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陈盼盼  李莎莎 《传承》2012,(8):10-11,36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董必武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了丰富的以法促廉思想理论,并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把董必武以法促廉思想做为对象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党政机关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强化勤政廉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必武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民族法制思想是其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主线,考察了董必武同志在各历史阶段有关民族法制建设问题的重要论述,概述了董必武同志民族法制思想的精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宪法权威;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合作,促进民族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让各民族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并指出了董必武同志的民族法制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法制建设及政法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董必武同志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国家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在制定和施行宪法领域,董必武不仅亲自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始终不渝地维护宪法的地位和权威,而且提出和论述了一系列宪法基本理论问题。董必武的宪法思想对于我国当前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必武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同中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紧密相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董必武高度重视党的统战工作,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和奋斗,形成了独创性的思想成果,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宝库。董必武的统战工作经历十分丰富,本文仅以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重要史实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5.
"人民为本"是以董必武为代表的中国先进代表对人权发展道路进行探索的立足点与落脚点。董必武法律思想对法理学的启示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权力制约的治理之道和民主参与的发展方向;其思想的现实运用主要体现为在法的创制上要适应社会转型、在法的实施上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的民生本位。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5)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其法治思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完善和发展。董必武法治思想主要包括无法不成国家、依法办事、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些法治明理不仅指导了新中国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且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实现以宪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制的创立者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负责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人民司法”的思想。董必武“人民司法”的思想建立在他“政权属于人民”立法指导原则之上,基本精神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系,为人民服务,保障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人智慧的结晶,董必武法制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5)
回顾近代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御辱做了种种努力,但都先后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董必武作为党和民族的卓越代表,在中国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他始终站在历史变革的前列,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党、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的一生与当前全民共建下的中国梦有着深刻一致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怎样领导国家管理,是社会主义史上的新情况新问题。董必武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管理和建设中,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列宁的这一思想。总结这一份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正确途径,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蔡克文 《传承》2010,(3):28-30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现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历史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现实斗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为纪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2008年10月11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日报社在京联合召开了“纪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座谈会”。来自全国多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一些曾在华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现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历史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现实斗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4.
邓晓影 《传承》2008,(10):38-39
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形成了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曾参加辛亥革命,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也是辛亥革命的扬弃者.在后辛亥革命时代,董必武具有深厚的辛亥革命情结,在孙中山逝世后的几十年间,董必武对孙中山及辛亥革命依然一往情深,他参加了各种纪念活动,发表了大量文章,不仅表达了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纪念,而且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伟大精神和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并使之为现实服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的司法思想对于现阶段树立司法权威、铸就和谐社会意义深远。在发扬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落实司法公正、司法独立、法官魅力、司法终审权、裁判执行、司法仪式等司法权威的生成条件,方能构筑和谐社会的司法屏障。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回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作出"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一个历史交汇期"的重大战略判断。从理论与时代、理论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三对基本范畴出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历史交汇期的基本关系探讨清楚,这将为解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崭新视角,为理解、应对历史交汇期伟大实践指明前进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领航历史交汇期,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形成了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确研判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整体研判基础上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从历史溯源、现实关切、逻辑理路、前景展望等层面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对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9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遥忆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王尽美、谭平山、毛泽东等仁人志士,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信念,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昌、广东、山东和长沙等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一基础上,1921年7月,中国诞生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