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职工具有认同感的,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与保证。笔者认为,要构建职工有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应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要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第二步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三步要使企业成为“自己的文化企业”。第一步: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应具有惟一性,而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同没有个性的人。人没有个性,就千人一面;人没有个性,就没有激情。建设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拿来”,把别人的企业文化原样搬到自己的企业,这种企业文化不仅无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而且还…  相似文献   

2.
称霸“金三角”多年的毒枭昆沙和他领导的蒙泰武装1月5日开始正式向缅甸政府投降,这是缅甸政府禁毒工作取得的重大胜利。 昆沙又名张奇夫,是缅甸掸邦人,1933年出生在缅甸掸邦莱莫山区,是中缅混血儿。20岁时,昆沙继承其父土司职位后,便发展地方“自卫队”,东征西讨,很快铲除了其它几股地方武装势力。60年代初,昆沙集团开始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发展罂粟种植,强设关卡,征收“过路税”,并建立海洛因提炼厂,大肆从事贩毒活动,并形成了强大的集团。 昆沙贩毒集团1967年与前“鸦片大王”罗兴汉大战了一场。在这次“鸦片大战”中,罗兴汉失败,以后归顺政府。而得胜的昆沙则乘势崛起,逐步发展成为“金  相似文献   

3.
李侃 《瞭望》1988,(35)
“反思”是时下颇为流行的字眼,用普通话来说,恐怕就是“回头想想”的意思。中国的许多事情,有时确实是需要“反思”一下,“回头想想”的。 就说鸦片这种毒品吧!近代中国100多年的灾难,就是由这个东西引发的,历史上把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叫做“鸦片战争”。当年英国的鸦片贩子把杀人不见血的鸦片私运到中国销售,使得很多中国人吸食成瘾,耗费大量白银。许多有识之士对鸦片流  相似文献   

4.
魏源与澳门     
魏源(1794—1857),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仕途坎坷,但积极改革盐法、漕运、田赋制度等;他同情农民起义,主张禁止鸦片;他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却屡试不第,1845年才取得“赐同进士出身”。魏源一生中,有过唯一一次澳门之行。1846年夏天,魏源母亲去世,按照封建旧制,魏源丁忧守制,不能做官,便离开了江苏东台县令位置到扬州。迫于家境,魏源重新走上幕府道路,进入江苏巡抚  相似文献   

5.
线天长  吴营洲 《各界》2011,(1):50-54
曹雪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大部分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这段时间,曹雪芹没有再写再改他的啼血之作《红楼梦》,以致“书未成”,自己也“泪尽而逝”。而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曹雪芹该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6.
“高校里到底能不能接纳异己?能否兼容并蓄?高校为什么出不了大师?高校为何缺乏创造力?多多少少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答案。”以提出“大学衙门化”而著称的“明星级”学者张鸣最近遇到了麻烦,他被撤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任一职,几天前他给本刊记者打电话称“可能连教授都要被解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1917年10月武装起义胜利初期,列宁没有所谓“一党专政”的主张和思想。他论述了苏维埃的特点和优点,指出它是无产阶级的国家,主张区分苏维埃的职能和党的职能。他没有所谓“党专政”或“党治制”的主张和思想,不能片面地理解他的有关论述。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联合和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使人民群众获得了罢免权和监督权,并且努力使国家公职人员成为社会公仆,这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当官的毁在“身边人”手里的人不少。《聊斋志异》里就有则故事,讲的是邹平县令李匡九,为官清廉又明察,从不贪污,判案准确,但手下的小吏、门房都受贿,他却蒙在鼓里。有一次,一个富翁被别人诬告,便去求县衙的门房想法子。门房说:“李县令要你送二百两银子来,包你没事。”那富翁急忙拿来一百两银子。门房又说:“一百两只是个半数,只怕县令不会答应。这样吧,你跟我来,看我对县令说了后,他的态度如何?”  相似文献   

