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禅修包括止禅和观禅,西方学者将之分别定义为聚焦注意(focused attention meditation,FA)和开放监控(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OM)。然而已有禅修实证研究均存在理解与操作上的偏差,本文基于传统佛教止观禅修体系提出不同观点:(1)"止"的机制主要是注意,止禅技术具有丰富完整的分类系统,且"定"才是修"止"的终极目标。(2)"观"的心理机制不仅包含对当前体验的观察,更强调反身觉知。佛教观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且有望进行实证。(3)"戒"是禅修训练的心理保护机制,用于调整身心状态,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象学心理学和东方佛教心理学这两种学说都从人类的心识出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乃是认识主体所显现.本文从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发,即通过比较纯粹意识与五位百法、现象学还原与禅定之间的异同,以使得佛教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互相阐释、互为补充,共同纠正传统心理学"意识自然化"的倾向,以期实现真正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宗密的禅教合一思想的形成是与天台、华严诸派的争论有关。禅、教固有的理论渊源为宗密思想的形成作了理论准备。宗密会合禅、教是以《起信论》、《圆觉经》为基础的,“一心二门”思想是合会禅、教的枢纽。宗密将“经是佛语、禅是佛意”作为禅、教融合的手段。禅之三宗与三教是神韵相通、一一对应的。宗密的思想对以后的中国佛教及朝鲜、日本的佛教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中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对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女性犯罪的成因,认为女性犯罪是对短缺资源的竞争,而女性比男性较少犯罪是因为女性进化出了较低的恐惧阈值和男性对女性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5.
潘菽教授认为西方心理学体系存在“知/意”不平衡的问题。潘菽教授提出的心理过程的“知/意二分”理论,对未来的心理学科学体系提出了“知/意”平衡的要求。另外,人与动物的心理差距源于根本不同的遗传基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对象关系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文化所造成的。西方文化偏重于人对物的关系,发展出以认知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体系;中国文化则相反,偏重于人对人的关系,形成以意向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思想。要建立知意平衡的心理学科学体系,就必须在以认知过程为研究主线的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基础上,重视并加强对以意向过程为思考重点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方科学心理学引入中国已愈百年,但百年来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依然处在"心理学在中国"的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所谓"中国心理学",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这是当下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紧迫需求。中国心理学何时出现难以判定,但是,蕴藏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中国传统心理学使中国心理学的建立具备了最大可能。通过"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的心理学诠释,中国心理学必然能藉由中国传统心理学的创造性转化而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西方主流心理学植根于经验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和价值中立的。这种观点与女性主义理论格格不入。女性主义心理学试图调和女性主义理论与传统心理科学观之间的冲突,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一是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遵循实证主义研究传统,重新改造主流的心理科学,以服务于女性主义目标;二是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从女性立场出发,创建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为中心”的心理科学来代替传统的心理科学;三是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采用解构的方法,重新解读主流心理学中的关于女性的所谓“科学的”知识,揭示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8.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源自完全与西方科学文化异质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却坚持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模型.潘菽教授避开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困境,提出了判断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方法——“一致性原则”,即检验该思想是否合乎人的心理实际.西方心理学一向重视研究认知,而不重视情感的研究.现代西方心理学开始大力研究以情感为核心的精神心理活动,这个转向为解决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心理学本是"舶来品",很多人又相信心理学具有文化普适性,再加上西方心理学一向处于强势地位,大陆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又缺少领军人才,结果,中国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缺少自觉关注本土文化传统的传统,致使中国文化无法为当代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思想源泉、灵感和根基,导致一些研究成果缺少文化生态效度、灵魂、宏观视野和原创性。破解之道是要做胸怀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研究者。为了更好地担负起时代使命,中国心理学家须从四个方面加以努力:(1)具备较扎实的国学功底;(2)妥善将中国文化放进自己的理论架构、实验/问卷设计以及分析与讨论中;(3)建构吻合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理论或观点;(4)探索吻合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范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历史地考察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流派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现象学与心理学结合的原因,从方法论的角度,归纳了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内涵,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最后指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要走出误区,其希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