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资料卡片     
心理致病三要素宽容是无边的蔚蓝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心理致病因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等背景不同而长期形成的对事物固定的看法和反应形式。2.生活事件。是指人生活中的较大的变化事件,包括婚姻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子女和父母生病、亲人离世、个人情感变化、与上级发生矛盾及各类突发意外事故,等等。3.应付能力。是指一个人对待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反应方式。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反应。这种不同的反应作用于人体内部,会对身体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例如,人得了癌症,…  相似文献   

2.
人的心理特征在退休前后表现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情绪、性格、行为的改变等。这是由于不同层次的干部从不同岗位上离退休后,从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时间及有较多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到狭小的家庭内,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导致生活负荷加重从而引起心理变化。如何增强退休干部心理弹性以及如何帮助其从这种情绪中恢复十分重要。然而,迄今为止,鲜有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演化学习机理(Evolution Learning Mechanism)是一门研究学习心理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它揭示人类如何获得比较持久的行为经验(即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导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性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本文首先就演化学习机理(ELM)作简要的概述,继而遵循不同的研究视角详实地剖析了国外经济学发展中演化学习机理的经典模型,最后结合当代中国经济,探讨了演化学习机理在我国经济学中的研究展望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追求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灵与肉在内的“和谐四重奏”,是人类发展中重要的、并具有恒久性的课题。当然,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文化环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并形成不同的文化特殊性。也就是说,只要有地域的差异,有民族的差异,就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当然这差异更主要的是在于传承意脉与文化内涵方面;同样,只要是时代在变化,就会导致文化上的变化,文学艺术上的变化,而这变化引起的差异在本民族、本地域作历时性的比较即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变化时,能随惯而安。情绪稳定,不受天气、地理条件影响,也很少受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心理活动的强度对同样一种精神刺激,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人学考试落榜等,不同人反应不同。一种人情绪低落或怨天尤人,或自责自卑;另一种人员不然,情绪变化不强烈,能冷静地寻找原因。后一和人的心理活动强度高,抗精神压力的能力强,属心理建康水平较高的一类。心理的耐受力有些精神压力不是突然而来,迅速而去,它们缠缠绵绵,长久地伴随着人的工作与生活。俗称这类压力为慢性精神刺激、如慢性疾病、身体残疾、家境贫困…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消极心态分析凌均卫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表明:人的一切活动,均决定于人的心理动力机制,并指向一定的目的。人的行为是社会化的行为,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的。行为的取舍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是社会化的过程。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  相似文献   

7.
农村大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能及时摆脱生活中遭遇的种种苦恼,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校园,但其日常学习、生活也并非事事如意,周围环境会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呈现多种烦恼、不安。农村大学生从乡村来到大城市,其所处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适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适应环境的历史。一个民族既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那么其全部的生产活动以及部分与生产或维持生活有关的行为规则,就可以看作是直接或间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但是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人不是用改变自己机体或行为的办法去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用改造环境的方法去主动的适应环境。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一个民族在与环境以及人们之间互动中逐渐生成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行为规则——民族习惯法。因而民族习惯法是在生产与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累积的经验的总结,而不是有目的的、理智的创造物。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生态本原。  相似文献   

9.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以有机体的需要为中介的、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就会引起人的肯定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引起否定情绪体验(如不满、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情绪体验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少年由于在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突增发展,他们的情绪体验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通过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人的心理圈,快捷而灵活。暗示教学法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思、行的转化,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据此,笔者就暗示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作了如下尝试。 一、环境暗示。教学中的环境暗示,就是指通过…  相似文献   

11.
罗芹 《新东方》2012,(6):54-58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人既是信息主体,又是信息客体,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人影响信息环境,也受信息环境的影响.如何应对各种信息对人们心理、行为、生活、工作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当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出发,人们应该从六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的行为。正如中国古人讲的:听其言,而观其行。落脚点放在人的行为上,核心是看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只有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长期考察,才能较准确地评价其道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人们的行为选择不一样;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人的行为选择也会不一样。比如去商店购物,不同的商品品牌和价格让人们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同一品牌和价格,不同的人购买的款式也不一样。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什么人们的行…  相似文献   

13.
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身心负荷日益增强。这要求人们不仅有健壮的身体,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使之具有接受教育、学习科技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健康是幸福的标志之一,也是造就幸福的基本条件。心理健康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健康(health)的内涵广泛,许多学科都在研究它。从不同学科或从不同角度给健康下定义,自然也就有…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2,(10):90-90
郝玉香、马峰在《学术探索》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人的发展和成熟,从来都是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人自身的内部心理环境构成了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而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即是基于外部环境变迁造成的被动选择。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欧洲民众的表现,到世界范围内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压力”,实质上已经超越了单边环境互动的过程。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路径选择,危机中人的行为适应性,以及危机后人的行为选择性,成为环境变迁中必须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力 《人民论坛》2014,(7):6-10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6.
面对社会和未来,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其必要性在教育领域已基本形成共识。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上去了,就会主动地去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和处事方法,其行为就会是自觉的、能动的,这种自主精神投射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其效应会远远大于心理教育本身。为此,笔者以为在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尝试非常必要。我们着重从两大方面进行心理教育。一、上好心理辅导课,抓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心理辅导课,是心理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备课卡片     
如何理解心理承受力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心理承受力:一是狭义的角度,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心理承受力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性高、兴奋和抑制平衡,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心理承受力就强;反之则心理承受力弱。二是从广义的角度,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对苦难等非自我性环境信息的处理理性程度。因为,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向性的,即人总有自我肯定的倾向,总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准来发展,就…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梅尧臣 30年诗文唱和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的变化发展典型地代表了宋诗发展的方向与进程。当时具体的政治、文化背景对二人诗风的变化有一定影响。欧梅在诗文唱和中相互学习、切嗟诗艺、竞争诗才的创作心理 ,对二人诗风影响更大 ,二人在唱和中创新求奇 ,孕育了新的诗歌特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欺凌行为是指欺凌者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自媒体、移动通讯工具等设备在网络空间里对自己看不顺眼或有矛盾冲突的人进行攻击的行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遭遇网络欺凌后,学习、生活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轻者影响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生命安全。我国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懈努力,加大治理和管控力度,以预防最终禁绝网络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刘豪兴等,1993)。具体到青少年领域,青少年社会化,即是指青少年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