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董必武具有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对人民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其次,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政权的建立为前提,加强人民政权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再次,人民当家作主需要社会主义法制保障,因而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董必武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民族法制思想是其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主线,考察了董必武同志在各历史阶段有关民族法制建设问题的重要论述,概述了董必武同志民族法制思想的精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宪法权威;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合作,促进民族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让各民族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并指出了董必武同志的民族法制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50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加深对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新中国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建立人民的法制。  相似文献   

4.
李廷勇 《前进》2003,(9):12-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关键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法制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开创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制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  相似文献   

5.
一一场突如期来的“非典”已经悄然过去。中国人民因“抗非”而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和中国政府向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短短半年的抗“非”,既显示出中国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也暴露出中国社会中一些法制上的不足。从这意义上,抗“非”是一场法制大检验,值得我们深入反省。以成就而言,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短短20多年,中国法制建设跨越了西方法治国家几百年的历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纳入法治的轨道。以抗“非”而言,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逐步推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窘迫的国内经济形势使毛泽东的注意力投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因而弱视了新中国法律的生长与培育。虽如此,但他并没有忽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就在他“下决心”“搞通”经济建设“这门学问”的同时,仍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他的国家法制建设观,对新中国建立后的法制建设起到了全局性的导航作用,并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法制的构建与辉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其内容相当丰富.40多年前,就提出了"法制文明"的概念,并看做是人类文明中主要一项.50年代,一再强调应当尽快使人民的法制逐步完备起来.在论述法制建设的方法和步骤时,特别强调了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他主张"党员犯法应加重治罪".他在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期间,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受到充分的保护",任何违背司法公正的现象,都应当禁止和纠正.关于守法教育,他首先要求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办事",严禁刑讯逼供和防止错捕、错押、错判、错杀.董老还在刑事政策、审判实践、法学教育、法制宣传等诸多领域提出了许多务实的指导性意见,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起步和初创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法制建设及政法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董必武同志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国家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在制定和施行宪法领域,董必武不仅亲自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始终不渝地维护宪法的地位和权威,而且提出和论述了一系列宪法基本理论问题。董必武的宪法思想对于我国当前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松苗 《天津人大》2009,(11):48-48
“没有法制,就不成为一个国家”,建国伊始,董必武就在党内最早提出了“按法律办事”的思想。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1950年颁布《婚姻法》,在第一波立法高潮中,毛泽东等领导人民于1954年制定了《宪法》。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到1957年,毛泽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摧毁国民党旧法统,为新中国法制建设铺平道路。领导制定了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根本大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法制原则和思想。1957年以后,他的许多法制思想之所以没有付诸实践,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原因,还有毛泽东的个人因素。尽管如此,毛泽东探索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之功,不可抹煞。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