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解高校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情绪和自尊对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积极、消极情绪检核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北京市某高校175名中青年教师实施调查.结果发现(1)工作年限越长的教师情绪更枯竭、去人性化水平更高,成就感水平差异不显著;(2)积极情绪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消极情绪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倦怠;(3)自尊部分中介积极情绪对情绪枯竭和低成就感的影响,部分中介消极情绪对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的影响,完全中介积极情绪对去人性化的影响和消极情绪对低成就感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积极、消极情绪双变量模型,与情绪相比,自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更直接,这为改善职业倦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心理资本对警察工作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工作关系在心理资本与警察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39份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警察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事关系、警民信任关系在心理资本对警察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职业使命感不仅正向调节上下级关系、警民信任关系对警察工作绩效的影响,还强化了警民信任关系在心理资本与警察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既为提升警察工作绩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又为加强警察个体的心理资本建设、构建良好的警察内外部工作关系和培育警察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作为公安民警对自身职业的高度情感认同,在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警察自身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公安民警立警为公、勇于担当、依法履职、创新工作的内在动力源。当前,影响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自我认同的因素主要有政策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及警察自身因素等。新时代增强警察职业荣誉感自我认同的现实路径应从警察职业荣誉制度体系构建、关注公安民警的物质利益诉求、加强荣誉感自我认同形成规律的研究、营造充满正面激励的职业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编制职前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原始量表,多次施测修改量表,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职前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共14道题,包含职业意愿、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累计贡献率67.130%;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模型拟合较好(x2=138.263,x2=138.263,x2/df=1.894,CFI=0.925,TLI=0.893,RMSEA=0.062);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56,各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152/df=1.894,CFI=0.925,TLI=0.893,RMSEA=0.062);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56,各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150.839之间。结论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职前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可作为测评职前警察职业认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错失焦虑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56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错失焦虑、手机成瘾均呈负相关(r=-0.29,-0.44),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朋友支持、家人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均呈正相关(r=0.55、0.53、0.52),错失焦虑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r=0.51),手机成瘾与朋友支持、家人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均呈负相关(r=-0.16、-0.15、-0.18)(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级差异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能显著负向预测女大学生的手机成瘾(β=-0.43,P<0.001)。错失焦虑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3,P<0.001)。朋友支持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影响手机成瘾的中介路径后半段起负向调节作用,错失焦虑的中介效应受到朋友支持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基层民警的职业枯竭,严重地影响了警察战斗力的发挥,降低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素质。解决出现在基层民警身上的职业枯竭问题,可以从基层民警个人层面(包括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建立个人社会支持体系)入手。公安机关组织层面则包括:打通基层民警职业上升通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构建针对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公安院校3280名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警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49±5.72)分,职业认同总分为(11.55±1.6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总分、职业认同总分在不同性别、就读层次、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团员、是否自愿报考公安院校上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p<0.05)。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警察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两者呈正相关性。建议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公安警察院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公安警察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安警察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总体水平较高,职业认同度受到性别和所管理人数因素的显著影响。职业认同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五个维度与职业认同度皆呈现显著正相关,特别是职业认知,对于职业认同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派出所民警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以期对民警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疆派出所250名民警进行职业倦怠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的调查。结论:派出所民警的心理控制源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心理控制源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警察队伍的主要来源,其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安机关职能转型的关键,是公安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对比研究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公共服务动机在入校时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公安院校大学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动机,普通院校大学生却显著下降,这揭示了公安院校实践教育的优势.回归分析发现,职业认同可显著正向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公共服务动机,公安院校也更重视职业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和了解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使用四川警察学院课题组编制的警察职业倦怠量表,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各市州公安民警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在调查样本中,过半的民警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有15.1%民警属于高倦怠范畴;通过对各变量在职业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在性别变量和警种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其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警察职业倦怠最重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警种、婚姻状况等变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警察职业倦怠.结论:多数警察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男性、治安、侦查警上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警察的职业承诺分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三个方面.当前基层民警的职业承诺水平是比较高的,其中,规范承诺明显高于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警察的职业承诺及三个因子存在着显著的件别、警种、区域方面的差异.警察的职业承诺还需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有效降低警察组织人才流失的比率,提高警察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初中学生的宽恕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宽恕他人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宽恕他人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宽恕他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分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分量表中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对宽恕自己有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宽恕他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阻碍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工作任务使民警时刻面临危险。现阶段,我国警察安全防范意识和排除职业风险能力不足,这不仅是由于警察职业安全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更主要在于警察安全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民警安全观念严重缺乏,对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宣传力度较低等,从而导致对于警察职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低下。因而,构建警察安全文化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警察幸福感以职业满意度为核心,是特殊职业幸福感范畴下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整合取向的理解。以塞利格曼"幸福2.0"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自编《警察职业满意度量表》,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杭州市西湖景区、湖州市长兴县等三个县(区)级公安机关民警进行抽样调查,基于因素分析构建包括工作动力、职业认同、同事支持、综合评价等四个因子的二阶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发现,浙江省公安民警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单位(岗位)、收入水平是警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年龄、职级、警衔、警龄等因素综合决定的职业发展阶段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山东两所职业院校的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情况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机依赖高分组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F=9.188,4.639,P0.001);手机依赖各因子与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080~-0.188,r=-0.254~-0.311,P0.05),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44,P0.01);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手机依赖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警察职业幸福感是民警物质、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所获得的一种持续快乐体验,受警察个体主观认知水平及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警察文化具有隐形激励功能,有助于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现代警察精神,规范职业行为,优化组织文化氛围,提升警察职业活动的幸福感。通过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制度保障多个层面潜移默化的作用,切实提高民警个体对警察文化的认同度,是进一步完善警察文化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警察职业心理研究的不断深人,职业认同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警察在职业发展中对职业认同的理解,提升职业认同,对其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运用问卷法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程度相对偏高,其中职业意志平均分最低;(2)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3)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程度,但会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4)公安院校专科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5)体改生和学历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警察职业价值因子上学历生显著高于体改生;(6)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亲戚中是否有警察对警校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7)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没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实践共同体视角来看,警察职业认同是警察在共同体当中对于各种所属关系的投资与在其场景下进行的意义协商之间的张力下建构起来的.然而在对警察职业认同影响较为显著的三个实践共同体当中,警察都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认同与协商能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和警察自身积极的自我更新与主动发展是提升警察职业认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