9.
路桥人生     
石拱 我们驱车自凤凰出发,去乌巢河。 同行的路桥工程师田云跃,土家族人,60刚出头,鬓发全白;身躯浑厚敦实,仿佛石匠用锤子敲打出来的;不是光滑的大理石,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嶙峋山岩。他自称“土包子”,土家族苗族山民却管他叫“田老总”。 湘西是闭塞的。路,以往只有曲里拐弯的山行道。300里长河沱江,过去只有一座桥。沈从文在《边城》时描绘了往昔过河情景:“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马棚失了火。孔子回来问:“伤了人吗?”没有问到马的伤亡情况。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好学的人,而田园草木不能让我学得什么,能让我学得一些东西的是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民。”这些哲思,就是现代人本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宽容待批评     
赵化南 《民主》2008,(2):45-45
云南丽江因纳西古乐而享誉海内外的老艺人宣科,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丽江市委书记、市长、宣传部长和文化局长。但是,丽江官员从没因此找过他的麻烦,还给予他荣誉,只是在他率乐队出国时,提醒他内外有别。前不久,在昆明市一次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昆明市委宣传部长张红苹说:“宣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丽江的代言人和品牌。但是丽江没有给他钱、项目、编制。丽江给的是他最需要、最珍贵和最能发挥他才能的自由空间。”张红苹还说:“他骂就骂吧,官员挨点骂.没有损失什么,也没有影响大局。反而产生了‘一个宣科抵10个宣传科’的效果,他给丽江带来的影响是钱买不来的。”张红苹认为丽江如果没有这种宽松的环境,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就不能成为全国先进。  相似文献   

12.
人才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早在1982年10月他就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1991年8月,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为此,他“建议中央  相似文献   

13.
马珮 《民主》2005,(5):38-39
父亲生于1885年,1970年正值他支持过的“五四”运动51周年的日子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在他身边,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五七”干校,待通知我们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没有能够见到他最后一面,看到的是他的遗体。他虽说享年85岁,但他实际只工作到73岁,因为1958年后他就病休了。73岁中  相似文献   

14.
郭凤英 《民主》2012,(1):27-29
世界公认的三大制琴大师。是意大利克雷蒙纳的三大家族,即阿玛蒂(Amati)、斯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瓜奈里(Guarneri)。十六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所有演奏家所使用的名琴,大都出自这三位大师家族,而斯特拉第瓦里堪称世界名琴之父。“瓜奈里”琴、“斯特拉第瓦里”琴、“阿玛蒂”琴成为提琴世界的巅峰之作。而中国,自古没有自己的提琴。  相似文献   

15.
在陈守义那间整洁而简朴的办公室里,除了书之外,最引入注目的是他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作品,抄录的是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关于政协工作的指示:“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在书橱里,我们还看到一块由浙江省政协授予他的“2002年省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奖牌。与挂在墙上的那句座右铭相印证,诠释着陈守义的“尽职”和“切实”。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在“四人帮”大讲所谓“儒法斗争”年代,是很出过一番风头的。这位老先生自己万万“想”不到几千年后还恭逢荣宠,被铸成“棍子”。当然,他“身不由己”,不应怪罪于他。他讲“法治”的一些著述,也不能因为有此“牵连”而一笔勾销。他的讲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1889 ̄1976)被认为是20世纪欧洲哲学家中“跑得最远的人”。海德格尔的著作被认为是“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来最重要的哲学事件”,“在黑格尔以后,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现象”。1927年,《存在与时间》这部划时代的巨著的出版,显示出由海德格尔所准备的“思想革命的迹象”的公开出场。海德格尔穷其一生解决“存在”这一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宣称要颠覆2500年以来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不管他是否如愿以偿,或者说,他的目标虽然注定不能实现,但海德格尔的严肃、深邃和对哲学文本解释的全神贯注,都使他的著作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具价…  相似文献   

18.
唐宣宗李忱,在位十四年,克乌节俭,苑花求治,在沉闷的中唐政治上撩起了几许微澜,史称“小太宗”。《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他的几则小事:他的爱女万寿公主嫁给起居即郑颢.他说:“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因此恳切叮嘱公主在夫家恭执妇礼,如百姓家法,毋搞特殊化,并为举行了简朴婚礼。有一次他得知郑颢弟弟郑颔得了重病,遣它使视疾,回宫后问“公主现在于什么?”使者答“在慈恩寺看戏”,宣宗大怒,立即派人把公主召进宫里,训斥道:“岂有小叔病重,不往省视,而自在观戏乎!”并且感叹:“怪不得上大夫家多不愿与我家为婚…  相似文献   

19.
1919年,严复咬牙切齿地说道:“以年老之人,鸦片不复吸食,筋肉酸楚,殆不可任,夜间百服药不能睡。嗟夫,可谓苦已!”又说,“世间如有魔鬼,则此物是耳。”晚年严复,被鸦片折磨得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20.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6):11-11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1.应笑而不笑:经常可见,在大众的场合里,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紧绷着一张脸,不肯笑,让人觉得很煞风景。这种人往往性格古怪,不随众,甚至个性偏激,行为举止总是跟人不一样,所以在大众里就没有人缘;因为应该笑的时候偏不笑,不能合群处众,因此说他不像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