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标准逻辑与法律:以人权为例[法]米莱依·戴尔马-马尔蒂让-弗朗索瓦·考斯特马胜利,楼文翼译司法逻辑只不过是法律制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实际上,今天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复数观念,它涉及有效性的形式(法律制度的合理性)、经验(它的实效)和价值哲学(合法性基...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主体同意通常属于准法律行为,在例外情况下也具有意思表示属性。当存在对价关系时,同意构成“承诺式同意”,合同关系与个人信息处理关系并存,数据交易的双重结构由此展开。作为准法律行为的同意能否参照适用法律行为规则,应结合特定利益状态进行判断。平台经营者与用户之间的不平等状态与格式条款提供方与相对方之间的关系类似,因此隐私政策、服务协议可以参照适用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的格式条款规则。具有意思表示属性的同意则同时受到法律行为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双重规范。在民法典时代,法律人应克制体系化冲动,承认同意理论的非统一性,避免为了追求形式美感而忽视复杂规范框架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伊晓婷 《行政与法》2014,(12):99-103
本文对网络诽谤犯罪案件载体与形式进行了重新评估,并解释了刑法扩张的合理性,试图从诽谤犯罪规制的价值选择出发,考察域外法制,平衡社会公益与公民权利,平衡言论自由与公民人格尊严,提出修正现行法律规范的建议,或加强公权力救济、强化现行法律框架下的侦查权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4.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是理论思想界崇尚的社会目标,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终极社会理想。这个伴随人类整个发展过程的理想目标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不仅如此,"无讼"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即价值合理性。对"无讼"思想中的和谐理性追求这一问题的今昔探求,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关于法律本土化和法律移植这个问题上做出适合中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法律适用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律适用法体系的确立。考虑到我国法律体系整体的合理性、完整性、立法习惯和简化法律修改的难度,我国选择了一个较为狭窄的法律适用法体系框架,即法律适用法体系中只包含冲突规范。在这个体系中,因其民事法律适用规范和商事法律适用规范分立,“新规则系统”和“旧规则系统”同时发生效力,形成十分复杂的内部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协调和冲突问题。如何协调法律适用法体系的内部结构,化解冲突,是摆在我国司法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6.
法律论证中的逻辑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论证中的逻辑理性,是指追问以及追求法律的逻辑性或法律在逻辑上的合理性。逻辑理性在法律论证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为法律思维提供基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具有建构性功能;也可以为法律论证提供公正的平台。但是,逻辑理性在法律论证中也有一些局限性,这说明在法律论证中,只有逻辑理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补充。它们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关系体现了合理与合法的关系,其有机统一对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雪 《行政与法》2007,(1):91-93
法律选择理论是国际私法的核心理论,主要是以各种法律选择学说为载体,具体表现为各种法律选择方法。从十四世纪意大利巴托鲁斯创立法则区别说以来,法律选择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体现了国际社会追求和谐的要求。本文以法律选择方法的历史演变为线索,以法律选择方法的价值追求——正义为研究视角,探讨法律选择方法的演变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方法的价值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选择方法①中的价值观,表现为对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不同追求。传统方法追求法律选择中的形式正义,现代理论则主张以法律适用的结果和利益来决定法律选择,即追求法律选择中的实质正义。法律应当是两大价值的综合,即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那么当代②法律选择追求的应是两者的融和与平衡。最密切联系原则依托于连接因素,又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得以发挥,为两种价值观的平衡实现提供了可能。而最终价值的真正实现,还必须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成熟形态进行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避作为一种法律现象,不仅表现为一些守法主体之间对于某些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的私了,还表现为守法主体与适法主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式的法律规避,使得作为国家正式制度的法律处于一种虚置的地位,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行为人选择规避国家正式法律,从双方的角度来说都是理性选择、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一种正式法律制度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在一定的制度结构中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利益的需求,否则,就要被潜规则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律之治,司法的作用凸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新任务、新挑战。笔者从厘清和谐社会与法律监督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和谐作为法律监督的价值追求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并提出了规范与拓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更好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五条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本违约制度对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公平化,保障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本违约制度与当今社会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合同自由、安全等方面的价值密切相关,也具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合理性。本文将以《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为对象,试对这一制度进行经济分析,探讨其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良性违宪”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前两次“良性违宪”的讨论不够深入和全面。“良性违宪”理论的错误不是一般性错误,而是法哲学层面的方向性错误。“良性违宪”理论为宪法制度确立了两条凌驾于宪法原则之上的政治标准。用韦伯的理论框架分析,就是拥护实质合理性法律观而反对形式合理性法律观:用昂格尔的理论框架分析,就是拥护官僚法而反对法治。因此这种理论站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对立面。与此同时,虽然存在重大错误,但“良性违宪”理论所揭示的现象却值得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反思我国宪法文本以及宪法修改和变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语境下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金融危机的蔓延暴露出国际问以及许多国家(地区)在金融体制中的诸多问题,其中,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金融危机范畴中必然牵扯出金融法律危机.从挖掘金融危机爆发的国内外诱因人手,进而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反思制度缺陷、提出合理性制度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一、错案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则评价案件处理结果正确与否,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即所谓形式合理性法律的特点。一个内在的矛盾在于:法律是人类和谐和秩序的生活的行为准则,它同时也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尺度。适用法律中,一旦根据法律预设的既定规则对人的行为的判断结  相似文献   

