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有将近4亿的未成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3,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也接受了包括《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等一系列旨在建立保护少年犯的刑事司法标准,在实施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的一系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为切实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而设置的合适成年人参与的审…  相似文献   

2.
香港青少年犯罪的矫治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在香港一直广受关注。1996年香港青少年犯罪数字达犯罪总人数的三成,引起社会的普遍忧虑。于是受联合国1986年制订的“少年犯司法行政最低标准守则”的影响,香港自八十年代开始推行以“社会为本,辅导为主”的犯罪矫治措施,强调以较宽容的态度处理犯了轻微罪行的青少年,尽量避免让犯罪青少年进入刑事司法审讯制度内,避免把犯事的青少年监禁起来,而是让犯罪人留在原来的社区,令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与近年来世界性处理青少年问题的大趋势是一致的。目前,世界上在青少年司法方面,比较强调改过自新、矫…  相似文献   

3.
以儿童福利为视角的中国少年刑事司法改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熙辉 《人权》2009,(2):36-39
少年刑事司法是新型儿童观、刑罚观的反映。少年刑事司法改革根源于刑罚观的变革与儿童观的变革:当刑罚不再是单纯的报复,教育和个别化理念主导刑罚观念:当儿童被视为不同于成年人,应当受到不同于成年人的对待,新型儿童观正在不断形成和科学化。少年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是将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与成年人犯罪加以区分,形成适合少年生理心理过程的审理组织、审理方式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安法制     
1.北京交管部门表态:不会取消“暗中执法”面对不少“的哥”对交通警察“暗中执法”就是“设套”、“钓鱼”的指责,面对社会对“暗中执法”褒贬不一的议论,北京市交管部门近日对社会公开表态:北京交警不会取消这种执法方式。2.中法签署刑事司法协助协定中国司法部长张福森与法国司法部长佩尔邦4月18日在巴黎签署了《中法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这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签署的第一个刑事司法协助协定。3.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回国中国第一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于4月18日15时乘联合国专机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04年9…  相似文献   

5.
10月21日,来自长宁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虹桥街道干部等40多名公众代表,参加了上海一中院的“公众开放日”活动。这是该院继开放本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的新举措。来访公众代表参观了该院的诉讼事务中心、信访立案大厅、法制文化长廊等设施,旁听了部分正在开庭的刑事、少年案件和民事远程案件的审理。  相似文献   

6.
就刑事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而言,既有现行刑事司法模式所带来的困惑,也有刑事政策变革之要求;既有域外的刑事司法改革经验,也有各刑事诉讼主体的利益诉求。治理、善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传统“无讼”文化、被害人学说等为刑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刑事司法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主要解决被害方民事赔偿问题而缺失社会关系的修复;对刑事法原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容易造成不平等和歧视待遇;会带来在预防犯罪的同时降低了刑罚威慑力、促使犯罪的形成的双重社会效果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而,青少年违法犯罪无疑更让人担忧和痛心。社会上,“问题少年”呈增长趋势,各地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问题少年”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救赎?广西武呜县仙湖镇有一所励志教育基地,我们走近了那些“问题少年”——  相似文献   

8.
日本少年司法制度的初步印象——赴日研修情况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公安部第四研究所领导委派,1997年12月,我随中国刑事司法高级官员赴日研修团在日本的联合国亚洲远东防止犯罪研究所进行了以少年司法制为主题的为期四周的研修活动。 研修采取大会交流和分科会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亚远所的教官和中方代表先后就青少年犯罪的形势、少年警察制度、少年检察制度、少年矫正制度等专题进行了大会交流和答疑,并就这些问题组织了两次分科座谈(即对口交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26日至27日, “中国少年司法年度论坛—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召开.会议围绕“深入推进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这一主题,分别就少年司法机构改革与发展问题、少年刑事司法热点问题、少年民事司法热点问题等三个独立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0.
少年犯罪刑事审判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是做好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作者从掌握少年的犯罪心理,并对犯罪少年的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判工作三个方面,站在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收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海兵 《当代广西》2013,(19):47-47
近年来,钦州市将宣传、打击、挽救和预防融为一体,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式,逐渐形成少年刑事司法工作的"钦州模式",为青少年筑起一道"青春防线"。"合适成年人"帮扶青少年罪犯前不久,钦州市钦南区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14岁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涉嫌贩卖毒品。在开展询问时,杨某的法定代理人因多种原因未能到场,但是却来了3位特殊的"法定代理人"  相似文献   

