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间过得很快,中韩建交晃如昨日,却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作为中韩建交谈判的参与者和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此时此刻不禁回忆起十年来中韩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两国关系今后发展的前景.现谨以此短文作为对中韩建交十周年之纪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地方分权和国际化两种力量不仅使得中国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也使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员。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出于扩大与韩国双边贸易和吸引韩国投资的经济需要,极力向中央政府"陈情"和"游说",从而为中韩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韩建交的早日实现。以山东省在中韩建交中的作用为案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在地方与中央的多重决策中既充分纳入地方合理的利益诉求,又维护中国这个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权威,将是今后中国外交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韩国》是在中韩建交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策划,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筹办,率先出版的两国民间学术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定期出版物。其宗旨在于“不仅要帮助中国的读者了解韩国的过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介绍当代韩国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以适应两国关系的新发展”。经过17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6月 2 8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丽大学共同主办的“中韩 2 1世纪学术论坛”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开幕式上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与韩国高丽大学鱼允大校长分别代表中韩两国向与会代表致词。纪宝成校长在致词中说 ,“全世界都在关注持续发展的东北亚地区 ,特别是为中韩两国在过去10年交流的基础上 ,加快建立面向未来、双方互惠的两国关系而努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东亚经济与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 ,如今 ,谈论亚洲经济不能谈中国和韩国 ,说中国和韩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核心也言不为过。因此 ,通过这次论坛 ,2 0 …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而且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不仅跟朝鲜保持友好交流传统,而且跟韩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于萨德问题,中韩关系不仅遭到了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也影响了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如果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那么中韩关系有望发展成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萨德"问题的困境在于,韩国认为"萨德"可以保护韩国国家安全和维护美韩同盟的利益;中国认为"萨德"不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必需品,却削弱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认为韩国在中美竞争中选择了支持美国,并打开了美国在其东亚盟国中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大门。这种分歧反映了中韩两国在"中美竞争"和"韩美同盟"两大结构性限制下的必然矛盾。当前,随着文在寅政府均衡外交的开展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以及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立独行",中韩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但两国也应当对伙伴关系进行更切合实际的审视,降低对彼此的期待,加强管控矛盾和分歧,在既有共同利益基础上寻求两国关系的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友好邻邦。两国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维护和推动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来源国;两国年人员往来已突破1000万人次……由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两国关系常常被学界、外交界描述为创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迹、树立了和平  相似文献   

8.
中韩自从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交流不断扩大,高层领导往来日益频繁,经贸合作更加密切,科技文化交流持续不断。中韩两国人民十分重视这一友好合作关系,并希望全面推进中韩关系,将一个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带入对世纪。中韩文化胄景相近历在纽带悠长中国和韩国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同属东方文化圈。韩国文化在历史上曾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儒家的伦理学说和哲学经典被传入古代朝鲜后,就广泛扎根于社会之中,深深影响着朝鲜人的伦理观念和处世哲学,并在韩国经济发展中起…  相似文献   

