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在个案中对公司的法人人格予以否定的制度。《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承担连带和赔偿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价值取向、适用要件,以及该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有限合伙人的有限责任是合伙人之间约定的承担个人责任的有限责任。它与公司股东有限责任一样,也有隔离有限合伙人风险的功能。但是,有限合伙企业债权人可以对有限合伙人依法行使债的请求权,并可以通过约定突破有限责任的风险安排。基于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可以对合伙企业债务人进行必要监督,但不同情形下的监督成本各异,相比较而言,对作为担保人的有限合伙人的监督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3.
乔雅琴 《行政与法》2006,(11):127-128,F0003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现象,本文针对公司人格被滥用的现状,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及其适用作了初步分析,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达到健全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立法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与股东有限责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般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是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适用和有益补充。本文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的根本否定,而股东有限责任作为有限公司制度的基础和支柱,其价值远远高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公司人格的滥用问题应通过强化董事责任的方式在合同法和侵权法领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过分拘泥于股东有限责任势必影响甚至危害债权人的利益,为了既能维护公司稳定、避免因撤销公司这一极端处罚行为导致社会经济动荡,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禁止投资者滥用公司人格独立、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法律中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思有限责任制度的作用 ,既有减少股东股资风险 ,激励其投资积极性的一面 ,又有被滥用以致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消极方面。因此 ,完善有限责任制度 ,一方面要规定有限责任的一般适用条件 ,另一方面则要列举式规定有限责任适用的种种例外情形 ,防止有限责任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侯雪梅 《法律适用》2014,(6):113-116
特殊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有限责任的保护,但合伙债权人的风险也由此增加。如何平衡二者的利益是我国《合伙企业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合理界定合伙人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资本维持制度以及替代性赔偿资源制度,对于债权人利益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当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债权人享有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直索股东赔偿责任的请求权.债权人行使这一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诉讼时效的期间适用<民法通则>二年的一般规定.诉讼时效应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使公司所负债务以公司财产无力清偿之日起计算.债权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股东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  相似文献   

9.
薛慧 《法制与社会》2011,(3):110-111
脱壳经营行为是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债权人可以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保障自己的债权。《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被认为是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一般性规定,但《公司法》并没有就其具体适用作进一步规定,造成这一条款在具体适用中标准不一。本文将结合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一般要件及脱壳经营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脱壳经营中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10.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有利于减少风险、鼓励投资,它为公司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它极易造成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而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因此,为了实现股东、公司及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平衡,目前许多国家在公司立法和实践中纷纷采取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来弥补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张辉 《行政与法》2007,(4):108-111
有限责任与合伙企业之结合诞生的新的合伙企业形态对有限责任公司构成了冲击,而修正的合伙企业法规则同样威胁到有限责任公司既有的竞争优势。后合伙企业法时代的有限责任公司法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做出适应性调整,决定其对中小规模企业的吸引力,也决定其自身的存亡。  相似文献   

12.
储育明 《河北法学》2012,(1):95-96,97,98,99
有限责任既不是公司的法律责任,也不是股东的法律责任,而是一种公司损失的分摊规则。从实证角度分析,有限责任是股东分摊公司"有限损失"的一种制度设计。根据有限责任规则,股东对公司损失实行"定额分摊",而社会﹙主要但不限于债权人﹚则实行"余额分摊"。鉴于公司损失涉及到社会分摊问题,公司不仅是"利益共同体",也是"损失共同体",这是公司相关制度刚性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不应当引入美国式的有限责任公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敏康 《时代法学》2008,6(4):112-116
美国式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介于公司与非公司间的特别经营组织,在美国只有短暂的发展历史。这种公司形式与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正因为如此,贸然引入此种特别的经营组织可能会冲击我国现有的有限责任公司,也会对我国现有公司制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限合伙基金中的安全港条款作为有限责任保护的特殊制度本应成为有限合伙人恪守的底线。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有限合伙基金的发展的独特个性,安全港条款并未很好的在我国的实践中开花结果。在这一情况下,对于安全港条款从拓宽适用范围、建立刺破合伙人面纱制度以及建立相应的执业保险等角度出发进行重新构建成为必要。有限合秋人对于管理权的干涉极易导致有限责任之否认,安全港条款的重构,无疑会大大降低有限合伙人管理基金的风险。也有利于基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有限责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智 《现代法学》2005,27(5):123-129
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核心是公司责任与公司成员责任的分离,股东作为投资者无须对公司的债务承担除了其投资之外的进一步的责任。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调动潜在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发展规模经济、促进公司法律制度完善等方面功不可没。有限责任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价值,但并非十全十美,这主要表现在该制度被不当利用而对债权人和其它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害,实践中各国多采用有限责任制度例外适用来补救该制度之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设立和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我国的有限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游走于无限与有限责任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设计虽然对无辜的合伙人以提供有限责任保护方式,使之具有了促进专业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交易相对人的风险和司法成本。它的责任二元化构造中,所确立的二元责任在合伙人之间具有不确定性、交替互换性。二元责任既有纵向又有横向配置,其立足点是执业合伙人有无过错。  相似文献   

17.
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长印 《法律科学》2002,98(4):49-59
免责制度产生之前 ,破产主要是作为债权人执行债权的工具和手段存在的 ,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掘债务人的财产 ;破产程序的推动主要依靠债务人基于免责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其后 ,免责、自愿破产加上自由财产制度的确立 ,成为自然人破产得以长盛不衰的三大利益支点。当有限责任制度在立法上和实务中得到广泛承认和推行之后 ,债务人本来只能通过破产程序才能获得的免责利益则可通过有限责任的方式直接实现 ,此时企业破产立法的重心发生了移转 ,促使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动因更多地转向破产预防制度可能为其带来的诸多益处上。  相似文献   

18.
自1892年起,伴随中小企业投资者适用有限责任的强烈要求,有限责任开始向中小企业扩张:从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到一人公司,后突破法人和公司框架,再扩张到合伙企业。有限责任的扩张本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法理上,责任形态契约观、民主平等理论等也为其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有限责任积极向中小企业扩张的同时,基于中小企业信用客观较低、侵权责任属于民事责任、责任形态契约观对侵权之债不适用以及侵权法保护存在局限等原因,应当对有限责任进行一定的限制,即限制中小企业中有限责任对侵权责任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The contingent governance theory based on state-contingent ownership has exerte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conomic academi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company law is also of significant value. The lack of internal restraint mechanism and public supervision of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makes it feasible to implement contingent governance. Under the mechanism of contingent governance, creditors of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may intervene in its governance. The right of interven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i.e., (1) mandatory debt-for-equity swap, (2) obligation of the actual controller to creditors when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s on the edge of insolvency, and (3) creditor’s right of obj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decision of corporate substantial business. Ding Guangyu, Ph.D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works in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Applied Jurisprudence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China.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Labor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China Leg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Tracing the right of creditors in LL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ingent governance theory (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2008.2), Judicial Discretion and the Rule (Legal Daily, 2007-4-20), Uniform of Legal Application (Legal Daily, 2006-12-9).  相似文献   

20.
合伙人身份转变与合伙人数量变更是合伙人变动的两种情形。我国《合伙企业法》虽对合伙人身份转变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缺陷。应当加强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身份转变过程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立法者可以通过付与有限合伙企业告知义务和赋予其债权人异议权,以充分保障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过程中有限合伙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