12.
继浙江金华“徐力弑母”事件后,最近在我省仙游县又发生了一起 17岁少年凶残地杀死自己 68岁奶奶和 5岁表妹的惨剧。   血淋淋的现实,震惊了不少人 !一个少年居然可以不声不响地杀死两个亲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时间成了“杀人狂魔”,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少年扭曲的仇恨心理 ?当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时,我们是否应该多想些防范措施,只有完善了预防犯罪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这才是家庭之福,学校之福,乃至社会之福。   一、预防犯罪,迫在眉睫   进入 90年代中期,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了上升趋势,并呈现以下特…  相似文献   

13.
结束语     
青少年犯罪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如何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预防来成年人的违法和犯罪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多年来,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如。读学校教育,我国的100多所工读学校教育成功率达85%-95%;“社会帮教制度”、“少年法庭”的设立,均“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的青少年。在国外,对识别、预防、干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英、美在警察部门中就设立了“少年部”和“少年管理处(科)”等机构,并建立了相关的庇护所和教养院。英国警察对少年犯采取四种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严重的社会痼疾。为了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澳门建立了司法管辖范围内未成人社会保护制度和青少年教育监管制度,成立了司法、行政和社会三大系统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多元化的预防与矫正措施。澳门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防治,形成了一种司法—社会模式。在防治主体上,强调社会系统的参与;在防治理念上,强调社会控制;在防治手段上,强调社区处遇。这一模式具有共责性、专业化、突出预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之间开展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司法互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将“逃犯移交”称为“遣返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并专条规定了“人道、安全、迅速、便利”的原则等内容,但是对其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的逃犯移交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性质不同,但问题相...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上海法院在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中,针对少年审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审判职能,努力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新方法、新措施,强化审判教育功能,开设“青少年维权热线”,建立“快审查、快立案、快移送”的绿色通道等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市法院先后有2个中级法院、4个基层法院被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2个法院被命名为“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17.
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对于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内容的探讨还不多,尤其是在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含义的界定上。人们往信根据自身对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来探讨其内容,导致关于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很不统一的局面。根据联合国少年刑事司法准则以及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确立了四大基本原则:双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减少司法干预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全国犯罪数量同比有所上升,群众安全感稳定,社会治安形势平稳.重大刑事案件、侵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上升趋势明显,涉枪涉爆犯罪继续下降,网络犯罪日趋严重,黄赌毒和制假贩假仍是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2012年全国政法机关进一步深化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立法政策和司法政策.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体现了打击严重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价值理念;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中积极追求刑罚效果的最大化,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和预防犯罪价值的实现;全国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遏制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社区矫正制度和少年司法制度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和完善,以促进犯罪人重返社会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013年犯罪数量增长幅度会有所放缓,侵犯财产犯罪、职务犯罪、网络犯罪等会持续高发和多发,在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上应注重“新四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犯罪问题的严重化.  相似文献   

19.
闫佳 《人权》2014,(2):58-60
2014年2月18日至21日,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决议成立的“关于拟定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根除侵害儿童暴力行为示范战略和实际措施草稿的专家组”,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不限成员名额的政府间专家组会议。  相似文献   

20.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是指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及有关国际性组织根据法治国家国内立法和国际公认的一些人权保障原则确定的,刑事司法中证据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当遵循的最低限度规则。这些规则是无罪推定原则、证明责任、取证手段文明化、人道化、司法令状规则、证据排除规则。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理论上概括为“实事求是” 的证据制度。但立法对证据的规定很少,没有系统的证据规则,实践中随意性较大。没有规定无罪推定原则,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其改革应着重在法治理念下,注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充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