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产业 工人队伍素质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基于浙江省 18 家非公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非公企业产业工 人队伍建设中还存在思想政治引领载体创新不够、技术技能素质偏低、权益保护不全面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研究建议,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抓落实作为改革要务、全面加强素质提升、落实四大权益保障等措施, 以职工为中心,协同推进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切实打造改革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也是产业工人的聚集地,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本文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入手,分析了产业工人队伍现状,总结了当前开发区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模式,指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双轨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技能评价制度和优化技能使用制度等路径,实现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21,(1):39-4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需要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强力支撑。如何强弱项、补短板,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各级工会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建筑产业工人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壮大高技能素质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既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着力点。为摸清建筑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发展现状和基本需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建筑产业工人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建筑产业工人的生产技能与职业素质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遍提升,但同时仍然存在系统性现实障碍。建筑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以突破行业体制瓶颈作为发力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进技能培训与人才管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建筑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5.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切实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文基于提高生活品质的视角,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推进产业工人权益维护中的现实困境,提出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薪酬待遇,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高产业工人保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优化公共配套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对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应有全面的认识。在分析大量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对工会干部队伍素质状况作了基本估计 ,并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工人作为整个工人阶级的基本构成,在我国整个阶层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职工的职业发展和技术技能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出发,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大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切实增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其职业发展,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大军。  相似文献   

8.
青年恩格斯基于早期英国产业革命的视角,追溯了英国产业工人队伍形成的原因,描绘了产业 工人队伍建设遭遇的困境,并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改革思路。青年恩格斯关于英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 其改革的深刻思考,为我们科学认识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历史生成、现实状况和未来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重温青年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社会历史性解读,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其产业工人队伍建 设思想的理解,而且对推进我国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力 《工友》2013,(10):38-39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各类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劳动力缺口的增加与产品本身对管理、技术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培养一批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新兴产业工人队伍,以满足企业战略需求。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建三局一公司北方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培养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力度,以实现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育成高素质的现代新型产业工人的远期目标,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团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历来在全团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升团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有7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产业工人技能水平能否更好地匹配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动态平衡,关系到 能否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工会组织通过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开展劳动技 能竞赛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等,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连市产业工人 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加入工会显著促进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且对制造业产业工人的影响更显著。机 制检验发现,工会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研究建议: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工会资源为产 业工人提供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推动多层次多样化的职 业教育资源服务于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12.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应用迅速增长,对制造业劳动关系造成冲击还是有助于改善劳动关系治理、提供高质量就业,这是制造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进步趋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构建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关系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应用工业机器人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考虑内生性下,结论依然成立;应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相对更高,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更小,员工社会保险更完善,劳动者就业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不仅不能充分满足当前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存在明显差距。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两大深层问题是高校行政化问题和东亚教育模式问题,前者是造成我国高校人才教育中存在诸多扭曲效应的根源性因素,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深层问题。研究建议:我国未来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树立实用主义导向、创新导向、长期导向、竞合导向、学术—教学均衡分流导向和适度教育导向;采取系统性思维看待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根据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综合措施推动高校等机构去行政化;同时从源头入手,逐步转变应试教育体系,合理设置学科及按照需求动态调整不同学科招生人数,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振兴实体经济,而产业工人队伍是振兴实体经济,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12家企业以及6所职业院校的调研情况,发现当前产业工人在思想上存在职业自豪感不强、主人翁意识淡薄、学技能动力不足、建功新时代着力点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低、技能提升难以及新业态下择业观的冲击等。研究认为,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应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和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和工会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工会服务工作;各部门要统筹谋划形成合力,尽快提升产业工人的经济待遇;加强职业素养和技能教育,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和素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来自北京市职工的 4540 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检验了职工职业 技能提升与体面劳动实现程度的互动关系。分析结果验证了质性研究提出的三条理论假设,即职业技能水平的 提高增进体面劳动各维度的实现程度,体面劳动各维度的实现程度提高促进企业与职工的职业技能提升投入, 职业技能提升投入的增加导致职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因而,职业技能提升与体面劳动的实现互促互进,并 且体面劳动实现对职业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超过其反向关系。实现职业技能提升与体面劳动实现的良性循环, 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劳模作为工人阶级队伍"闪光的群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历史主动精神,建立了不朽功绩。作为新时代奋斗者和领跑者,劳模及其先进性,已升华为时代精神。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劳模教育和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多视角切入、多方面展示、多学科丰富,作为基本的逻辑遵循。高校在推动劳模教育和研究中,应充分利用不同学科和专业资源,在多学科、跨学科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努力探索创新路径,形成"劳模+"的理论创新局面,建构劳模学,推动劳模教育和劳模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产业工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永葆工人阶级先进性和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产业工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事实,产业工人地位的弱化,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不利因素,制约了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需从强化理论武装、加大权益维护、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形成合力等方面增强新时代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进人一种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会作为 党的重要群团组织,作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应积极 应对新挑战,展现新作为。工会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应更加注重推进和诣劳动关系建设,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 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有必要行动起来,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积极的贡献。经济社 会发展新常态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求工会工作必须加强法治化建设。面对新挑战,基层工会要 以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主动寻求破解现实挑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共早期为有效加强对工人的政治动员与组织训练,决定通过工会等群团组织对广大工人进行系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常识教育、作风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在职工教育过程中,中共早期工会既突出中共主导地位又尊重工人主体地位、既着眼政治革命又立足社会建设,因而以安源工人俱乐部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工会的职工教育成果十分丰硕,职工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及职业情操等均得到显著提高,这就为中共早期培养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本领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共早期工会在职工教育中的巨大成就说明:工会等群团组织始终是中共动员、教育群众的重要载体,其在拱卫中共政党安全及增强中共的群众组织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工会等群团组织应继续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