15.
以物权行为理论为研讨对象,试图在剖析该理论内部层次关系以及探究物权行为与其他制度的逻辑关联的过程中寻求一种逻辑与价值并行的法律方法。文章在形式上追求法律逻辑体系的完整与协调的同时,在内容上贯穿了法律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再现了物权行为这种融价值与逻辑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法律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对法律价值目标的追求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此文考察了法律价值目标冲突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一冲突及其代价的社会和心理根源。通过与科学发现客观性的对比,揭示了法律价值目标选择客观性的独特性。此文最后还探讨了法律价值目标选择的机制及其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制度的理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实质合理化,一为形式合理化。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必然意味着形式合理性的优先,即,在司法过程中,当个案处理结果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本身的形式合理性可以两全时,司法者应当而且必须兼顾这两种价值,在司法裁判中同时实现个案中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然而,当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发生不可两全的矛盾而不得不有所牺牲时,司法裁判则应当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无论是对于持有社会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还是对于持有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只要他们遵循理性的指引来选择达成目的的手段,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的司法公正,都是唯一合理的选项。  相似文献   

18.
选择公正的适用法来解释WTO法律,是WTO争端解决机构迅速公正解决争端的关键之一。随着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快速发展,WTO法律体制的开放性已不容置疑。《条约法公约》作为习惯国际法的编纂,并不完全适合WTO法律解释的特点和要求,作为唯一的适用法显然缺乏足够的合理性,必须适当选择非WTO法来解释WTO法律。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对WTO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同时,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司法实践中应通过适当发展判例法来适用非WTO法,认真考虑发展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形,以便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相似文献   

19.
法治模式中的宪政──摆脱中国宪政窘境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中国法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形式的法律,官僚法类型的法律思想的深厚积累成了中国宪政进程的羁绊。建国以来的频繁修宪更说明了我国宪政正陷入宪法应保障改革的发展,抑或是改革应在现行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二难选择。宪政的核心内涵在于宪法自治,而法治模式中的宪政,则成了摆脱中国宪政窘境的必然选择。一、官僚法的传统及实质合理性法律观──我国宪政进程的陷阱正如罗荣渠在其《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所指出,近代中国是在世界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中,在比西方落后一、二百年的情况下,在面临亡国的危险时刻,背着沉重的封建包袱…  相似文献   

20.
规则选择的效率比较:以环保制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斌 《法学研究》2013,(3):17-36
环境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在环保制度中如何选择更有效率的法律规则。卡拉布雷西和梅拉米德提出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污染的制度设计。“卡-梅框架”对于法律规则的效率比较,基于事后效率(机会成本)与事前效率(行为激励)的法律经济学标准。同时,不同法律规则的经济效果,最终反映在法益的市场定价之上,对应着不同的市场类型。从效率标准和市场类型出发,可以看到各种现行的和可供选择的环保法律制度可能具有的成本收益和实践效果。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的现行环保体制,要比一刀切式的事前禁止或是造成严重后果后的司法救济更有效率,但是必须提升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