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并开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道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希望,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恽代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位杰出的青年教育家,他既有教育理论修养,又有教育实践经验。恽代英是以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置于拯救国家、改变民族命运的总体中去考察。他提倡青年教育思想要与社会改造及社会需要相结合、青年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青年教育思想与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相结合等。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对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进步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年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中国梦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明确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强国民意识和民族自信心;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努力实现好个人梦.中国梦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措施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坚定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和积极投身中国梦的实践等.  相似文献   

4.
实现国家现代化、复兴中华文化、贡献人类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个重要维度。近代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是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复兴,复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维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天下意识和人类关怀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的先进中国人仍然高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责任,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也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与本民族的发展,也以贡献人类社会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必然的生力军,因而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加强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新中国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科学分析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就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用"八个坚持"精辟概括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丰富内涵,揭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保证、政治方向、根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为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他紧紧抓住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应该注意把握的几个着力点,主要包括:把握"四个方面、八个重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五个认同",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他还特别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牢固坚持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郝鹏飞 《党建》2021,(7):71-8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9.
党的百年民族工作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国内民族政治健康发展的保障。正确把握新时代党对该正确道路的理论创新,需要站在宏观历史的高度从不同视角来多维多向地总结和分析党致力于探索推进中华民族自觉自醒与自为自强的不懈奋斗的经验,探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拓创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经验,探索提升党和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现代化能力等方面的经验,从而为增强坚持和完善该正确道路的自信心及自觉性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4):5-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追求的目标大多是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福。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地理的诸多不同主客观原因,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所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很是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别同志,不仅是十月革命后在我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辈,而且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导师和楷模。他在政治上深湛的远见卓识,他的崇高人格魅力,他对青年所寄予的希望及教诲,使他深得广大青年的爱戴和尊敬。时值李大别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和“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八十周年之际,重温李大别同志对…  相似文献   

13.
张淑娟 《探索》2022,(1):51-62
探究中华民族共同性及其凝聚机制是理解中华民族深刻内涵的基础。中华民族共同性从纵向上分为继承的共同性和凝聚的共同性,从横向上分为各民族自然交往交流产生的共同性和国家意志塑造的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凝聚机制包括历史书写与能动构建互动统一机制,以及历史方位与目标互动统一机制。在论及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凝聚机制时既要关注多元走向一体的趋势,也要从中华民族整体性的视角来审视“一”对“多”的凝聚,二者在实践中实现统一,而共同性的成长是连接“多”与“一”的桥梁。从中华民族复合性生成的过程把握中华民族共同性,一方面要把握实体结构上的复合性,即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单元构成;另一方面要把握内涵上的复合性,即内在生成逻辑与构成要素的复合性,这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东方与西方相贯通、兼具“国家”与“民族”的双重使命使然。复合性既构成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增长点, 也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性凝聚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关乎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在校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的储备,无疑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到底,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新一代共产党员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毛泽东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局中,通过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民族复兴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但是从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功绩是第一位的。历史证明,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有着崇高的气节和操守。在他的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作为革命导师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1)
<正>朱德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以传奇的人生经历,强大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树立起历史上一座永久丰碑。电视连续剧《开国元勋朱德》通过对朱德多彩人生经历与丰富精神世界的展示,留存历史正气,弘扬中国精神,是一部铸造民族灵魂、增添人们精神力量的佳作。精神强,则民族强,精神弱,则国家弱。这部电视剧着重刻画出朱德人生与精神追求的崇高博大,反映了他对中国道路寻找的坚定、对中国精神践行的彻底。朱德从寻找民主主义救中国的道路,到寻求以共产主义救中国,再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人生与近现代以来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关乎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在校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的储备,无疑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到底,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新一代共产党员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历史趋势的加强,当代青年思想理论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一度被淡化。在我国现代化快速进程中,一些青年由于理想信念未确立,在受到社会诸多因素影响时,便出现了迷茫困惑、失衡甚至失落的现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状况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精神状况,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民族计,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体性意识作为关系民族、国家复兴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文章论述了20世纪中华民族在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年历程中民族主体意识曲折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主体性意识觉醒和重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