9.
中韩建交前后两国关系比较研究南钟镐韩国同中国有着特殊关系,这是因为许多世纪以来,中国以它所处的亚洲文化中心的地位对本地区的影响很大。自19世纪末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洲大陆成为西方列强彼此争夺的舞台。中国在共产主义结构中处于中心位置,韩国在冷战中...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1月11~14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应邀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韩两国于13日在北京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两国关系的跨世纪发展确定了框架和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韩从建交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只经历了短短的六年,双边关系发展之迅速在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本文拟对中韩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作概要的分析,以期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大背景中的中韩关系。一、发展中韩台作伙伴关系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虽然当今全球化发展日益明显,但地缘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仍然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3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了会谈,确认了韩中两国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习主席访问韩国,韩中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尤其双方为共同应对日本歪曲历史问题而进行合作达成了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了韩中关系更长远的发展,也得考虑朝鲜、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因素。为了韩中两国关系的持久发展,重要的是为朝鲜半岛构建和平与统一的新的蓝图。两国共同领导才是推动南北关系改善、朝鲜半岛统一和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核心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尽快推进两国政府、两国学者之间的战略合作渠道和有创意性的战略性项目;还必须进行关于韩中历史问题的交流和对话,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7月访问韩国,以及中韩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系发展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机与地区环境中,要确保这种关系成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学界、舆论界需要有一种超越朝鲜半岛的远见与远景,把动力、机遇转化为互利与可持续的合作进程。这种努力包括:在务实认识朝鲜无核化问题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中短期现实目标;积极协调与合理平衡中美韩、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严峻面对日本右倾化对东北亚地区秩序产生的战略危害,并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以战略性、客观性的胆识抓住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倡议,推动中韩在地区框架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韩中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分别经历了"发展阶段"(1992~1998年)、"构建阶段"(1998~2003年)、"提升阶段"(2003~2008年)等三个历史过程。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进入"强化阶段",即"充实、拓展两国关系内涵阶段"。中国外交部韩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对韩中建交20年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在过去二十年间,两国加强了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韩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完整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两国间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在处理国际和区域问题时始终坚持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原则。"建交21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诸多领域仍存在矛盾、摩擦。因此,本文在回顾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摩擦,并为消除两国关系未来发展障碍提供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非常迅速,以作家为主导的两国文学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中韩建交以来文学交流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分析交流的动因和优势,探寻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希望对未来两国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韩关系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开始在中韩关系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本文以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为案例,分析了21世纪中国地方政府在中韩关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经贸关系为中韩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外事活动为中韩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文化交流为中韩关系发展营造了友好的民意支撑。展望未来的中韩关系,本文得出的相关政策启示在于:对于中国地方政府而言,要为韩国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中国中央政府而言。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韩关系中适当的授权和分权;对于韩国政府而言,需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将是进一步密切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关系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3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通过这次在东北亚安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访韩,韩中两国建立了"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次访韩中,习主席首次提出了韩中关系的"四个坚持"原则。以此为基础,为了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中实现韩中关系的实质性成熟,双方决定将各种战略对话和高层会谈机制化;在经济领域中决定年内尽早完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包括金融在内的高度经济合作框架。此外,在加强两国未来青年领导人的交流和搞活公共外交合作等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另外,在外交安全领域也给我们留下了韩国和中国为了追求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理解的课题。尤其是从韩国和中国的外交均处于发展之中,以及朝鲜半岛问题正在中美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这个更大的框架内运作这一点出发,两国都需要发展更加灵活、更为积极的韩中关系。  相似文献   

17.
Kim Hakjoon 《East Asia》1994,13(2):31-4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cess leading to establishment of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in 1992. For that purpose, the article reviews first the Northern Policy of the Sixth Republic of Korea, whose major aim was to improve South Korea’s relations with the then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Soviet Union. Next the focus moves to the secret negotiations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One of the major arguments of the article is that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ial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plus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on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neighbors.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互动理论的视角来考察中美与朝鲜半岛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学术尝试。朝鲜战争使中美长期处于冲突型互动模式,直至中美建交,两国在朝鲜半岛的互动模式开始转化。中美建交虽然没有立即使两国在朝鲜半岛互动的性质发生转变,但建交给两国领导人带来的认知变化、直接政治互动的增多及两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局部调整,为双方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合作性互动提供了契机,由此,中美在朝鲜半岛的互动由建交前的冲突型互动逐渐向竞争型互动转化。  相似文献   

19.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是韩中建交20周年。在克服漫长的冷战时期积累起来的敌对和不信任的同时,过去20年来韩中关系取得了耀眼的、飞速的发展。在正式层面上,两国经过善邻友好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最终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21世纪的新环境中,韩国和中国也可能比过去20年的发展更进一步,发展成追求战略上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的战略共进关系。但伴随着这种正面的因素,也同时存在着美国和中国、中国和韩国的战略利益彼此冲突的危险。特别是在像美中势力转移时代这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繁多的时期,反而要在明确核心利益的差异是什么、承认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实现相互合作和双方利益的"和而不同"的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