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欧盟将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是以欧洲众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集合力量为后盾的新型货币。它的诞生和进入流通领域必将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国际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欧元对欧盟内部的影响1欧元将促进欧盟内部经济的发展,提高欧洲资本市...  相似文献   

2.
试析巴塞罗那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欧盟地区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地中海沿岸国家一直是欧盟重要的战略伙伴。 1 995年双方签署《巴塞罗那宣言》之后 ,欧盟致力于发展欧盟—地中海之间的全面伙伴关系 ,成果显著。但是由于美国、中东局势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巴塞罗那进程进展缓慢。 2 0 0 3年 1 2月 2 -3日 ,第六届欧盟—地中海外长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 ,会上签订的一系列文件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巴塞罗那进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关于欧盟扩大的战略文件和对 1 3个候选国的评估报告 ,确定其中 1 0个候选国能够于 2 0 0 4年加入欧盟。欧盟 2 0 0 4年的扩大将是其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扩大后的欧盟将从现在的 1 5个成员国增加到 2 5个 ;人口将从现在的约 3.8亿增加到约 4 .55亿 ;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从现在的 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 1 0万多亿美元 ,欧盟的整体实力将大大提高。欧盟委员会在有关战略文件中说 ,欧盟第五次扩大“将进一步加强欧洲的团结和统一”,并“有助于建立一个具有持久和平与繁荣的地区”。在目前的 1 3个候选国中 ,爱沙尼亚、拉脱…  相似文献   

4.
熊灵  齐绍洲 《欧洲研究》2012,(1):51-6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经历了第一、二期两个阶段的发展,将在2013年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尽管欧盟在减排和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前两个阶段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反映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在的结构缺陷。为了解决这些设计上的结构缺陷,提升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第三阶段的可信度,欧盟通过修订碳排放交易指令对该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新指令的实施必将对欧盟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具体阐述和系统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结构缺陷、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并归纳其对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17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首部在欧盟层面建立外资安全审查机制并且试图协调成员国外资安全审查机制的条例草案。欧盟委员会背离原先处理主权财富基金的立场,将共同商业政策作为立法草案的法律基础,并且认为欧盟具有专属权能并采取共同决策的立法程序。对欧盟立法措施及其缔结的国际协定而言,法律基础的选择极为重要,不适当的法律基础将导致法令无效。鉴于外资安全审查也涉及欧盟资本自由流动规则,本文通过比较欧洲联盟基础条约和欧洲联盟法院的判例法,特别是2017年第2/15号意见来分析该立法草案法律基础的适当性。文章认为,欧盟外资安全审查立法草案构成欧盟法单方面承诺资本自由流动的"后退"措施,其法律基础应是《欧洲联盟运行条约》第64条,而非共同商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与未来———“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驻华大使温豪和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团长安博分别致辞,中国外交部欧洲司马克卿副司长、商务部欧洲司孙永福司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周弘所长先后做了主题发言。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欧盟使团及其成员国驻华外交官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就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成就、未来深化的空间、面临的…  相似文献   

7.
曹玮 《当代亚太》2021,(5):39-74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战略第三方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外部战略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探究中美战略竞争和美国对战略第三方政策会如何影响战略第三方的对华政策,文章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揭示了中国、美国和三个战略第三方——印度、俄罗斯和欧盟——自2008年以来的动态互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美国对中国的遏压加剧,印度和俄罗斯对华政策中的冲突性因素可能增加,而欧盟则可能改善对华关系.美国改善与欧盟关系将导致欧盟采取对华疏远的政策,美国对印度的持续示好和拉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印度加强对中国的敌对政策,俄罗斯对华政策则不受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影响.根据上述发现,如果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和加剧,中俄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可能显现,甚至可能出现印俄两国同时对中国构成挑战的被动局面,欧盟则可能成为缓解中国外部战略压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2至23日,中国欧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未来十年的欧盟与中欧关系。本届年会参会人数约1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与会者主要围绕中欧关系、《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欧洲经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亮点频现。年会期间,中国欧洲学会召开第八届年  相似文献   

9.
对于第一名欧盟新成员在 2 0 0 4年参加欧洲大选 ,联邦总理罗德充满信心。在过去几周于哥德堡举行的欧盟峰会上 ,各国首脑达成一致 :明年年底前结束与入盟候选国的谈判 ,并在 2 0 0 4年以前吸收第一个新成员国。施罗德指出 ,申请国还必须作出许多努力 ,是否能实现这个目标 ,取决于他们自己。施罗德:2004年前发展欧盟新成员的可能性存在@朱宇方  相似文献   

