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行政许可的确立和运转关涉着人们的权利和自由,规范行政许可,应充分体现宪政理 念,重视权利保障问题。本文着重从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规定,明确行政许可属羁束性行政行为,强调实施程序便民,明确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在行政许可过程中的各项公权利及救济权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可条件是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行政许可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许可条件是申请人能够获得许可的“最高限制性要求”,其设定不仅要做到形式合法,而且还必须兼顾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并以必要为限。行政许可设定机关应当遵循上述原则和要求,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试论加入WTO与我国制定行政许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规则是WTO协定和《中国加入议定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与WTO协定接轨 ,我国已推出《行政许可法 (征求意见稿 )》。在对其进一步完善时 ,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对于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 ,应禁止最高权力机关对任何事项设定任何形式的许可 ,允许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自主设定部分许可 ;基本原则中应增设公平原则 ;对于违法的抽象行政许可行为 ,应赋予人民法院以司法审查权 ;对于具体行政许可行为程序的审查标准 ,应以“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标准取代“法定程序”标准  相似文献   

4.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得越权设定行政许可。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应当是在上位法没有设定行政许可的情况下,下位法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上位法已经设定行政许可的,下位法只能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本案中,原告购买的是工业用盐,而法律及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没有设定工业盐准运证这一行政许可,因此,地方政府规章不能设定工业盐准运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文章对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我国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设定事项上“态度”不坚决,导致行政机关易对行政许可法第12条、13条理解有偏差。建议应把行政许可法第12条、13条设定行政许可的内容分成两部分表述,把普通许可和特许规定为应当设定,把认可、核准、登记规定为可以设定。对我国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也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行政许可法》第13条要求立法者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进行必要性考量,但因其存在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缺乏可操作性的缺点,以及许可评价机制被虚置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实施。国家应当在第13条的指导下,经常性的对行政许可进行清理,盘活现有的行政许可评价机制,尽早出台统一的评价机制立法,设置严格的启动时效机制,同时扩大公共参与行政许可的深度和广度,以最大限度地界定许可的设定范围,从而扩大行政许可设定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案若干程序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竺效 《法学》2005,(7):67-71
2004年8月13日举行的北京西上六输电线路工程电磁辐射污染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听证案是我国实施《行政许可法》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以来的首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案。该案是听证组织机关依职权而任意决定举行的听证,而非依利害关系人申请而举行的听证。在听证程序方面,《暂行办法》应补充规定在部分利害关系人已经提出听证申请后,听证机关履行可听证告知义务的程序;应修改听证参加人最后陈述为任意选择程序,而非现行的必经开庭程序;应取消听证的辩论程序。实践中,听证结案程序应采另文制作说明书的模式,而非在行政许可决定文件中同文说明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乐敏  曹海燕 《人民司法》2012,(2):103-106
【裁判要旨】在规划行政许可利害关系人起诉的案件中,对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判定,采取法律权利+相当因果关系的标准,未办理房屋权属登记但已入住的房屋买受人为规划行政许可行为的利害关系人。对于利害关系人的起诉期限问题,应综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进行判定。行政机关错误告知起诉期限的,告知期限长于法定期限时以告知期限确定起诉期限,告知期限短于法定起诉期限时以法定起诉期限确定起诉期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目前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许可初审的几种基本情形,分析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初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重点探讨了行政许可初审应否依法实施,哪一级机关设定的许可初审才是合法有效的,列举了当前实施行政许可初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利害关系人代表的选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竺效 《法商研究》2005,22(5):135-140
如何确定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利害关系人的代表,实践中采取了听证组织机关指定、利害关系人推举、根据利害关系人报名先后自动产生等方式,这些方式存在缺乏公开性、参与性、有效操作性等缺陷。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利害关系人代表选择机制的确立应当以自然公正和程序正义法律理念约束下的行政效率为原则。笔者建议修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19务的规定,以确立“听证组织机关合理划分利益群体、利害关系人推举或抽签决定出席代表”的选择制度,并辅以“证言公告、提供制度”和“书面证言补交制度”等配套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有效手段,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阻碍统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和政府形象,给公民、法人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为此,笔者在对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非行政许可的内涵和性质是正确界定非行政许可在实践中严格规范其运行的基础性问题.