、质脆,有小坏死灶;脾肿胀呈败血脾;胃底部有溃疡,肠遗扩张充气,淋巴结红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内脏器官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发炎、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尤其是脾的急性出血性炎症和淋巴结及胰坏死性炎症更明显,甲状腺上皮细胞萎缩、减少.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在我省动物园发生大熊猫出血性肠炎,引起数例死亡,我们对此病进行了病毒病原和肠道致病菌的研究,发现50%的大熊猫血清中有细小病毒抗体存在(邬捷等,1987),病毒的分离鉴定正在研究中。在肠道致病菌的研究中,对两只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初步分离出肠道杆菌68株,并对其中36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发现69.44%的菌株能致死小白鼠,同时还进行了药敏试验,筛选出数种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7.
雌性大熊猫肠扭转病例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急腹症是胃肠疾病中对大熊猫威胁很大的病症。雌性大熊猫肠扭转,是其中的一种急腹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严重,易导致死亡。本文就重庆动物园大熊猫“松松”患肠扭转死亡病例,报道如下。临...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 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19.
血清、尿液、关节滑液及泪液等体液中溶菌酶的测定,可作为对大熊猫风湿病、眼病、肾脏等疾病的诊断依据。我们在制板、微球菌筛选、孵育时间及缓冲液中是否加NaCl等测定方法上作了一些探讨,初步建立了一种适宜于大熊猫溶菌酶测定法,为抢救国宝大熊猫提出了有效的实验指标,对大熊猫免疫功能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兽医临床需要,我们初步探讨了大熊猫血型抗原的特点,并与常见家畜的血型特点作了比较。大熊猫血型抗原的表现 ①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ABO系列抗血清反应为强凝集。②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MN系统不反应。③大熊猫血清不凝集人类OM红细胞及绵羊红细胞(含M抗原),与人类ON红细胞及山羊红细胞(含N抗原)凝集。④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Rh系统不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