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用艺术作品的概念及法律保护问题在国际与国内始终都没有定论.我国主流观点认为应将实用艺术作品纳入美术作品的范畴进行保护,司法实践中也有法院照此观点进行判决.这种观点的合理性仍值得重新审视.借助评价意大利OKBABY公司诉慈溪佳宝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的判决对此问题展开阐述,通过辨析实用艺术作品的概念,比较国际上关于实用艺术作品保护条件的主要实践做法,指出将实用艺术作品纳入美术作品进行保护存在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2.
实用艺术品应当列入著作权保护对象的美术作品类。实用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但艺术性必须同实用性相分离独立存在。独立完成和个性体现是判断独创性的一般标准,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标准应适度低于纯美术作品的独创性标准,且有利于以著作权法鼓励产品创新和市场公平竞争。作品创作差异的必然性与作品表达近似的可能性存在辩证统一关系。接触之合理可能性、实质性相似以及独立创作抗辩是判断侵权是否成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实用艺术作品的界定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般美术作品可以享有版权并无太大争议,但对于实用艺术作品能否享有版权则争议一直比较大,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文给予确认和保护。2001年中国入世后,作为入世承诺,中国加入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 Trips 协议。在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上,Trips 协议全面承接了伯尔尼公约的相关规定,即将实用艺术作品纳入文学和艺术作品范畴,给予版权保护。然而我国为入世相继修订的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仍未明确界定实用艺术作品的概念并给予保护。有的学者提出,我国专利法中的外观设计专利,覆盖了实用艺术品的一部分,将来  相似文献   

4.
略论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瑛 《法学评论》2005,23(3):16-19
实用艺术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其受著作权保护的实质性条件是符合艺术上的独创性。就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认定而言,独立完成是产生独创性的基础;个性特征是构成独创性的必要内容。实用艺术品的艺术创作受到产品实用性的限制,这决定了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创作高度应当适当低于纯美术作品。并且,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判断应当有利于以著作权法鼓励产品创新和市场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5.
魏丽丽 《行政与法》2007,(2):114-116
实用艺术作品兼具实用性、艺术性、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并且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却不能对实用艺术作品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其中的相关规定反而造成本国实用艺术作品与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作品“双重待遇”的尴尬局面。本文认为,我国著作权立法应当对美术作品进行狭义界定,将实用艺术作品与之并列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并对其提供著作权加专利权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现状我国在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中就确定其保护的对象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开始采用专利法保护外观设计,并延续至今。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具有新颖性且不是由功能决定的外观设计,向专利局提出申请,经过初步审查通过公告,就可以获得专利法为期10年的保护。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为了避免对专利法保护外观设计造成冲击,未在该法中提及实用艺术作品,在其实施细则中美术作品的定义也表明美术作品不包含实用艺术作品。2001年我国对著作权法进行修订,对美术作品的定义并未作修改,但随着我  相似文献   

