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但是宏观调控不成熟,以至于出现了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波动;90年代改革的深化,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比较成功。我国现正处于第五次经济周期的上升期,这次宏观调控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中央政府能否控制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通过对比前四次宏观调控,得出以下经验: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是宏观调控成功的关键;成功进行宏观调控必须讲求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心理预期;改革开放在经济理论上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和误导。  相似文献   

2.
经济周期可以强制性地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调整经济结构。一味地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可能陷入凯恩斯主义依赖症的误区。当前,应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主张,以促进经济发展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运行。要用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代替频繁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频繁,会诱导短期行为,甚至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建立起一个能够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合理机制。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经济周期可以强制性地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调整经济结构。一味地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可能陷入凯恩斯主义依赖症的误区。当前,应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主张,以促进经济发展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运行。要用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代替频繁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频繁,会诱导短期行为,甚至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建立起一个能够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合理机制。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缓和经济周期波幅与控制“短期速胀”李国瑞缓和经济周期波幅与控制"短期速胀"是宏观调控经济长期稳定高速运行的中枢。本文拟就这个命题进行分析讨论。一、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幅很大当今世界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正常运行的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过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宏观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既是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又是经济波动的治理工具。本文中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并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星 《求索》2014,(6):81-84
根据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理论,从善国经济周期传导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整体协动与连续协动进行分阶段研究。研究表明,在美国经济周期扩张阶段,善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协动性要高于收缩阶段,并且两者的协动性会随着波峰的临近而提升,而在收缩阶段,不仅善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整体协动性较低而且连续协动性也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块"试金石",它使我们看到自己的"短腿"和问题所在。如果我们把金融危机作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借势解决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我们就能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把握主动权。从我们镇海来说,当前就是要全面落实"重塑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内在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波动是主因,而国际金融危机则加剧了内在矛盾的调整,使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就应该立  相似文献   

9.
所谓经济周期,就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或恢复)和收缩(或衰退)。①经济周期在近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最早提出经济周期问题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认为: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世界经济在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开始缓慢回升。今年世界经济仍处于这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预计增长略快于去年,可达3.4%,但增势不如预期强劲。 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使全球经济缓慢回升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