10.
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是第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并在实践中贯彻实施法治原则的国际组织,法治已成为欧盟的一个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在欧盟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欧盟基础条约为欧盟实行法治提供了法律与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是欧洲法院通过其司法实践推动了法治原则在欧盟的确立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欧盟法治原则的条约基础、欧洲法院在欧盟法治原则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欧盟法治的一些基本特点,认为欧盟法治既具有法治的一般共性,又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张亚中 《欧洲研究》2012,(3):28-38,159,160
在扮演全球政治角色时,欧盟期望通过展现其规范性权力,利用制度与规范来影响其他国家,进而建构一个符合欧盟价值体系的世界观。对此,欧洲理事会曾发表欧洲安全战略相关文件,并强调国际合作、多边主义、睦邻与良治等观念。欧盟虽有市场经济规模与规范性权力,但其全球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受到限制,其原因在于:第一,欧盟虽为具有超国家性质的政治体,但仍带有民族国家色彩,因而在重大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第二,欧盟缺少贯彻目标所需要的硬权力;第三,欧盟各国近年自顾不暇,作为"普世价值"榜样的条件逐渐减弱;第四,欧盟在全球事务中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以对欧盟的官方文件和非正式文件的回顾,以及笔者对欧洲官员进行的大量访谈为基础,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截至2011年,欧盟总共与10个第三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对上述战略伙伴关系进行了批判性评估之后,本文对其战略性质大体持质疑态度,原因在于:第一,并非每个战略伙伴都具有同等的战略意义;第二,在绝大多数真正具有战略性的问题上,欧盟并没有与其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第三,战略伙伴关系并没有对双方关系产生结构性或制度性影响;第四,在很多情况下,欧盟本身根本就没有被视为战略伙伴。最后,本文还是提出了积极的结论:既然欧盟已经创设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且提升了战略伙伴的预期,那么,欧盟就必须发展并实施这些战略伙伴关系,以使其真正有效,并最终具有真正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3.
杨海峰 《欧洲研究》2015,(1):149-153
<正>2014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等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欧盟研究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海峡两岸欧洲研究学界共同关心的各  相似文献   

14.
欧盟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黄小芳欧盟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欧盟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是欧盟在亚洲的主要市场。近年来,这两大区域集团之间的贸易、投资及其他经济合作形式不断发展。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日趋发...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 第七届欧洲联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1月9日至11日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围绕着“欧盟的深化与扩大进程:前景、问题、影响”这一中心议题,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等多侧面对有关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次会议聚集的几个热点问题是:欧元的作用与影响、欧盟政治联盟建设的前景、欧盟东扩的意义与问题、深化与扩大的挑战等。与会代表认为:欧盟的建立与建设在世界发展中具有深远的作用。欧洲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欧元的启动将可能使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东扩步伐的移动也将对其周边地区带来深刻…  相似文献   

16.
张生祥 《德国研究》2004,19(2):19-24
2002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宣布东欧12国为欧盟正式成员.这样,欧盟实现了第5次扩大,一个大的欧洲即将产生.欧盟各项法律与政策的逐渐统一,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平台.其中,对文化多样性与平等性的维护与发展,不仅为欧盟的东扩开拓了理念与概念空间,而且为未来"大欧洲"社会的形成与融合创造了条件.本文从"大欧洲"文化的理念、概念与实践三个方面对未来欧洲社会的前景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力图从理论上寻求一定的文化建构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了气候政治因素,但对当前兴起的气候话语权争夺态势的研究还远远不足,集中于系统解析欧盟气候话语权建构机制的成果更是缺少。在国际气候话语权争夺战中,欧盟凭借其先发优势,通过气候话语的语篇叙述、句式选择、概念创新构建了欧盟在气候领域的话语权力,值得各国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析冷战后欧美在国际气候话语权领域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结合相关理论解读欧盟气候话语权的建构机制;第三部分是谈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 5月 1日 ,欧盟实现了其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这一重大国际事件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为此 ,中国欧盟研究会与江苏省行政学院近期在南京共同主办学术研讨会 ,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江西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40多名专家学者以“扩大后欧盟的内部发展动力与外部环境”为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欧盟东扩的时代意义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伍贻康研究员对以区域共治为特性的欧洲模式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欧洲一体化最突出的成就是探索跨国家联合的制度创新 ,创造一种区域经济—政治共同治理的崭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了气候政治因素,但对当前兴起的气候话语权争夺态势的研究还远远不足,集中于系统解析欧盟气候话语权建构机制的成果更是缺少。在国际气候话语权争夺战中,欧盟凭借其先发优势,通过气候话语的语篇叙述、句式选择、概念创新构建了欧盟在气候领域的话语权力,值得各国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析冷战后欧美在国际气候话语权领域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结合相关理论解读欧盟气候话语权的建构机制;第三部分是谈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6年12月11日的日渐临近,关于欧盟能否如期以及如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与政策争论日益升温。其最终结果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段的模糊规定留下了巨大的法律争论空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洲议会介入立法程序也导致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和政治化,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中美欧关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能过剩和贸易防御工具现代化等。欧盟需要在遵守欧盟法律和WTO规则的前提下寻找某些替代性保护措施,以便在尊重法治与迎合保护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对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两手准备、有所作为"的策略。一方面,做好法律诉讼准备,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择机提起WTO诉讼或者欧盟法院诉讼;另一方面,采取外交、法律、经济等手段敦促欧盟根据WTO规则如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者改变对华反倾销中的正常价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