7.
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艺术作品(Worksofappliedart)是指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包括工艺品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如器皿的造型、地毯的图案设计等。由于实用艺术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工业实用性,这类作品就可能得到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的双重保护,但对于实用艺术作品是否应当同时受到双重保护,实践中存在分歧。国际上有关实用艺术作品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伯尔尼公约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实用艺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保护的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由本同盟各成员国的法律规定;但这一期…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于著作人身权的刑法保护,《刑法》仅规定了对于美术作品署名权这一项的保护.本文将在对于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予以分析并阐述加大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之后,提出完善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侵权法的订立已经被提到立法的日程上来,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应当纳入侵权法保护的范畴,成为学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如何来确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及其理论基础和价值也成文本文主要论述的部分,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郭曼青 《法制与社会》2010,(26):128-130,132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种争论首先表现为关于检察机关对于民事审判监督的必要性问题上,进而发展到检察机关是否可以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的争论。本文拟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民事公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民事公诉的案件范围以及立法建议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在实用美术作品保护上可能会发生交叉,二者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权利人、司法实践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此,本文试从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的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出发,分析了二者发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于实用艺术的著作权保护,形成了艺术统一和艺术分离两种理论,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认定实用艺术品著作权保护资格的三种基本标准:艺术统一、可分离或高阶层.相较而言,高阶层标准与工业艺术发展的时代相背离,有逐渐被放弃的趋势;可分离标准存在模糊不清和不确定性的较大缺陷;而艺术统一标准简洁明确,更符合工业艺术发展的潮流,更尊重智力劳动成果,实践也证明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实用艺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著作权立法中对于实用艺术品的保护不明确;司法实践也比较混乱,形成了公众认知标准、可分离标准、美学意义的创作统一标准等标准;理论界更多主张采用可分离标准,但是缺乏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我国目前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正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这即为实用艺术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提出了保护的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著作权法修订适宜选择艺术统一标准,对于具有原创性的实用艺术品予以著作权保护;同时向可分离和高阶层标准妥协,对于一般的实用艺术品给予较短的25年保护期限,对于艺术程度较高的实用艺术品给予等同纯艺术品的保护期限;对于艺术特征完全或者极致地受实用功能支配的实用艺术品不给予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利与著作财产权利。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将日益体现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与冲突的矛盾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拟从著作权的基本概念以及关系最密切的人身权利上的分析为当前美术作品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浅析实用艺术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实用艺术品的法律,首先应搞清楚有关美术作品、工艺美术品的概念以及它们和实用艺术品的关系。 美术作品是指创作者以其智慧、技巧在有形载体上通过形状、色彩等表达自己思想或情感并给人以美感的作品。美术作品是一种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是一类范围难以确定的受版权保护的客体。在不同国家,为它划定的范围往往很不相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学者对它的划分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12月的一份文件中认为:(1)传统使用的英文Fine Arts,已不能确切的概括美术作品,另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国内刑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中,对于受贿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与界限等问题,尚存在若干争论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认定和处理受贿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些争论问题谈一些看法,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宪法对堕胎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堕胎权是否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一直存在争论。根据宪法基本权利理论以及国外的相关实践,我国宪法中的人格尊严保护、自由权保护以及人权保障条款都有可能衍生出对堕胎权的保护。通过对宪法条文的实际考察认为,堕胎权不属于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的范畴。虽然人权保障条款也难以确切将堕胎权纳入保护范围,但是,根据宪政原则应将堕胎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绘文字是一种基于代码产生的具有固定图片尺寸的表情符号,它具有独创性表达的部分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因其在交流过程中起到补充情绪的作用,绘文字的著作权保护在作品类型中存在实用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的选择,但将绘文字归类到美术作品更符合其发展趋势.在许可方面,供应商通过规制编码和规制图片两种途径来制定绘文字的许可规则,主要包括知识许可协议、分类型许可、Apache许可证.  相似文献   

18.
<正> 刑法中是否存在偶然因果关系?这是法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一个问题。其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地理解哲学中的因果范畴同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正确地理解在刑法实践中所经常遇到的两个以上因果环节这样一种复杂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19.
赵倩 《法制与社会》2016,(5):291-292
书信手稿的权利归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定意义上,"手稿"不仅是文字作品,也是美术作品。对于文字作品来说,其蕴含写信人的著作权和隐私权;对于美术作品来说,写信人的著作权与收信人的物权也同时存在。本文从钱钟书信件"被拍卖"事件写起,从书信手稿客体的认定展开,探讨书信手稿中著作权、物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对平衡三种权利提出了构想,并就保护问题提出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美术作品著作权对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原件不可分离,美术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成为著作权领域的特殊问题——美术作品著作权必须面对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我国目前相关著作权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误区,由此导致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侵害美术作品著作权人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发达国家立法例提供了如下启示:我国著作权领域应树立以著作权限制物权的规范意识,为美术作品著作权提供更为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