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恐怖分子利用海洋难以监控的特点,日益威胁到国际社会在海洋的活动。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海上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同时,海盗与恐怖主义间的联 系更趋紧密,极大地威胁各国的海上利益。海上恐怖主义也逐渐成为反恐领域的新焦点。针对海上 反恐,国际社会已存在相应的国际条约作为执法的依据。但在海上反恐过程中,需要解决反恐与国 家主权之间的矛盾,海上恐怖活动的管辖权以及海上反恐的国际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国际制度对推动国际反恐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其不仅能有效地促 进各国之间的合作, 实施对恐怖主义的严厉打击, 而且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民主稳定的国际环 境提供制度性保障。然而, 目前国际制度面临内在结构性缺陷以及外在重重约束, 致使国际社会不 能在制度的有效安排下进行较好合作, 从而影响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和效率。而这反过来又加 剧了国际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带来一系列相关问题。在未来国际反恐制度的建设中, 应 当在注重现有国际制度自身改革的同时对来自外部的制约和挑战进行积极化解, 从而使国际联合 反恐在制度安排的框架内更加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反恐国际法及其建设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面对危害越来越大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多次举行反恐合作会议,力求从理论上对恐怖主义的界定达成共识,并建立和完善国际反恐法规,加大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反恐国际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现行反恐国际合作的主要法律武器有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导制定的国际公约。这种立法存在许多缺陷,因此,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打击恐怖主义,必须从国际社会能够普遍接受的国际合作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入手,制定并完善反恐国际立法、国内立法和其他相关国际立法三者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反恐国际合作的组织体系,才能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解体后,车臣问题成为危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严重隐患。莫斯科人质事件说明,在“9·ll”后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新范式。在世界各国政府联合反恐的国际背景下,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俄车臣反恐战略应定位于瓦解民族分离的思想体系、全方位拓展车臣决策的外交空间以及建构国内反恐机制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俄罗斯积极与各国开展反恐国际合作。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合组织框架下,与周边国家开展反恐合作,这是俄反恐国际合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第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合作,这是其反恐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方面;第三,与亚洲、拉丁美洲相关国家进行反恐合作,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反恐合作,服务于俄罗斯对外政策大局。“周边国家-西方国家-其它国家”这三个层次有着鲜明的主次、轻重之分,这是由俄罗斯面对的反恐形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印度深受恐怖主义之害。为此,印度除了不断完善国内反恐措施,还加强了反恐国际合作。印度在反恐联合军事行动、联合训练与演习、武器装备、情报和司法等方面强化双边和多边反恐合作。印度与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反恐合作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反恐合作的实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对中国西部周边安全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主要来自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伴随相关国家反恐力度的加大及国际反恐合作的强化,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得有效遏制,南亚地区则变成了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一、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态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东南亚反恐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盟的反恐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是2002年东南亚政治发展的主要焦点,这主要集中在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严重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下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政权铲除之后,国际反恐的焦点转向了东南亚。布什政府称,“基地”组织的触角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其中在东南亚比较活跃。美国希望在东南亚开辟第二条反恐战线。但一些东盟国家出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不愿意正视恐怖主义在本地区的严重性,甚至不愿承认恐怖组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以来,各国不断寻求打击恐怖主义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本国情报、执法及反恐等机构中建立和完善恐怖组织及人员数据库。在实践中,这些数据库为防范、追查、打击恐怖活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整合各种反恐信息资源随着国际反恐斗争的深入,各国充分意识到,建立反恐情报数据库对预防恐怖犯罪,加强反恐情报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纷纷斥巨资建立不同层次的恐怖分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大多建在情报机构内并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不同需求向国内各执法部门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一)认定恐…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