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难"与理想持平,求职过程"难"获尊重礼遇,薪资待遇"难"与能力对应,工作地位"难"与男生平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相关保障措施的乏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欠缺、女性生理心理的特征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女大学生就业氛围;完善保障政策,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优化培养结构,增强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强化自强意识,拓展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等,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矛盾凸显期,妥善解决农村失地人员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解决我国农村失地人员"五低五高"的就业现状,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顶层政策价值取向、丰富补偿安置方式、强化政府就业保障职能和更新群体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人心稳、社会稳。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到宏观政策层面,并要求全面发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娄勤俭书记强调,江苏不仅要做到自身稳、质量高,还要为全国稳就业作贡献;吴政隆省长要求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这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认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基本建成了"以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救助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城镇有几千万人失业下岗或隐性失业,农村则有两三亿劳动力就业不足,近一亿人成为流动人员在全国各地寻找工作或打工,每年还要新增加就业人口约两千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头等大事。当然,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个劳动力能够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如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已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34个外国人),社会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时间在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08,(1):58-58
白书祥、刘立宏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9期撰文认为,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责任编辑吴一青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民政所潘同启认为,城乡低保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被形象的叫做"兜底的保障"。这项惠民政策已实行十年有余,在21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大变革、大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城乡特困群众尚未温饱的历史环境下,为保民生、保稳定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全面温饱生活的实现,吃穿问题已不是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大病医疗、社会养老、残疾人生活及就业逐渐上升为全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继续专注于低保,会出现政策目标定位滞后的问题,进而进入一个困局:虽然财政投入越来越大,但是政策执行难度没有降低,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需求也难以完全满足。现行的低保政策要求"以户为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稳定之基。近年来,常熟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围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一主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就业优先战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显现,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常熟市人力资  相似文献   

9.
资讯     
"就业与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了网民的普遍关注近日,新华网与《经济参考报》联合推出了"今年两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投票调查,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响应。从目前的调查投票结果来看,"就业与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了网民的普遍关注。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的时候,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与此并肩同行。(摘自新华网与《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是一项有着集合性意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产业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认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努力方向是,要把整个经济结构中"需求稳定领域"的从业者培育成为中等收入者,如:把拥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的农民、在稳定需求领域就业的员工(包括农民工)、在稳定需求的服务行业就业的员工(包括中小企业经营者)作为潜在的中等收入群体加以培育。同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过程中应同时处理好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保障中等收入群体幸福指数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与担当。就业优先战略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贯彻就业优先战略要以稳定经济为方法,以"双创"策略为推动,以市场调节为助力,以社会公平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生存,关乎家庭,关乎社会,关乎稳定,是"天大的事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一、存在问题(一)就业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城乡就业政策存在一定差距,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政策向农民完全"移植"还需要一定过程。地区不平衡现象存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公益性岗位购买、社会保险补贴兑现等方面投入不足,使一些就业政策的落实缺乏资金保障。(二)劳动者就业诉求较多。  相似文献   

13.
被喻为"生命线"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份,让"低保"这张网由城市扩伸到农村,使一大批农村弱势群体也搭上低保线,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刊作为宣传"大就业"与"大保障"的杂志,在关注就业问题的同时,将有责任和义务尽量多地集纳社会保障方面的报遵和资料,这是刊物定位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故本刊从第三期开始,将刊用民政、老龄等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期让广大读者将从多角度对"大就业""大保障"工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共享经济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更新型的就业岗位,同时劳动力资源大量融入共享经济也加速推动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二者由此形成良性互动。目前共享经济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应该通过扩大共享经济规模、提升共享经济下的就业能力,以及稳定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关系等措施加以有效保障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对非农业户口的残疾人就业实行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提倡社会各单位分散安置和鼓励、扶持个体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并取得较大成绩,对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总体看,仍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残疾人就业的需求,还有40%左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未能就业。这些人缺乏经济来源,生活无保障,处于贫困之中。不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贫困、“九五”期间实现80%的残疾人就业将是  相似文献   

16.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吉林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业工作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可能给就业工作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吉林省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供求总量日趋尖锐;劳动力素质偏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将在有限的就业空间中激烈碰撞,影响就业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还会出现等等。在当前形势下,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了全省就业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政协》2010,(1):30-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永葆人民政协生机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社会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化解基层不稳定因素,需要增加基层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相似文献   

18.
王卓 《人民论坛》2020,(11):86-89
流动人口的贫困性质复杂、社会风险隐蔽性较强,多维度贫困治理处于盲区。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覆盖贫困流动人口,有利于缓解其生存困境;为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和技能培训,有利于稳定就业,扩充其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化解贫困流动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9.
青年发展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方面。保障青年发展的基础在于解决好就业问题。每个有劳动能力的青年都应有就业的机会,实现劳动力价值并在就业中持续提高发展能力。就业制度的缺陷、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挤占等是导致包括青年在内的社会成员就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为此,应构建以保障人的生存发展为导向的青年就业制度思想基础,强化政府的就业保障功能,建立健全青年再生型就业保障模式和提高青年发展能力的职业化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政策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已被世界各国政府所公认。从经济的角度看,它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也关系着微观经济单位的效率。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业问题关系着广大社会成员的生计,关系着社会公平与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影响社会秩序以至政局的稳定。因此,许多国家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对待就业问题,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生产和增加就业。  一、部分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美国:近十几年来,当其它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