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平等协商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化解劳资矛盾、解决劳资冲突的最低成本且最为有效的方式。本文对于平等协商制度主要存在的立法、合同内容和协商级别、工会的职能等问题,相应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于丽 《法制与社会》2013,(16):283-284,289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经历了几次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改革开放。在此期间,中国刑法也随之几经发展,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刑法具有规范、保护、补偿、矫正、限制与扩张等作用,是社会安稳转型的最后一道防线。把握好刑法与社会转型的相互作用,进而探索解决社会转型中的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转制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逐步凸显,各种社会冲突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绕不过去的瓶颈难题.沿着“法律制度与社会冲突相关联”这一研究途径,具体分析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成因,由此提出建立法律安全阀机制来应对社会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忠定 《中国司法》2004,3(8):10-13
社会转型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学术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①。社会转型同一般社会变化不同,其重要特征在于强调社会发展经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原有的社会模式而发生全方位的根本革命性转变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此消彼长、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甚至激烈冲突增多,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转型所引致的其他诸多社会领域的变化,也对传统的、由政府(公共部门)包揽一切的矛盾冲突消解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避免重复在一些国…  相似文献   

5.
钱勤英 《法制与社会》2013,(32):167-168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是我们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出来矛盾数量大,分布面广;矛盾集中在民生诉求领域;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突出等特征。引发我国社会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社会成员思想意识变化带来的变化,还有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利益调整以及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等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设计一套基于公平公正的制度。而且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辅以推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矛盾正常机制的协调。从全局出发,系统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反映在司法领域就是各种矛盾纠纷冲突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最大限度的化解涉检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摆在检a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当前社会转型期痕迹检验专业教育所面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学科发展,以适应社会转型和缓解矛盾冲突,实现专业教育向公安出素质、出警力的重要使命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杨冬冬 《中国公证》2012,(11):21-25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也在不断上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增多,尖锐和对立的程度加剧,且纠纷与冲突涉及范围扩大,带有明显的多元性、发散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主要特点和存在根源,并建立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机制,对于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时期,司法承担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能.司法的可接受性是指司法所具有的能够让当事人及一般社会成员认同、信任和接受的属性.[1]裁判的过程和结果能否被当事人认同并接受,关系到纠纷能否有效解决.然而,受法制传统薄弱与法制现状的制约、转型期纠纷大量爆发与司法资源有限性的冲突、司法改革举措不完善与司法公...  相似文献   

10.
郑郁 《法制与社会》2011,(13):293-293
经济与社会转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背景,它是整个社会系统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这期间还需要社会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调整和价值观念变化。在这个进程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矛盾和冲突激化在一起的,而且这种状况正在不断呈现。本文在一方面阐述社会冲突的内涵和起源,另一方面旨在彰显社会转型下的社会冲突表现以及诱发的根源,以及简述法在解决社会冲突中的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确对待权利冲突--现象与解决方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权利冲突已成为普遍的存在,但不是一种正常的存在。因此,对于权利冲突应立于防止、减少、消除上。权利冲突的解决应为权利划定边界,并导致权利冲突的消灭。但是,权利冲突不会因此彻底消失,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具有不同于其他国际民事关系法律冲突的特点。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伴随知识产权条约的缔结而产生,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范围和内容,不仅受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而且与各国利益的冲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an existing legal practice of contractual interpretation in Estonian legal ord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miotic essence of contractual interpretation and its limits, this paper narrows its focus on a notion “conflict of laws” (as developed by Roberta Kevelson). By conflict of law is meant a depiction of incompatibility or conflict of co-existing legal practices, the conflict, which i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o Estonian legal system. From the inner perspective of Estonian legal order, the conflict of law is subsequently reduced to the conflict in law, and being analyzed on the grounds of contract law, the conflict of legal rules, in fact becomes a issue of contractual interpretation. It is claim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re has been a fundamental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pproaches to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 As later as 19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atic legal science, an apparent confusion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pproaches was becoming transformed into an open and growing system of law, based on a fusion of both methods. This paper lays theoretical grounds for a practical test, which could measure the exact level of legal integrity between different elements of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n expressions of verbal aggression of intimate partners’ divergent perceptions of what the conflict is about (its subject) and why fight over it (its motive), together with the effect of the period of cohabitation.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couple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A structure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a stratified probability sample drawn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Israel, including 452 couples (904 men and women). Findings show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ouples’ divergent perceptions of the conflict motive and of its subject, and that these disagreements amplify the partners’ aggression toward each other. However, the perception of conflict motive has a stronger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s of aggression than that of conflict subject, while duration of cohabitation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divergent perceptions of conflict subject and on aggression between the partners. The discussion embraces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5.
金明 《政法论丛》2007,47(4):22-28
从法理学的角度审视法律冲突在国际私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看出,国际私法尽管是与法律冲突相伴而生,但它的任务却并不是要解决法律冲突,而且事实上也解决不了法律冲突。法律冲突的解决只能依赖于各国“应然法律”的趋同,而国际私法的任务则是通过确定涉外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去建立并维护一个合理的、正当的国际民商事交往秩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刑事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出发,阐述了刑事司法中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的关系,认为道德评价对司法人员的法律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刑事司法中的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冲突的原因和方式,认为刑事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的冲突实质上是法律文化与道德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文章同时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冲突的二种不同的协调方式及其利弊。  相似文献   

17.
作为律师职业伦理中的重要规则,利益冲突及其规制在我国刑事领域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规制利益冲突体现了律师消极的忠诚义务,是司法程序理性运行的要求,也有助于维护律师的职业形象。根据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可将利益冲突划分为直接的利益冲突和间接的利益冲突。基于对利益冲突的严重性、实体真实的发现、当事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律师自由执业的机会等因素的考虑,律师存在强制性规避和任意性规避两种方式。违反利益冲突规则既会使律师个人承担责任,也会带来程序性的法律后果。目前,律师利益冲突的规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在利益冲突的类型划分、律师规避、法律后果以及司法审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周江 《法律科学》2010,28(1):107-113
“冲突法理论”应当被理解为对于“为何适用外国法”做出解释的理论,而关于“如何适用外国法”的理论则毋宁属于“冲突法中的理论”。“冲突法理论”的生成基础落实于多元私法体系共存的实在界存在以及观念界中理性的反思品质之上。并且,其赖以生成的实在界基础作为影响因素而言时,就必须理解为“多元私法体系的共存状态”。“冲突法理论”是关于整个冲突法体系的“元理论”,它代表冲突法体系参与其他知识体系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解释关于冲突法体系的根本问题,并对整个冲突法体系的存在负责。  相似文献   

19.
朱志晟 《时代法学》2004,2(5):103-109
协议管辖是各国民诉法上一项普遍制度 ,但各国立法都对其附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 ,协议管辖的效力受到当事人选择法院的形式 ,选择内外国法院 ,和协议性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从条件限制和效力入手 ,对协议管辖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协议管辖虽是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一项重要原则 ,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管辖权冲突。  相似文献   

20.
规制董事利益冲突交易的披露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事利益冲突的交易 ,在普通法国家属于董事忠实义务规制的范畴。自我交易作为利益冲突交易的主要方式 ,一直受到大陆法和普通法系国家的关注 ,虽然两大法系采取了不同的规制方式 ,但使利害冲突交易朝着有利于公司和股东的方向发展则具有共同性。英美法国家根据本国的法律传统采取了披露和公平规则作为规制自我交易的法律方法 ,虽然该方式也有缺点 ,但在目前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披露规则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并对我国所应采取的方式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