行政审批问题具有的复杂性以及行政机关认识能力存在的局限性是导致“非行政许可”内涵难以界定的主要原因.从行政许可的特征及其与非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关系入手在逻辑上分析可知:非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准予从事除“特定活动”以外的活动,或根据其他机关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申请,准予其从事一定的活动.非行政许可中的外部行政行为具有验证性和确认性,内部行政行为具有权力和职能的分配性.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到第三人的案件大量存在。但是现行行政处罚法中并没有明确地设定第三人制度,这对案件的处理带来诸多障碍。设立第三人制度有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有利于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处罚决定的接受和执行。第三人的设立符合法律公平正义原则和行政法基本原理,可以降低执法成本及节约社会资源。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法律应赋予第三人具有参与权和救济权等权利,这样便于第三人积极参与行政处罚程序,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已经不再限于直接相对人,而有可能影响到直接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以外的、其权利和义务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社会主体,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主体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有多种形式。维护行政行为中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方式也有多种。对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的研究,尤其是对行政行为中第三人的概念和范围、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和权益维护的方式等问题的研究,对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实案例暴露出行政许可变更亟需规范的问题,从理论上说,行政许可变更及变更的控制模式有多种选择。当前我国宪法在这一方面仍存在诸多缺失,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从启动程序、限制程序、办理程序、公众参与程序、特殊程序、救济程序等六大方面建构行政许可变更的正当程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中对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权利救济,虽然在修改前后的《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应司法解释中都有涉及,但是无论在实体还是在程序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不仅给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权利救济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成为许多行政案件案结事未了,甚至行政案件申诉、上访、信访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诉讼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体系,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未获准,应当赋予其上诉权;没有申请参加诉讼,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遗漏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案件,二审法院并非一律发回重审;应赋予被遗漏的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提起再审之诉的权利;应当赋予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管辖异议权;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在终审前都可以参与诉讼程序;参照原被告举证责任完善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举证责任制度;强化行政诉讼生效裁判执行中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章志远 《现代法学》2005,27(4):79-86
受具体国情的影响,各国立法有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的设置存在较大差别,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三种各具特色的模式;同时,公民权利有效救济的基准、司法与行政比较优势的发挥以及司法最终原则的贯彻也是各国制度演进所表现出的共性规律。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的设置缺乏统一标准,既无助于行政纠纷的及时化解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甚至还会引发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侵蚀。应当在借鉴域外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取消行政复议终局型、重新设定行政复议前置型、严格限定迳行起诉型并大力推行自由选择型。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的现实迫切要求我国的行政许可走向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契机。本文从行政许可的学理基础分析着手,探讨了我国行政许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现实条件下行政许可法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政府是通过禁止准入制度实现对娱乐服务场所管理的。本文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角度对政府管理娱乐服务场所的禁止准入制度进行了绩效分析和客观评价,认为这一制度设计缺乏妥当性。提出了规范娱乐服务场所的经营秩序应该以规范政府职能部门行为为起点,加强动态管理、重视行业自律,逐步实现以税收调控代替市场禁止准入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喜莲 《法律科学》2012,(1):139-147
因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利害关系人的概念缺乏明确界定,学者们在注解相关条文中的"利害关系人"时亦见解不一,故难以厘清"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案外人"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实务界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正确的理论指引,在利害关系人之诉权保护及确定审判权作用范围等问题上不时遭遇操作障碍。就制定法上概念、术语的精确化而言,司法解释比法条定义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适用变化多样的法律关系。为了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民事诉讼的正常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应根据一般民事案件的私益性、对抗性,非讼案件的公益性,执行案件兼顾第三人利益之特点,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通常诉讼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分别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