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劳务派遣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又称“劳务租赁”,是一种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劳务派遣企业雇用人员但不使用人员,用人单位不招聘人员但使用人员,双方通过劳务合同的方式确立派遣和用人关系。劳务派遣包括劳务派遣型用工、劳务派遣组织、劳务派遣就业等三个方面,劳务派遣就业的实质是对劳动力的租赁,属于非正规就业范畴。最近,我们对劳务派遣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劳务派遣迅速发展,劳务派遣工、使用劳务派遣工企业、劳务派遣组织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电信系统的电信、移动、网通、联通等四大集团共有职工118.3万人,其中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2.
从《劳动合同法》中涉及用工单位的条文内容分析,用工单位首先应当是合格的用人单位,只是其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时才被称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所确定的用工单位范围小于劳动法中用人单位的范围。在实践中,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单位不仅有我国的企业,还包括外国机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无论是境内外派就业还是对外劳务输出,都涉及到国外法律的适用,显然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适用上存在着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法律中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完全不适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大量使用派遣劳动者,现阶段,法律应当明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同时明确限制用工岗位,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家政服务人员适用劳动法需要考虑家政劳动本身的特殊性,当家政服务公司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被派遣到用户家中从事家政服务时,劳务派遣的一些法律规定可以适用。重新审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进行专门立法应当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雇佣更多知识性、专业性人才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入手,基于劳务派遣理论,对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的对策建议,认为在推进金融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和综合效益提升中,劳务派遣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市场已经日渐成熟,但由于"三方两性"的特殊性,劳务派遣市场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对劳动者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但也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问题。对用工单位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低成本、灵活的用工形式,但同时也带来员工忠诚度低、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对用人单位而言,劳务派遣市场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机遇,但不断规范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不少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劳务派遣市场的三方主体必须立足现实,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行为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钮友宁 《中国工运》2010,(10):39-40
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结合江苏省劳动关系状况和工会工作实际,就发展江苏省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依法规制劳务派遣制度,形成正规就业为主导的劳动用工格局一是要依法规制劳务派遣制度。建议政府规制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无序扩张 职工权益很受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竺安 《工友》2011,(5):8-10
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拿着不同的工资;本是企业员工,无奈被转为劳务派遣工,各项福利待遇随即下降;遭遇侵权,不知道到底告谁……这就是当前劳务派遣工艰难境遇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灵活性就业、补充性用工方式,劳务派遣近几年无序扩张,疯狂蔓延,劳务岗位涉及各行各业,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调研显示,国内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达六千多万。同工却不能同薪酬、同待遇、同权益,劳务派遣的滥用使劳务人员要求维权的呼声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7.
吴建华 《中国工运》2009,(12):47-48
劳务派遣工.是指派遣企业(公司)受社会用工单位的委托.面向社会招聘录用的.依法与派遣企业(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但被派住用工单位就业的劳动者,自2009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海门市大部分劳务派遣组织逐步规范了自身经营管理行为.依法招工派工.认真落实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芳 《时代风采》2014,(11):24-25
同工同酬让劳务派遣用工成本上升,企业无法再通过此途径节约成本。此外,企业还需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管理费,即人们通常说的中介费。这样计算下来。劳务派遣成本比直接招聘员工还高,企业自然就不会再选择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9.
陆海  汪淼 《中国工运》2013,(1):26-28
为了解我市劳务派遣基本情况,我们组织相关人员以职工问卷调查、到派遣企业和用工单位召开座谈会以及资料分析对比等方式,开展了劳务派遣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在开发区出现了多种用工形式。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劳务派遣用工,使得劳动关系再次出现新变化,给开发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一、根据劳务派遣企业和员工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工会组织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中已有约20%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用派遣员工近万人。在劳务派遣工所服务的企业中,有的建立了工会组织,多数(未在开发区注册)尚未建立工会组织。在已建工会企业,多数将劳务派遣工视同于本企业工会会员一样进行管理,吸收他们参加工会的活动,享受相同工会会员待遇;部分企业则没有包括这部分职工。在未建立…  相似文献   

11.
从劳动派遣三方关系看雇主的责任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派遣制度自在我国出现以后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法律理论和立法的空白,随着《劳动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使劳动派遣在我国有法可依,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只要理清劳动派遣中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关系,相关的责任分配则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劳动观和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认为,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苏维埃政权下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战略地位,并通过实践的大力推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培养一代共产主义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体现在: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战略任务;其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最后,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劳动关系市场化对劳动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市场化改革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劳动关系的均衡状态已被打破 ,新的劳动关系正在逐渐形成 ,劳动者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随着企业产权的清晰而被重新确定 ,但国有企业新的劳动关系的均衡状态的实现则有赖于对劳动者权益的真正确认。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是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三种不同合同,只有劳动合同在劳动法中有明确的规定,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在法律中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能根据有关民法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三类合同的认识易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态势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发展态势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之同时,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障碍.深入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基础性条件,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是以个别劳动关系为主。劳动者因为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权利经常受侵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出台了《劳动合同法》来保护劳动者,以实现劳资双方的和谐。然而这不过促进了个别劳动关系层面的和谐,集体劳动关系的和谐远未实现。目前劳动力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劳动者逐渐重视集体维权,劳动关系也从个别劳动关系逐渐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集体劳动关系将成为今后劳动关系构建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关系研究植根于本国历史经验、道路实践和国情社情,经过70年来五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即借鉴西方的劳动关系制度,但摈弃了把劳动关系看成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单纯用产权规则解决纠纷的思维。该理论体系认为,劳动关系中包含了政治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此形成了国家主导的中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基础性转变,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研究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18.
在1945 -1975年期间的所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典型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各具特色,而且总体是协调的,劳资双方在妥协基础上达到了平衡,形成了劳资两利的双赢格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劳动关系产生了柔性化的趋同倾向.趋同确实发生,但模式多样性持续存在并且在现代全球经济中依然重要.对于中国而言,在尊重市场原则的基础上,不迷信市场,充分重视制度作用和历史传承才是解决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立法:寻求适用的立法取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出现了“权益保护”论者和“成本优势”论者的争论。争论陷入了利益规范的争论,即诸多劳动标准多少、高低、宽严等的争论。其实,他们有着共同的立法取向,即利益规范取向。立法应是基于“基准”利益的权利规范取向,而不应是利益规范取向。权利规范取向,还应该是劳动者权利规范取向。寻求这种取向,可能使上述争论达成共识,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同时避免丧失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劳动关系已经具有国际色彩。协调劳动关系需要具有国际化大视野,才能充分认识到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协调好劳动关系对于培育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职工组织权利和集体谈判权利的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我们主动、自觉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